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 ,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 ,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 归来报天子

① 从军行:乐府古题之一,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 角:军中乐器,吹奏以报时间,作用相当于今日之军号。行人:指出征的战士。

③ 喧喧:部队出发的声音。

④ 笳:即胡笳,我国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形状和竹笛相似。

⑤ 金河:今称黑河,因水中泥沙金紫色,故名金河,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一带。

⑥ 陲:边疆。

⑦ 名王:匈奴中与诸小王相区别的,有大名的王。这句是说将匈奴中所有著名的王都俘虏过来。

这首诗也作于诗人奉使出塞期间。《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在唐代以前就逐渐形成了两个主题,一是描绘军威、军容,表现军队驰骋疆场的气概;一是写征战之苦,尤其侧重军旅的艰苦与征人思妇的绵绵相思。在唐代,这两个传统都有很出色的发扬,前者如杨炯著名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盛唐在这一题材上亦踵事增华,如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李白的“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后一种表现传统,在盛唐也有出色的表现,如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维这首诗写于出使塞上期间,从内容上看属于前一个表现传统,与上面举出的杨、王、李等人的作品不同的是,这首诗不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把笔力放在战争气氛的捕捉上。开篇四句,写军营里集合出发时的喧喧人声,以及行军中的悲笳马嘶,战事的急迫无形中已跃然纸上,而争渡金河的场面,更使这急迫的行军达到高潮。对于交战的过程,诗中不着一笔,只侧面写出沙漠烟尘中传出的阵阵喊杀之声。战事进行了一天,大漠上是辽阔的夕阳晚景,烟尘中传来阵阵交战的喊杀之声,扣人心弦。这里,诗人巧妙地调动读者的联想,因为大漠越是辽阔空旷,交战的战场就越显得遥远,而烟尘中传来的喊杀之声越模糊不清,越让人不知其胜负而无比焦虑。战争的紧张气氛至此已充盈于笔端。这就是古人所推重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妙技巧。这样的表现方法,是诗歌所最擅长的。王维的作品经常能沟通诗画的技巧,像出使河西时创作的《使至塞上》,就深通画理。但这首作品是比较纯粹的“诗”。它不以静态的视觉形象为主,而更多诉诸听觉的想象,诉诸极富动感的渡河意象,展现战争由出兵到凯旋的过程,这些都不是绘画所能胜任的。王维还有另一首边塞之作《陇西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诗中描写匈奴入侵,围困陇西酒泉城,烽燧因失修不举,传递军情的士兵飞驰报警。“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像一组长镜头,描绘了报警的士兵在大漠上快马飞奔的动感形象,这也是绘画所难以表现的。王维深通诗家三昧,于此可见一斑。 5e2gVbzXtxUyD6I4jsMLhU9/+pyNAdxz6E39+7jHxKc94vslOwiJp4wj92Gl6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