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三
李善长 刘基

李善长 (1314—1390) 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少年时爱好读书,“习法家言”,分析预测事情的发展往往多能言中。元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进军滁州时,李善长到军营求见,朱元璋就留他在军队里掌书记。一日朱元璋问他:“四方战斗,何时定乎?”李善长回答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濠州出生),距沛(今江苏省沛县刘邦家乡)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李善长这一席话,为朱元璋描绘了一幅布衣天子的图景,并为他提出了可以效法的榜样——汉高祖刘邦,朱元璋听了连声说好。从此以后,朱元璋对李善长甚为亲信,并告诉李善长,“方今群雄并争,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我看群雄中管理案牍与出谋划策的人,往往毁谤左右将士,互不团结,互相攻击,结果大家都走向败亡。你要从中吸取教训,“务协将以成功,毋效彼所为也”。此后,李善长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将领之间有摩擦的,李善长为他们调解。对新来归附的将士,李善长审察他们的才能,建议朱元璋因才使用,并向他们解释朱元璋对他们的诚意,使他们解除疑虑。

至正十五年(1355)五月,朱元璋在和州得到俞通海巢湖水师的支援,李善长竭力主张打过长江去,并预先写好榜文,禁止士兵不得烧杀掳掠。攻下采石、太平后,李善长立即把这些榜文张贴到大街上,这就使得朱元璋的部队,军纪整肃,城下之时,无敢犯者。进攻镇江前,朱元璋怕“诸将不戢下”,假意发怒,对部下将士稍有触犯的,“欲置诸法”。李善长竭力为将士求情,才获得宽免,因此当攻下镇江时,社会安定,“民不知有兵”。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任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对历史典故比较熟悉,处理政事也很得当,又娴于辞令。因此,朱元璋有所招纳,往往令他撰写书信文告,每当自己外出征讨时,皆命李善长居守应天。李善长非常尽职,“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朱无璋在应天建立江南政权期间,战争不息,亟需大量物资供应,为此,李善长建议“榷两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等。这样,使得“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洪武三年(1370)大封功臣,太祖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授为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当时封公的计有徐达、常茂(常遇春子)、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而善长位第一。在封赠诏令中,太祖把李善长比作萧何,加以褒扬。

李善长富贵已极,逐渐产生骄气,太祖开始对他产生厌恶情绪。洪武四年(1371),李善长以病致仕,病愈,负责监督临濠宫殿建筑。九年,太祖把临安公主嫁给其子李祺,授为驸马都尉。李祺与临安公主结婚后一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说:“善长狎宠自恣”,陛下因病不视朝的十来天时间中,他不问候。“驸马都尉(李)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为此,李善长被削减岁禄一千八百石。

丞相胡惟庸起初只是一个宁国知县,因李善长的推荐,升任为太常少卿,后又升为丞相,互相往来密切。李善长弟存义之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以谋反罪被杀,连坐被杀的甚多,没有牵连到李善长。十八年,有人告发存义父子也是胡惟庸的同党,太祖诏令免死,安置到崇明。李善长不表示感谢,太祖怀恨在心。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已七十七岁,却不约束自己,曾因营建府第,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三百人,汤和密报太祖。有京民犯罪应徙边者,李善长数次请求宽免其私亲丁斌等。太祖大怒,审问丁斌。丁斌原是在胡惟庸家干事的,因供述出存义等以往与胡惟庸交通勾结的情况。太祖立即逮捕存义父子进行审讯,供词牵连到李善长,说胡惟庸谋反时,曾派存义等人暗中去串连李善长,最后亲自前去鼓动。李善长起初尚不许诺,后来渐渐心动,及至胡惟庸再派遣存义去进说时,李善长长叹一声说:“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于是御史纷纷弹劾李善长,“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太祖遂族诛李善长全家,连同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全部被杀。李善长子李祺与临安公主徙江浦。只有李祺子芳、茂以公主恩,获得宽大,幸免连坐。

刘 基 (1311—1375) 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至顺四年(1333)进士。刘基在元末时期仕途是曲折坎坷的,起先他出任江西高安县丞,以“不避强御”,为地方豪强所憎恨。他在江西行省当掾史时,因议事不合,弃官归家。后来他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又因“论御史失职”,为御史台的官员所阻抑,遂又弃官。至正八年(1348),浙东方国珍起事,元朝地方官压制不住,才又起用刘基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因反对招安方国珍,被撤职羁管绍兴。至正十七年,江浙行省再次起用刘基与石抹宜孙守处州,结果仍以弃官还乡告终。

