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 ,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 ,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 ,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①本诗当为初游东南作,约当开元十四年(726)。长干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之南,为一狭长山岗,吏民杂居,号长干里。《长干行》原为当地民歌,今存古辞一首。文人仿作之,多半是情歌。李白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

②妾:古代妇女自我谦称,意谓自居于侍妾地位。初覆额:古时女子十五岁始挽发加簪。幼时不束发,初覆额,头发刚掩住前额,大抵似今之前刘海。指幼小时。

③剧:游戏。

④竹马:以竹竿当马,童戏。《后汉书·郭伋传》:“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可见其俗甚古。

⑤床:指井床,即井边围栏,一说指井上支辘轳的支架。床有支架之义,如笔床。弄:玩。

⑥向暗壁:向墙角暗处坐着。

⑦展眉:眉头舒展,指自在地笑。应上“未尝开”。

⑧愿同句:即同生共死之意。

⑨抱柱信:古代传说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女子未至,大水忽来,尾生守约不离去,抱着桥柱被水淹死。见《庄子·盗跖篇》。这里用以表示常存互相信任、长相厮守的愿望。

⑩岂上句:传说一女子因思念离家已久的丈夫,天天上山候望,久而久之化为石头,仍保持原来望夫的形象。后人称此石为“望夫石”,此山为“望夫台”。这句说,从未想到会有分离相望的一天,引起下文。

瞿塘句:指丈夫入蜀经商之路。瞿塘峡为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境内。滟滪堆:瞿塘峡口的险滩,参下注。

五月二句:承上设想丈夫行旅险苦。不可触,《太平寰宇记》载:“滟滪堆,周回二十丈,在(夔)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塘峡口……夏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谚曰:‘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猿声,《水经注·江水》载,三峡两岸群峰相连七百里,遮天蔽日,山上“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猿声居高临下而凄厉,故曰“天上哀”。

迟行迹:望丈夫去时的行迹而等待。迟,等待。

生绿苔:因去时已久,行踪处长出青苔。

蝴蝶黄:旧说秋八月蝴蝶多黄色。

此:指上述双蝶等景象。

坐:因而。红颜老:青春容华变憔悴。

早晚:什么时候。今语尚有“多早晚”。下三巴:由三巴顺流东下。三巴为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这里泛指蜀中。

书:书信。

长风沙:又名长风夹。在今安徽安庆东五十里的江边。宋陆游《入蜀记》卷三载,从长干里到长风沙有七百里。长风沙又极湍险。这里是极言迎夫不辞遥远险苦。

读过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人,一定会马上悟到,本诗的句式“十四”、“十五”、“十六”,取于古辞;然而你再细细涵泳,又会味到,这诗的韵味与古辞不一。古辞写恋情虽婉委动人,却朴茂深永,本诗却写得旖旎细致,楚楚可念;古辞以叙事为主,夹以抒情,描写细密,本诗却以抒情带叙事,笔法疏朗。这是因为古辞是以叙事为主的汉乐府,虽经六朝人修饰,但古朴犹存。《长干行》是后起于江南的六朝乐府诗,风格以清丽胜,形式以抒情为主。李白援汉乐府句法人六朝乐府,并以他清新的气质调和而融为一体,是诗史上一首复古通变的杰构。从《长干行》今存诗篇看,六朝以来都为四句的短篇或联章组诗,李白则衍而为长篇,这也是复古通变在诗体形式上的创新。

《唐宋诗醇》评本诗曰:“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中流出,萦回曲折,一往情深。”此评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从诵读的感觉体味,本诗确如此;细细味之,却会发现极具匠心。

诗以女主人公的自白来抒写,以回忆为主,“常存抱柱信”二句是关锁。这之前回忆青梅竹马的童年时期到“为君妇”的感情萌生、发展、结果的过程;以下至结末写丈夫经商入蜀后的思念与企盼。这二句的笔法跳脱,借“尾生抱柱”与“望夫台”两个民间传说性的典故,上句为回忆作结,下句为思夫启端,而“常存”、“岂上”两个词组又将二层意思勾连为一个整体,并自然地由乐入悲,形成强烈的对比,是转接的范例。

心理描写的细腻是全诗的又一特色,但是前后两半的表现手法却绝不相同。上半部分全用白描。古人称赋法,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新妇形态以见其心理,细致入微,非深于体察者不能为。下半部分多用兴法。写担心丈夫旅途安危,以三峡之险来表现;写望夫缠绵,则用绿苔、秋风、飞蝶来影借。其中“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二句用景色来表现由夏入秋,以见相思之长,是下半部分两个层次间的转接,笔法又与“常存”两句不同。结末变借景抒情为遥向夫君直接倾诉,又转入赋法,“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将盼归的急切,对夫君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是采用六朝民歌表现手法的范例。

本诗的音调旖旎而浏亮,韵脚的变化与心理的变化极其切合,有志深研的读者,不妨将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层次与诗的韵脚逐一排比出来,再细细对应着讽诵,这将会使你研读古典诗歌的能力大有提高。 fUpTCYqR11rdLvgYC4QOdQZaDuUbwUAfIDlB5oKODFTlphfMIfqIDRoNnwx8oU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