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十
吕夷简

吕夷简 (979—1044) 字坦夫,寿州(安徽寿县)人,官僚家庭出身,进士及第,入仕之初,以直言闻名。

真宗时,河北发生水灾,吕夷简被选派知滨州(山东滨河境),他在那里考察河道堤防,讲求民间利病,平均徭役,减省赋税,做了不少好事。空闲时,翻阅收税簿册,发现耕田农具有税,感叹说:“儒学先辈圣人曾言,国家实行王道(仁政)本应有利于农业,这算什么名堂?”回朝后上奏:“农器有税,不是劝农从事于本业的办法。”宋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全国,农器不再收税,这在当时是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一项有利于农民的德政。东京大建宫观时,伐木于南方,有关部门限期短促,工人有累死的,还被诬蔑为逃亡,把他们的妻子也囚禁起来。吕夷简得知情况,请求缓役。被宋廷采纳后,他又请求,运木材不必在冬天河水浅少之季,而应在春季河水畅通之时,以士卒轮番运输,这样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真宗看到他的奏章,认为他有“为国爱民之心”,提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在知开封府时,办事严格,颇有政声,真宗把他的姓名写在屏风上,准备重用。

真宗晚年,丁谓等权臣用事,众臣缄口不敢言。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宰相丁谓为山陵大礼使,宦官雷允恭为山陵都监,在巩县皇陵区选择墓地时,私自移动地方。官僚们借机弹劾丁、雷把皇堂(皇帝墓地)移到绝地,请求严办他们。案件交给了开封府。当时,丁谓还任宰相,问题非常棘手。吕夷简考虑到丁谓“多智数”、善权变的特点,唯恐有失。所以在处理案件时慎而又慎,在审案中的问案文字及追证左右人等,一切只罪雷允恭,不涉及丁谓。等到一切证据齐备,丁谓还相信与他无关,令吕夷简把事情上奏仁宗及刘太后。当着皇帝的面,他把证据和盘托出,丁谓罪责难逃,而又措手不及,结果受到贬官海南的处罚。丁谓被贬,朝中人心大快,吕夷简行事巧密的政治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升为参知政事。

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先后任用王曾、王钦若、张知白、张士逊等为宰相,这些人从政的基本特点,就是秉承太后旨意,因循行事。天圣七年(1029)二月,吕夷简在王曾极力推荐下,终于拜相,在调和仁宗与刘太后方面,工作颇有成效。明道元年(1032)二月,仁宗生母李宸妃卒,他深谋远虑,使太后采纳其建议,按皇后一品礼处理葬事,免去宋廷内部的一场横祸。

明道二年(1033)三月,仁宗亲政,要裁去太后时依靠各种不正当关系爬上来的官僚,朝廷内外皆表示高兴。吕夷简身为宰相,奏列八事:端正朝纲、杜塞邪路、禁止贿赂、辨别奸佞、杜绝内宫嫔妃干政、疏远宦官、省罢力役、节减不必要的费用等,规劝仁宗,语言甚切——看来,他希望仁宗有一番作为。不料,吕夷简与仁宗谋划罢去张耆、夏竦等原来为太后亲信的官员的消息,被仁宗透漏给郭皇后,郭后认为吕夷简也曾依附刘太后,只是“多机巧,善应变”罢了。于是,这年四月,太后的亲信张耆、夏竦、范雍、赵稹等皆罢去执政地位,而吕夷简也被罢相。当时,吕夷简毫无思想准备,听到罢相,大吃一惊,通过内侍阎文应的多方打探,才知事出皇后。半年之后,仁宗思念吕夷简,再次将他召回京师为宰相。

康定元年(1040)五月,当吕夷简第三次以右仆射拜相时,西夏已经强大起来,要与宋朝平起平坐,被仁宗拒绝后,向宋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迫使宋朝订立和约,以宋在经济上向夏让步而告终。正当宋夏战争不可开交时,辽国为声援夏国,也对宋施加压力,向宋索要关南十县土地,并声言聚兵幽蓟,拟大举伐宋。

面对辽国的压力,宋于庆历二年(1042)二月下诏河北增修边备,同时内部也展开了一次关于建都的争议。原来在景祐年间,范仲淹知开封府时,曾建议修洛阳城以备急难。这次辽国破坏盟约,对宋旧事重提,要施压用兵,一些大臣请求宋廷采纳范仲淹的建议迁都洛阳。吕夷简认为不可取,他说:“契丹畏强欺弱,马上去修洛阳城,无法向其示威,而等于向其示弱,这样必然助长敌人的威势。景德年间的澶州之役,假若不是皇帝亲自渡河,契丹是不那么容易制服的。因此,应当建都大名(河北大名),表示皇帝要去亲征,这样就把契丹的气焰给压下去了。”是年五月,建大名为北京的诏书下达,范仲淹上言,认为:“这只可虚张声势,不足为恃。如果修洛阳来不及的话,请迅速增修京城。”当时进行议论的群臣,大多附和范仲淹的意见,而吕夷简则坚持己见,并说:“倘使敌军渡过黄河,而固守京城开封,虽有高城深池,怎能依恃,到那时天下就危险啦。因此,设置防御力量应当在河北!”尽管范仲淹一再上疏陈述,认为东京是根本,北都是枝叶,但宋廷最终还是听从吕夷简的意见,修建了北京大名城。其中宫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京城(外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六步,成为河北地区最大的城垣,在全国仅次于开封和洛阳。

在修北京城的同时,宋辽之间的交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宋方通过使臣富弼的多次力争,终于以每年给辽增加岁币二十万的条件,订立新的和议。这次新约,吕夷简正在相位,支持仁宗的和约条件,受到当时不少官僚的非议。此时,北宋的冗官、冗兵、冗费正日益严重,要求改革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吕夷简只能依靠权变,保持自己的地位,其他则无所作为,成为因循政治的代表与改革者共同批评的对象了,直到庆历三年(1043)致仕(退休)为止。

评: 吕夷简为官初期,忧国忧民,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宰相王旦等人的赏识。在真宗、刘后、仁宗交接政权的过程中,能断大事,性情机敏。在三任宰相期间,也能保持天下基本稳定的太平局面。但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不思进取,因循过甚,接连受到改革者的批评指摘,可谓晚节不佳。 1L/WpcD7APV1ZvW8GP0gO6jkVRIMehMa3VYiufXBpQvwpXUCfeMuPW6HpYAGFbL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