刘基在元朝政府任官二十多年,多次被压抑弃官还乡,以此,对元末政府的腐朽统治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借《卖柑者言》,讽刺元朝“坐高堂,骑大马,巍巍可畏”的达官贵人,却是“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 (败坏)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一批庸才贪夫。

朱元璋于应天建立江南政权后,即向皖南浙东地区发展。至正二十年(1360)春,胡大海攻下处州后,即推荐刘基、叶琛、章溢。朱元璋叫处州总制孙炎派人去聘请,叶琛、章溢应聘前来,刘基却不出来。孙炎再派人前去,刘基回赠宝剑一把,还是不肯从命。孙炎回答说:“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封还之。”并写了一封数千言的信,说明利害关系,非要他出来不可。这时陶安、宋濂寄诗劝说,刘基这才出山。当他与宋濂、叶琛、章溢一起来到应天时,朱元璋大喜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耳!”专门为他们盖了一座礼贤馆居住。

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地处湖广的陈友谅挟制徐寿辉东下,向朱元璋的统治区进攻。闰五月,攻下了太平,接着又进驻采石矶,并即派人约张士诚进攻应天。面对强敌压境,应天的文官武将有的主张投降,有的提出逃跑。刘基大声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他认为成就王业,在此一举。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建议,积极作好战斗准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在龙湾大败陈友谅。

至正二十一年(1361)正月元旦,朱元璋于“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庆贺礼”。刘基不拜,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这说明刘基看准了当时的形势,要朱元璋撇开小明王,建立新王朝。所以当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张士诚发兵攻安丰,刘福通派人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准备出兵救援时,刘基就竭力反对,认为大军出救安丰,应天空虚,陈友谅、张士诚伺隙来攻,那时就会非常被动;而且救出了小明王,使自己更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但朱元璋没有听从刘基的劝说,还是亲率大军赴救。果然陈友谅乘机进犯。只是因为他进兵方略的错误,不攻兵力空虚的应天而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才于鄱阳湖惨败。朱元璋感慨地对刘基说:“不听君言,几失计。”从此对刘基的远见卓识更为赏识。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任命刘基为御史中丞。当时因战争频繁,加征田税习以为常,章溢屡次上奏,请定处州七县税粮。经议定,根据宋代时的征收标准,每亩加五合。太祖以刘基功高,命青田县勿加,“使刘伯温乡里子孙,世世传为美谈也”。

洪武元年(1368)五月,太祖赴汴梁,刘基与丞相李善长留守京师。中书省都事李彬犯法,李善长为其说情。刘基不顾情面,杀了李彬,由是触犯了李善长。刘基感到不安,于八月间请求致仕归乡。这时,太祖正于凤阳经营中都,又一意想消灭扩廓。刘基临行前上奏说:“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王保保(即扩廓)未可轻也。”不久,扩廓果在塞外击败明军,这就使太祖想起了刘基临走时所说的话,便又召其回京供职。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封刘基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正月刘基又请归老于乡。胡惟庸唆使人诬告,说刘基看中了家乡一块含有王气的土地。刘基怕招惹灾祸,因而留京不敢归乡。洪武八年(1375)三月,因病才回归青田,在家乡居了一个月即去世,年六十五岁。一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所毒死。

评: 李善长与朱元璋相遇于草创之际,同心协力建立明朝,可谓勋臣第一。但李善长由于权力欲太重,而又不检点约束自己,遭朱元璋的猜忌而引来灭族之祸。至于朱元璋加给他协助胡惟庸谋反的罪名,自然是冤屈的。正如李善长死后第二年工部侍郎王国用上书为其辩白时所说:“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

刘基是元末一位知识广博有抱负的儒士,由于他不满元朝的腐朽统治,弃官归田,最后参加朱元璋的农民军,对朱元璋建立明王朝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登上皇帝位后,刘基与李善长等的关系不协,为免朱元璋的猜疑,他抱着功成身退的思想,于洪武元年即致仕归乡,因此,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充分实施。刘基在文学上也很有成就,他的诗歌、散文很多是反映元末腐朽政治及人民的悲苦生活的,有《诚意伯文集》留世。刘基还通天文,谈“天人关系”,后人往往因此附会迷信说法而神化他。 eUuQSLSMwAV9XQImRPR0qNyk+OKCJL4sylnlMMFwpBWb26YCYaeO7ZkOyfOdakd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