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七
鳌拜 吴三桂

鳌 拜 (?—1669) 姓瓜尔佳氏,满族镶黄旗人。早年为皇太极的巴牙喇(警卫队),从皇太极出征屡立战功,天聪八年(1634)任甲喇额真(旗主以下的高级军官)。崇德元年(1636)清军征伐盘踞在朝鲜皮岛的明军毛文龙部,鳌拜与另一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明军败北,清兵攻占皮岛,他立了大功,升为梅勒章京(旗主的副手)。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济尔哈朗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明军解锦州之围,于松山遇清军阻击,鳌拜率师冲锋陷阵,五战五捷,击溃明军,擒杀明军过半,俘总督洪承畴,在锦松战役中他建功居首,更受皇太极的器重。

顺治元年(1644)鳌拜随多尔衮进军中原,清朝定鼎燕京鳌拜“忠勤戮力”,再创新功。接着他又随阿济格追杀李自成大顺军;进四川,阵斩大西军首领张献忠,攻陷遵义、夔州、茂州诸州县。鳌拜在清军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屡建战功,逐渐居功自傲起来,与摄政王多尔衮的矛盾也日渐显露。多尔衮的心腹屯齐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暴逝”的时候私结盟党,阴谋立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君。多尔衮以此为由,想杀掉鳌拜,除去政敌。然而,鳌拜长期以来充任皇太极的巴牙喇,战功赫赫,清军中许多宿将都是他出生入死的伙伴,在两黄旗中很有影响,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多尔衮要除掉他也不容易,所以只能以“罚锾(一锾为六两)自赎”,降级处分了之。从此,鳌拜同多尔衮结下死怨,复仇之恨拳拳于心。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鳌拜又受到重用。顺治帝授他为议政大臣,还提拔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傅衔,鳌拜的地位在清统治集团中愈显重要。当顺治帝贬多尔衮爵的时候,他积极参与到讦告多尔衮叛逆罪行的行列。顺治帝临死的时候,遗诏鳌拜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为辅政大臣。康熙帝幼年即位,朝政大权掌握在辅政大臣手中。四辅臣中索尼年老,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资望浅,而鳌拜横暴,其宿将又多立战功,署名排列虽然是最后的一位,可是遇事专横非听他的不可。鳌拜广植党羽,排除异己,对于“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于是“文武百官,尽出伊门”,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衙门都安插他的心腹。

鳌拜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甚至把官员给康熙帝的奏疏,私自带回家去与心腹商议,“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康熙五年(1666),鳌拜提出入关初期多尔衮在圈地时偏袒所属的正白旗,安置在北京东北永定一带,而将鳌拜所属的镶黄旗移往保定、河间、涿州,不符合“八旗自有定序”的祖制,强制要同正白旗换地,如果互换时土地不足,则“别圈民地补之”,企图以“换地”为名重新掀起圈地高潮。鳌拜的“圈地”主张,遭到了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三十几年来,双方旗人安业已久,都不想换地,况且先帝早有谕旨不许再行圈地。鳌拜大怒,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绞死,家产没收。在鳌拜挑弄下,计“换”、“圈”土地达三十一万余垧(一垧为十五亩),旗丁六万余人,大批被新圈土地的农民失去作业,严重破坏了京畿一带的社会生产。

康熙六年(1667),康熙帝亲政,苏克萨哈鉴于皇帝已经成人长大,便向朝廷提出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苏克萨哈辞职的请求,等于将了鳌拜的军:这时候索尼已死,那么其他二位辅政大臣也只能把大权交还给已经亲政的康熙皇帝,效法苏克萨哈辞去辅政大臣职务。鳌拜大权在手,当然不愿退出历史舞台,他恼羞成怒,指责苏克萨哈“背负先帝”,“藐视幼主”,罗织了二十四条罪状,硬要把他斩首抄家没籍。康熙皇帝虽然年仅十六岁,但对鳌拜的专横跋扈早就非常不满,看透了他的险恶用心,因而断然拒绝了斩首苏克萨哈的无理要求。专横成性的鳌拜在皇帝面前挥拳捶胸,声色俱厉地进行要挟,竟然作“矫旨”盗用康熙帝谕旨,强行对苏克萨哈处以绞刑。鳌拜的残暴手段,更坚定了康熙皇帝要清除他的决心。汉族官吏对鳌拜排挤和打击汉官政策也极为不满,在康熙帝亲政的那一年,弘文院侍读熊赐履应康熙帝之诏,上书陈述朝廷得失,指责在鳌拜把持下,政事纷更,法制未定,士气日靡,文教日衰等腐败现象,建议从贵族近臣开始,改革朝政。鳌拜心照不宣,知道熊赐履矛头针对着他,要严惩熊赐履,康熙帝坚持不许。

