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二
宋太宗

宋太宗赵匡义 (939—997) 又名光义,即帝位后改名为炅,太祖之弟。青少年时,性好学,“工文业,多艺能”。参加陈桥兵变后,为殿前都虞候,是年二十一岁。宋太祖亲征李筠、李重进期间,光义或为大内都点检,或为大内都部署,总之掌管了皇宫的保卫任务。建隆二年(961)七月,又升任为开封府尹,掌握管理京师的大权,地位越来越高。后来,有一段时间曾受到宰相赵普的暗中抑制,朝廷排班时只能在宰相之下。直到开宝六年(973)八月赵普罢相后,太祖才封光义为晋王兼侍中,并下诏书,朝廷排班时,“班宰相上”,其地位、声望已达皇位继承人的程度,只是没有明确宣布而已。

开宝九年(976)三四月间,宋太祖率群臣西幸洛阳(河南洛阳),准备迁都到那里。许多官僚表示反对,但因宋太祖态度坚决,“群臣莫敢言”。最后只有请晋王出面来说服太祖,二人进行了一番争论。太祖说:“我要西迁,没有其他原因,是想依据山河之险要而省去过多的军队,按照周朝、汉朝的建都办法,使天下安定啊!”晋王争辩道:“在德不在险。”就是说一个王朝的安定在于是否实行轻徭薄赋的德政,而不在于首都周围地理形势的险固。一句话说得太祖无言以应,不得不承认晋王说得有理,从而打消了迁都的念头。显然,从迁都之争上看,晋王的意见占了上风,从而也得到了群臣的尊敬。

是年十月,太祖病卧皇宫,突然去世,晋王继位,是谓太宗。对于这次皇位继承问题,时人盛传“斧声烛影”之说,疑晋王害其兄而即位,事情真相迷离,成为一大历史疑案。

太宗即位后,总的来说,继承乃兄统一、集权的事业,又做了不少新贡献。在统一方面,当时南方还有割据吴越的钱俶及福建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北方还有北汉政权,这些都是太祖遗留下来的问题。关于钱俶,太祖希望和平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而钱氏只是称臣纳贡,而不愿交出土地。太平兴国三年(978)春,钱俶、陈洪进分别到开封朝见太宗,探知宋廷已不愿再使他们继续保持割据局面,可钱俶就是下不了决心。陈洪进则被说服,于四月间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十四县土地,归朝听封。这无疑使和平统一开了一个好头。宋廷乘此机会,一方面向钱俶本人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对其部下做说服工作。钱俶谋臣崔仁冀对其主说:“朝廷的意向已经很明白了,大王不迅速纳土,大祸立即就会到来。”钱俶一行,此时感到“去国千里”,已在他人掌握之中,有翅难飞,经过一番合计,决定献出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土地及户口。宋对钱氏特别礼遇,封俶为淮海国王,其子弟、臣僚授官者达二千五百余人。这是宋太宗取得和平统一南方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史上也有深远影响。

太平兴国四年(979),五代十国时期留下来的割据政权只剩北汉,宋廷曾多次攻打北汉而无功,颇费踌躇。正月,太宗曾问枢密使曹彬:“周世宗及我朝太祖,皆亲征太原而不能攻克,是城墙坚固完好,不可靠近吗?”曹彬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太宗又问:“我现在举兵再去攻打,你以为如何?”曹回答说:“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所向,实行吊民伐罪,那就如摧枯拉朽一样。”于是,太宗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命曹翰、崔彦进、李汉琼各攻太原一面,临行前并面授方略。对于宋伐北汉,辽国马上作出了反应,派使至宋,质问伐汉之由。太宗早已有思想准备,理直气壮地回答:“河东不遵皇命,理当问罪。若辽朝不援北汉,宋辽和约如旧。不然的话,只有兵戎相见。”二月间,辽军支援北汉,宋太宗也率军亲征。三月,太宗驻于镇州(河北正定),命尹勋率军攻隆州(山西祁县北),堵截辽军。当辽军进至白马岭山涧时,宋军郭进部迎头痛击,大败辽军,使北汉失去了支援。四月,太宗移驻太原城外,亲自督战,敌军箭如雨注,宋军冒死登城,屡攻不下。五月,太宗督战愈急,军士奋勇争先,势不可挡,终于攻破城池,北汉主刘继元纳表投降,骁将杨业归宋。宋太宗唯恐北汉割据势力再起,下令毁太原老城,改榆次县为并州,另筑并州新城。至此,宋全部统一了五代十国时期遗留的割据政权,取得了统一的重大胜利。

