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①本诗为李白出蜀时作,时当开元十二年(724)秋(一说为十三年春),时年二十四岁。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上合下开,其状似门。与北岸虎牙山相峙,是巴蜀与故楚的分界处。送别:今人马茂元先生《唐诗选》认为是江水送自己离别故乡蜀中。可备一说。

②来从:来向。

③大荒:《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大荒之野,为日月出入处。后用指旷野。

④云生句:指云气所化的海市蜃楼,古人以为这云气是海蜃所吐。《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

⑤怜:爱。

试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境:经过了二十来年的习学准备,如今即将开始人生途中的真正探索,这心情本来已似弦满待发;而舟过荆门,巴蜀三峡蔽月遮日的夹岸高山已成过去,眼前顿现一望平野,这豁然开朗的视觉印象,无疑更催化了他企望冲天一鸣的壮心;自然,同时也必伴随有远离乡土的枨触与依恋。诗以“远”、“游”二字领脉,将以上刚柔两种感情的冲突融入眼前景物,并借助开宕起伏的结构,使这首律对贴切的诗章气势飞动而韵味醇厚。较之前录二十岁前所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来看,不仅避免了语复之病,更洗汰了六朝绮丽的余痕,以古运律的个性风格,至此已经成熟。

全诗的精粹在中间二联,其中动词的运用尤其为对冲的感情传神。上句“尽”字引起下句“入”字,使重山、长江、大荒组成的旷莽景象,不仅具有豁然开通之感,更隐隐传达了诗人告别过去,急欲介入新的人生的复杂心态,似可感到他朴野的生命力在跃动。借着这种动势,三联由昼景跳到夜景,一个由上而下的“飞”字,一个由下而上的“生”字,又勾连起由明月照彻到水气缥缈的景象转换,从中也自然而然地蕴蘖了壮怀中的一缕乡愁,从而自然归到尾联,于依恋之中仍可感到万里鹏程的远思……

此前半个世纪,陈子昂同样去蜀远游,有《渡荆门》诗: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二诗抒写少年心事,英气勃发,一脉相承,但较之子昂的朴质粗犷,太白因其逸气,更具有想象瑰奇、气象氤氲之感。尤应细味者,是本诗的对法,每一联的上下句都在意念上形成前后相承的关系,并用富于运动感的动词,将上下句勾连起来,使工整而平行的偶句中贯穿着一股奔流的气势。这就是所谓以气运律,以古入律,较子昂诗远为生动。这是二人的气质差别,也是初唐诗人与盛唐英逸才士的时代区分。 1jKTSozrJWiBwfXOpV+GUKAcXBUBOcysqlChPhSGh5w+9CKfLNqxE3LMcupFJ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