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将鳌拜逮捕入狱(事见本书传记第六康熙帝),经众臣集议,鳌拜犯有三十条大罪,齐声叫杀。康熙帝念他三朝元老,建功赫然,免他一死,予以永远禁锢,不久鳌拜就死在禁所。

吴三桂 (1612—1678) 字长白,江苏高邮人,辽东籍。其父吴襄明崇祯初官锦州总兵。吴三桂以武举承父 ,初授都督指挥。

吴三桂明末任辽东总兵,守宁远城。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自西安出发,连克太原、宁武、大同等城池,北京告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带兵入卫首都。三月吴三桂率师入山海关,到达丰润的时候李自成军已攻破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他立即撤兵回山海关,骑墙观望关内局势的变化。这时候在京的李自成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他的爱妾陈圆圆扣为人质,并出资白银四万两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得悉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将领刘宗敏掠走,大怒,派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送信到清军驻地向多尔衮乞师援助,表示愿以“财帛”和“裂土”为代价,乞求“速选精兵”入关共同镇压农民军,“灭流寇于宫廷”。正在挥师东进的多尔衮见到吴三桂乞师助战的书信正中心怀,立即回信,同样以“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为诱饵,引他“率众来归”。双方一拍即合,多尔衮率清军日夜兼程向山海关进发。李自成得到吴三桂拒降的报告以后,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与吴三桂军激战于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经过四天的急行军,清兵至山海关外,吴三桂出关迎接。多尔衮命吴三桂军肩系白布为标帜,前驱入关与李自成军再次接仗。酣战时刮起一阵大风,沙土弥漫,咫尺间不能辨见。阿济格、多铎率领二万轻骑从吴三桂阵营的右侧突然杀出,大顺军顿遇劲敌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李自成骑在马上于高冈观战,发现阵形突变,惊呼:“此满兵也!”立刻下令退兵,撤回北京。多尔衮当即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追击李自成军。李自成弃北京退走山西,吴三桂也返回北京。清军入北京城以后,取代了明王朝的统治政权。

在南京刚刚建立的福王弘光政权,得到吴三桂领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军并把大顺军赶出北京城的消息以后,封他为蓟国公,派使从海道运去大米十万石,白银五万两作为犒赏,吴三桂不受。清朝定燕京不久,命阿济格为大将军,西征李自成农民军,吴三桂也随清军出征。李自成军在清军追击之下,且战且败,顺治二年(1645)死于通山(今属湖北)九宫山。八月,吴三桂回师北京,多尔衮给予一番奖励,晋他为亲王,吴三桂再三恳辞不从。顺治三年至顺治十六年(1646—1659)的十余年间,吴三桂与南下的清军一同镇压农民起义军余部,为清朝统一西南地区尽了犬马之劳。

顺治十六年正月,南明永历政权的桂王朱由榔逃奔云南,二月吴三桂军与清军攻克云南城(今昆明),桂王逃亡缅甸。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把桂王朱由榔从缅甸捉回,在云南绞死。清廷认为吴三桂初以开关迎师,后来追击李自成军致自成于死地,又扫平西南农民军余部致桂王于死地,明朝残余势力被完全扑灭,为清朝所建立的功劳冠于其他明朝降将,故封平西王,留镇云南。

