至日长安里中作 ①
零落栖迟一杯酒 ② ,
主人奉觞客长寿 ③ 。
主父西游困不归 ④ ,
家人折断门前柳 ⑤ 。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⑥ ,
天荒地老无人识 ⑦ 。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⑧ 。
我有迷魂招不得 ⑨ ,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⑩ ,
谁念幽寒坐呜呃?
① “至日长安里中作”七字,据《文苑英华》卷三三六补。至日:冬至日。长安里中:指长安的坊里中间。
② 栖迟:淹留落魄的意思。
③ 奉觞:举杯敬酒。这两句说:自己淹留落魄,承蒙里坊中主人置酒相招,举杯祝我长寿。
④ 主父:主父偃,西汉武帝时人,早岁家贫不得志,因至长安谋求进取,资用匮乏,淹留日久。后向武帝上书献策,遂得朝廷重用。西游:指西入长安。
⑤ 折断:折尽,即全都折光。刘永翔《“折断”新解》释曰:“由于主父偃西游蹭蹬,久客不归,家人日日思念,折柳以寄情愫,时间之长,以致把门前的杨柳枝都折尽了。”(《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
⑥ 马周:唐初太宗时人,年轻时屡受地方官轻辱。后西游长安,途经新丰投宿旅舍,店主惟供诸商贩而不顾待他,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长安,寄居中郎将常何家,代常何上书太宗,陈说二十余事,获得皇帝的赏识。
⑦ 天荒地老:形容时间极长。
⑧ 龙颜:代指皇帝。请恩泽:祈请皇帝赐给恩惠。以上两句说,马周只是靠了奏本上陈述的几条意见,就被皇帝召见,立即委以重任。
⑨ 迷魂:迷惘失落的灵魂。招不得:招不回来。沈惠乐《李贺诗选注》云:“迷魂招不得,表现了诗人魂不守舍、抑郁彷徨的心情。”
⑩ 拿云:拂云,犹言壮志凌云。
幽寒:冷落寒苦,喻处境穷贱。陈弘治《校释》谓:“末二句言少年当有凌云之志,若乃贫贱沉顿,谁复为之悯恻也?”按此说极是,细揣本诗最后两句文义,盖上句言少年当自奋发努力,下句乃谓坐叹幽寒无济于事。
《致酒行》撰于元和五年(810)冬至日,形式上系承袭古乐府体制而即事名篇的七言歌行。全诗气调非凡,情理俱显,乃诗人羁栖长安期间所吟就的名篇。
元和五年对李贺来说是至为关键的一年,是年秋他通过河南府的选拔喜获机遇,至初冬即自洛阳赴京师应进士试,由于此前文战成功,遂而增长了他以为功名轻易可致的错觉。然而,造物弄人,“名讳”事件突发,举场内外群情汹汹,遽令他不幸陷入窘困境地,纵有韩愈、皇甫湜为之极力辩白,但结果还是被剥夺了应试的资格。如此沉重的打击骤然落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李贺头上,诗人灵魂深处的猛烈震荡固难自抑。这时诗歌成了最合适不过的排遣手段,写在诗人初值挫跌之际的这首七言歌行,记录了他对上述事端的最早反应。清人黄周星本已指出,此诗是一首“干禄不得之作”,“惟其天荒地老,所以有招不得之迷魂也”(参看吴企明编《李贺资料汇编》)。以故本篇宣泄出来的诗人思绪,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那种骤遭碰壁而不甘罢休的情感特征。
推寻此诗的脉络结构,略可分为三个层次。首二句诉说自身处境落拓淹蹇,承蒙里中主人设酒相待,热心举杯祝祷康健,借此亦点明了“致酒”的题意。自三至八句,都是主人宽慰劝勉诗人的话:你离家淹留京城,就像当年主父偃西游长安久困不归那样,家人盼望你回去,恐怕要把门前柳树上的枝条都折尽了;我听说本朝马周在新丰客舍受到冷遇,这悠悠世间没有谁能赏识他的才能,只是凭着奏章上书写的几行文字,就很快地引起了唐太宗的重视。主人这番劝勉语重心长,旨在说明历朝之经国美材不免常处逆境,暗示李贺同样会有伸展出头之日,无需为目前的零落栖迟感到沮丧。这六句诗中迭用主父偃、马周两人典实,却因诗人精心剪裁,让前者引类譬况付以同情,后者则征诸事实复加理喻,务令前后贯穿、主次分明,读来愈觉顿挫有致。故毛先舒《诗辩坻》谓:“主父、宾王(马周字宾王)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九至末句,乃李贺听了主人劝慰后的自陈。“我有迷魂”云云,叙述自身精神状态瞀乱,一下子无法理出头绪;而“雄鸡一声天下白”句,实与《赠陈商》诗之“天眼何时开”摄意相近,均被用来借指仕途畅达之时。陈弘治《校释》解云:“我有迷魂,而招之不得,直待雄鸡一声,天下自然悉白耳。”最后“少年”、“谁怜”一联,道出了诗人经思索而获致的理性认识,表示不能老是悲叹失落,而当振作精神,继续努力。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面对现实,直陈胸襟。李贺终生命运坎坷,穷愁潦倒常与为伴,碰到矛盾冲突,内心每郁结不舒,复好幽眇奇谲之思。缘此,其诗集内诸多抒泄牢骚侘傺的篇什,恒为缤纷复沓的想象所笼罩,作品的真实寄旨反而隐晦不显,从思想取向来看亦以凄苦沉沦者居多。杜牧目之为“理不胜辞”,固应视为入木三分的知言。《致酒行》突破自我藩篱,将当时诗人的真实感受写得异常挚直,非但全篇的理念昭晰显豁,而且又像刘辰翁说的“末转慷慨,令人起舞”,其基调终蹈积极向上一路。如是清醒激励之作在《昌谷集》中犹若凤毛麟角,所以愈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