可是,宋太宗并不满足于消灭北汉的胜利,是年六月,他乘胜移师幽州(北京市),企图一举拿下燕云地区。至岐沟关(河北涿州市),初战告捷,进围幽州,太宗挥军攻城甚急。辽军日夜守备,并调集大量援军。七月,天气炎热,宋军久战怠慢,辽援军至,内外夹击,遂溃败于高梁河。太宗身中两箭,改乘驴车逃走,丢弃兵器、符印、货币、粮食等物不可胜计。辽军轻骑追至涿州,不见太宗踪影。宋军一度不知太宗所在,或以为阵亡,部分将领谋划策立太祖子赵德昭为帝,直到太宗再次露面后,谋立风波才暗自消去。不过,此事已被太宗知道,回京以后,才有德昭被逼自杀事件的发生,去掉了皇族内部一个威胁他皇位的人物。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又进行一次伐辽战争,也因东路军曹彬的争功,西路军潘美的嫉贤妒能,陷杨业于死地,而以失败告终。从此之后,宋廷对武力收复燕云失去了希望。

在中央集权方面,太宗继承太祖的事业又采取了许多措施。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取消了唐末五代以节度使领支郡的制度。这些支郡即是当时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建制,因被强大的节度使势力管辖,称为支郡,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当时,怀州(河南沁阳)知州高保寅对河阳节度使赵普不满,上书要求直隶中央,以后又有数州有同样请求。太宗命令将所有支郡一律改为直隶州,其范围包括今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使北方节度使专权的局面基本改观。以后,节度使成为一种荣誉头衔,与唐以来节度使割据的情况迥然不同了。

宋太宗还针对五代以来法制弊坏,视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之政,继续采取太祖加强法制的政策,于淳化二年(991)八月置审刑院于禁中,作为刑案最高复审机构。凡狱具上奏者,先由审刑院盖印,交付大理寺、刑部断复,再下审刑院详议,申复裁决完毕,交付中书(宰相办公地方),允当者即下发执行,未允者,再由宰相上奏,而后论决。这样做,对防止大理、刑部官吏舞文弄墨诋人以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北宋统一和集权取得了成效,太宗有可能去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太平兴国二年,在全国范围内重造户口册,称作“闰年图”,以保证收税负担的合理性。按政绩考核官吏,制定役法,设置农师,兴修水利,使许多政治、经济事业转入正常轨道。至道元年(995),汴河漕运由旧年额的300万石达到580万石,基本上满足了首都开封的用粮。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畅通,有一次汴河决口,久修未完,太宗乘辇亲入洪水中。从臣见后惊慌,个个下水,弄得满身泥泞,禁军才拼力将决口堵住。他说:“东京养军队数十万,居民百万,天下漕船运输,全仰这一渠水,我怎能不顾!”

太宗多才多艺,书法、围棋更是精通,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素养。由于唐末五代以来连年混战,经济凋敝,文化的现状更差。为改变这种局面,太宗重视科举,选拔人才,购求图书,保护文化遗产。太平兴国三年(978)二月,在宫城内建崇文院,整个建筑由太宗亲自经度,房舍壮丽,“甲于内庭”。房屋建成后,又修园苑,植花木,引河水灌溉,读书习艺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原来的三馆藏书迁到这里,东廊为昭文馆书,南廊为集贤馆书,西廊为史馆书。史馆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库,合昭文、集贤为六库,存正副本书凡八万卷,大大改变原三馆“书才数柜”的鄙陋局面。馆阁藏书除皇帝阅览外,一些大臣也可入内观看,对文化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淳化三年(992)八月,又在崇文院建成秘阁,“穹窿高敞,相传谓之木天”,三馆所藏的珍本书和皇宫其他地方所存的历代绘画书法墨迹,尽存其间。太宗为了扩大崇文院的藏书量,常遣使到全国各地购募古书、奇画及先贤墨迹,少则偿以金帛,多则授以官职。几年之后,所收图籍不可胜计,成为五代以来未曾有过的盛举。

在倡导文化上,太宗还重视编书及推广书的实用价值。据简单统计,太平兴国二年(977)由李昉等编成类书1000卷、小说500卷,太平兴国六年(981)校历代医书,八年修《太平御览》成,雍熙三年(986)十二月《文苑英华》修成,四年(987)《神农普救方》1000卷修成,淳化三年(992)修《太平圣济方》100卷成。如此等等,有宋一代可谓成绩斐然。这些大型类书都是奉太宗之命而修成的,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对保存与弘扬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他如兴建学校、翻译佛经等等,太宗也都有所贡献。

评: 宋太宗沉谋英断,慨然有统一天下之志,和平解决吴越、漳泉割据问题,又灭北汉,奠定北宋一百余年的疆土基础。但武功上虽有收复燕云之举,而其谋略、实战准备则无胜辽之把握,所以壮志难酬。其文治优于武略,对北宋经济文化贡献实多,切不可以宋皇室内部的残酷斗争而贬低其历史作用。不过,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及以王小波、李顺起义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矛盾的发展,宋太宗把所谓“内患”当作心腹大疾,而把外部的民族矛盾看成皮肤之疾。其继承者又把此当作“家法”,代代相沿。北宋和南宋之亡于异族的历史悲剧应与此有关! Nfoi0tQ8jvmfye9Y5djMTE1EPv2SBKLBd3DwAK7VxFhjJ2R4ho1p3UE36FDgMF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