吴三桂拥有七万人的武装力量,进驻云南以后,占据五华山桂王故宫为藩府,又大兴土木增华崇丽,与王宫无异。吴三桂控制云贵、湖广地区,“收招人材,树立党羽”,凡知县以上的各级官员和军队将领都由他的旧部担任,清朝的吏、兵二部“不得掣肘”;他的财政情况户部也不得查核。吴三桂甚至还可以向全国选派官吏,称为“西选”,“西选之官几满天下”。吴三桂不仅籍没明朝黔国公沐氏的庄田占作藩庄,而且广立关卡,征收榷税;垄断盐井、铜矿,造兵器、铸钱币。这一切非法财富用来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在吴三桂控制下的云贵地区俨然像一个脱离清王朝的独立王国。

康熙十二年(1673)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上奏疏,要求归老辽东,并请求所属部下也移驻辽东,儿子尚之信袭他的王爵。康熙帝对“三藩”势力的膨胀予以严重的注意,并把它作为治理国家的三件大事之一。因此,把尚可喜所上疏奏视为撤藩的契机,批准了他的请求。七月,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请“移藩”锦州,以探朝旨。康熙帝立即把他的“移藩”奏疏命众臣集议,多数大臣认为吴三桂的疏请非出由衷,若“移藩”必然导致动乱,所以不赞成“移藩”;只有尚书米恩翰和明珠认为“三桂不宜久镇,议移藩便”。康熙皇帝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向诸大臣宣布说:“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断然发出撤藩令。九月,康熙帝“移藩”命令到达云南,吴三桂狗急跳墙,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以白旗为帜,公开举兵叛清。同时致书尚可喜、耿精忠以及各地党羽,要他们也举反清旗号,参加到武装叛乱的行列。

吴三桂突然举叛,清军措手不及,各路战场均处劣势。叛军迅速占领广西、福建、广东、湖南、云贵、陕西、四川诸多地区,“东南西北,在在鼎沸”,战火纷飞半个中国。叛军所到之处掠金库,抢粮仓,屠人民,广大民众又一次遭受了战乱的苦难。然而,叛乱是不得人心的,他们的优势是暂时的表面现象,本质却是虚弱的。吴三桂企图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声称:“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可是,人们记忆犹新,正是他乞求清军入关,清朝得以定鼎燕京;也正是他把明朝宗室的桂王朱由榔追杀于云南,所以一些明朝遗老逸臣都不愿跟着他反清。吴三桂叛军气焰嚣张,掠夺民财,滥杀无辜,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人心思安,分裂国家必然众叛亲离。

在战争过程中,康熙帝谨慎调度,统筹全局,对各路叛军头目区别对待,分化瓦解,迅速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局面。两年之后,其他几路叛军不是被清军所击溃,就是投降清军,仅有吴三桂主力叛军在湖南各州、县与清军相持作战,负隅顽抗。

康熙十七年(1678),清军连克茶陵、桂东等十二个城池,步步向衡州紧逼。年已六十七岁的吴三桂这年三月于衡州称帝,年号昭武,国号“大周”,又大封文武百官妄图以此来鼓舞士气,作最后挣扎。吴三桂“窃号自娱”,即帝位“典礼”后仅几个月,就一病而死。他的孙子吴世璠匆匆从云南赶到衡州奔丧,后又回到昆明“即位”,年号洪化。

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清军进入云南,攻克昆明,吴世璠自杀。清廷下令毁吴三桂墓,拆他的遗骸传示天下各省,悬吴世璠首级示众。

评: 鳌拜一生战功卓著,功显位高,因而他胆大妄为,企图篡权夺位,罪大恶极,结果以野心家的臭名载入史册,这就是他的历史悲剧。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充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鹰犬,追杀南明桂王朱由榔。然而,他得到清朝重用以后,又割据云南举兵叛乱,导致半个中国战火纷飞,人民遭殃。吴三桂是一个民族的败类和分裂国家的历史罪人。 qo4OFXbUgJjZfLtIuihLWz8wVroexvHGp9IgI1YY0rSIfakuIIdZhmACZ0KISp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