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九
张辅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张 辅 (1377—1449) 字文弼,河间王张玉长子,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燕王起兵,张玉在东昌之役中阵亡,张辅嗣职,跟随燕王参加了夹河、彰德、灵璧等主要战役,建立了战功。朱棣到南京即皇帝位后,封张辅为信安伯。永乐三年(1405)进封新城侯。第二年,成祖命张辅前往征讨安南。

明朝开国之时,洪武元年(1368)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建文元年(1399)安南权臣黎季犛杀其主陈日煃,并大杀陈氏宗族后自立为国王。更改姓名为胡一元,国号大虞,年号天圣。不久,胡一元自称太上皇,传位给其子胡

永乐元年(1403)四月安南胡 遣使来贺成祖即位,自称是原安南国王陈日煃之甥,要求明朝给他封爵。同年十一月明朝封胡 为安南国王。永乐二年八月六日,陈氏的旧臣裴伯耆来明朝诉说黎季犛杀主夺位的经过。同月二十八日老挝派遣使臣送原安南国王陈日煃之孙陈天平到京师,请求明朝讨伐胡氏、复立陈氏。胡 得知这一情况,急忙派人来明朝,表示愿迎陈天平归国复位。永乐四年,明朝派兵五千护送陈天平回国,经鸡陵关,将至芹站,胡 几万伏兵突发,袭杀陈天平,并杀明朝使臣。

成祖闻报大怒,永乐四年(1406)七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大将军,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左右副将军,统率明军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万,分两路前往征讨安南。十月初二日朱能突然发病死于龙州,张辅主动承担总兵官之职,继续进军。十月二十一日成祖正式下令,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

张辅进入安南后,布告军民官吏人等,列述黎季犛父子二十大罪,并将其罪状写到木牌上,顺流漂下,起到了瓦解安南将士军心的作用。十二月,张辅与沐晟合军攻克多邦。接着又攻克东西两都。胡 父子焚毁宫室仓库败逃入海。永乐五年正月,张辅指挥明军舟师在木丸江大败安南舟师。五月,明军至奇罗海口,擒获了黎季犛及其子黎苍(胡 )及将相大臣等,获得全面胜利。张辅在攻木丸江后,根据成祖的诏令访求原安南王室陈氏子孙,当地耆老长者一千一百二十余人至军门说:“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版图),同内郡。”六月,明朝政府下令,改安南为交阯布政司,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三司。其下设交州、北江、谅江、谅山等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宣化等五直隶州,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其他要害,咸设卫所控制之。永乐六年三月,张辅凯旋回国。七月,论平交阯功,进封张辅为英国公。

张辅撤军回国后不久,陈氏旧臣简定等又反叛,明朝派沐晟帅师往讨,败于生厥江。明朝又命张辅前往征讨。永乐七年五月简定称上皇,立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陈季扩自称为陈氏之后。张辅至安南后,与沐晟协同作战,穷追简定至吉利深山,同年十一月,张辅擒获简定后班师。陈季扩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于永乐八年十二月,遣使向明朝求和,明朝政府任命其为交阯右布政使。陈季扩不满明朝这一任命,没有去到任,当张辅撤兵回国后举兵反叛。永乐九年正月,又命张辅与沐晟出兵交阯,直到永乐十二年擒获陈季扩。十三年四月,成祖命张辅镇守交阯,十四年冬召还。

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谋反,派人于深夜到张辅的居家,想联络他为内应。张辅报告了宣宗,并协助宣宗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乱。

正统时瓦剌也先入犯,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宦官王振引导英宗亲征,张辅从行,但不使过问军政事情。这时张辅已经衰老,默默不敢言。最后于八月十五日“土木之役”,死于乱军中,年七十五岁。追封定兴王,谥忠烈。

杨士奇 (1365—1444) 名寓,以字行,泰和(今属江西)人。幼年丧父,勤奋好学,年轻时在江夏一带书塾教授学生维持生活。建文初召集一批儒士修《太祖实录》,王叔英荐杨士奇有史才。遂召入翰林院任编纂官。后吏部考察史馆的儒士,尚书张 看了杨士奇的策文,很欣赏,说这不是一般儒生能写得出来的,评为第一。成祖即位,进入内阁。

朱棣起兵时,次子朱高煦力战有功,朱棣许以事成立为太子。后来朱棣即皇帝位后,没有立朱高煦为太子,使他非常怨恨。朱棣又因三子朱高燧年幼,非常宠爱他,当时封为赵王。于是汉、赵两王便联合起来攻击太子,使得成祖颇为心动。永乐九年(1411)成祖北巡还南京,召杨士奇问太子监国状。杨士奇回答说:太子天资很高,孝纯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成祖听了很高兴。

永乐十二年,成祖北征,汉王朱高煦随行,杨士奇仍辅太子于京师居守。朱高煦不断向成祖进谗言,对太子进行诽谤。成祖回到京师,指责太子迟缓迎接皇帝的车驾,便把留辅东宫官黄淮等下狱。杨士奇因有事后至,得到宽宥。跟随成祖北征的官员纷纷上章劾杨士奇不应当宽宥,遂被关入锦衣卫狱,不久被释放。

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反,宣宗亲征平定。军队回还时,到献县单家桥,侍郎陈山上言:“汉、赵二王实同心,请乘势袭彰德执赵王。”杨荣也赞同这一主张。杨士奇说:成祖皇帝三子,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有怀疑的地方,则加意防备,“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当时杨溥与士奇的意见相合。宣宗又召蹇义、夏原吉询问,二人同意杨士奇的意见。宣宗原来也没有向赵王问罪的意思,移兵征讨赵王的计策没有实行,避免了一场战乱。

宣宗刚即位时,内阁臣七人。陈山、张瑛因曾担任过东宫的官员,宣宗即位后进入内阁,后因不称职被调走。黄淮因有病致仕,金幼孜去世。阁中惟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当时人们称他们为“三杨”,以居住的府第称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杨溥曾自署郡望为“南郡”因而称为“南杨”。宣德十年(1435)宣宗病死,英宗即位才九岁,军国大事禀告太皇太后,太后仍十分尊重“三杨”,有事遣宦官到内阁向他们咨询,然后裁决。

杨 荣 (1371—1440) 字勉仁,初名子荣,建安(今福建建瓯市)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编修。朱棣初入南京时,杨荣迎于马首,问朱棣“殿下先谒陵(朱元璋陵墓)乎,先即位乎”?这一问使朱棣醒悟过来,立即前往谒陵。成祖即位后进入文渊阁,更名杨荣。一日晚,奏报宁夏被围,当时内阁七人只有杨荣还在阁中,成祖把奏报交给杨荣看。杨荣说:“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半夜时,宁夏已解围的奏报就送来了。成祖夸赞他说:你料事何其正确呀!从此更加信用他。永乐五年(1407)成祖命杨荣前往甘肃经画军务,凡他经过之处,都仔细观察山川形势及军民城堡。因此,他“能知边将贤否,阨塞险易远近,敌情顺逆”。永乐十二年成祖征瓦剌,杨荣随行,兼领尚宝(掌印)事,凡宣诏出令等事,必须得到他的奏报才发出。成祖称呼他为“杨学士”而不名。

杨 溥 (1372—1446) 字弘济,石首(今属湖北)人,与杨荣同年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北征回京师,以东宫遣使迎驾迟缓的罪名,将杨溥关入锦衣卫狱。在“旦夕且死”的情况下,杨溥勤奋“读书不辍”,在十年牢狱生活中,“读经史诸子书”数遍,仁宗即位才被释放出狱。宣宗即位进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一起参与机务。

英宗即位后,逐渐宠用宦官王振。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病死,王振权势更盛,大作威福,百官小有牴牾,动辄逮捕入狱。杨荣于正统五年去世,年七十岁。杨士奇与杨溥对王振的跋扈行为无法制止。正统九年三月,杨士奇去世,年八十岁。两年后杨溥也去世,年七十五岁。

评: 张辅从燕王起兵,屡建战功,尤其从永乐四年至十四年,凡四征交阯,三擒伪王,军功显赫。张辅虽于交阯建置郡县,增设驿递,但对其治理,始终未能稳定,宣宗时不得不放弃。正如黄福给张辅信中所说的“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张辅历事四朝,在军政方面作出了贡献,但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在“土木之役”中却“默默不敢言”,终致败亡。

杨士奇、杨荣、杨溥,明史中称为“三杨”。杨士奇廉洁勤职,胸怀开阔。杨荣遇事敢为,熟悉边防。杨溥秉公办事,遇事平心处之。当时人们对他们很推崇。“三杨”都是历仕四朝的旧臣,仁、宣时期和正统之初,朝政清明,国家安宁,是和“三杨”的辅佐分不开的。 NdK/OlkHw5JG+VnKRrgcydfeqqCxJCsw38IxFMLur9esYRXUCULdrg3iKeJpc8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