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二十
狄仁杰 徐有功 陈子昂

狄仁杰 (607—700) 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在唐初均至尚书左丞和州长史等职。他从小酷爱读书,性格直爽,乐于助人。唐高宗时以明经及第,被授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判佐。不久,又被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荐为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都督府法曹。这时,同在该府任法曹之职的郑崇质接到诏令,出使境外,但其母年老患病,需人看护,不忍离去,但王命又不可违,故进退为难,无法可想。狄仁杰得知后,当即便向长史蔺仁基提出,表示愿代崇质执行使命。仁基与司马李孝廉听后大受感动,都感慨地说:“我们身为官长,难道能不为之惭愧吗?”并从此消除了他们原有的嫌隙,相待如初,还常常称赞仁杰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天下第一。”

高宗仪凤年间,仁杰升为大理丞,专职审狱决刑。一年之中,他曾据律处理了长期滞留案件达一万七千多件,无一冤诉,时称公允。当时,有个武卫大将军名叫权善才的曾因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一棵柏树,被捕入狱,仁杰据律判为削官免职。但唐高宗却下令立即处斩,仁杰又奏:“罪不当死。”高宗便召来仁杰,气愤地说:“权善才砍昭陵柏树,使朕落下不孝之名,必须将其斩首,才能解我心中之忿!”仁杰从容答道:“以前有人偷了汉高祖刘邦宗庙中的一个玉环,汉文帝一怒之下,便想将此人满门抄斩,在大臣张释之苦谏之下,文帝才改变了主意,最后只杀了这个小偷一人了事。魏文帝曾想将冀州的居民迁徙河南,大臣辛毗拉住他的衣裾进谏,魏文帝也采纳了辛毗的谏言。这说明明君可以用道理说服,忠臣不可以用权威恐吓。如果陛下不接受为臣的进谏,那么,为臣死后,则无颜见释之、辛毗于地下。现在陛下因昭陵一棵柏树而杀一将军,千载之后,天下人当如何评议陛下?正因为如此,为臣才不敢奉旨,处死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唐高宗觉得仁杰说得入情入理,怒气稍解,善才因此免于一死。不几天,狄仁杰又被授侍御史之职。由于他能弹劾犯罪,不避权贵,使朝廷肃然,故又得到了高宗的多次称赞。

不久,狄仁杰又迁宁州(治所在今甘肃宁县)刺史。这里地处西北,汉戎杂居,风俗混乱,社会秩序很不稳定。狄仁杰到任以后,认真抚和汉、戎各族人民,深得各族百姓的爱戴,因此,百姓自动捐资,为他立碑称颂。御史郭翰奉旨巡察陇右,所到之处,百姓多有鸣冤叫屈者,因而被弹劾的贪官污吏不计其数。但当他进入宁州以后,到处都听到百姓对仁杰的颂扬之声。郭翰回朝以后,向唐高宗作了如实汇报,高宗便将狄仁杰召入京师,任为冬官侍郎。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狄仁杰又由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转为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刺史。当时,越王李贞父子的武装叛乱刚被平定,因参与叛乱而被逮捕的有六七百人,株连被没为官奴婢的家属也达五千余口,大理寺派司刑使催促狄仁杰立即行刑处决。狄仁杰经过审讯,深知这些胁从者大多是被强迫的,心生怜悯,所以暂缓判处,并秘密上表说:“为臣原想公开上表,但怕落下为叛乱者鸣冤叫屈之嫌;如果知而不言,又恐怕违背了陛下的存恤之意。因此,几易表章,琢磨不定。现在只能如实陈奏:这些胁从者均非出自本心,恳请哀其诖误,予以宽恕。”武则天当即下诏将这些胁从者赦免死罪,配流丰州(治所在今内蒙五原南)。这些囚徒在押解途中,路经宁州,宁州百姓听说他们都是被狄仁杰营救以后才得以免除死罪的囚徒时,就把他们全部迎至狄仁杰的德政碑下,一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天,才启程北行。到达丰州以后,这些囚犯又为狄仁杰竖立石碑,歌颂他的恩惠仁德。

天授二年(691)九月,狄仁杰又升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之一。这时,武则天为了巩固帝位,正大开告密之门,又重用酷吏,用铁腕手段打击反对派。不久,狄仁杰因受到酷吏来俊臣的诬告,被捕入狱。当时,被告入狱者一经审讯,如能立即承认“罪状”,便照例可以减罪免死;如果不认“罪”伏“法”,就要受到酷刑逼供,直到被刑讯致死为止,很少有活着出狱的。仁杰被捕以后,来俊臣照例前来逼胁,企图一问承反。狄仁杰自知不免,只得感叹道:“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谋反是实!”俊臣见他招供,便不再严密监视。判官王德寿趁机又要狄仁杰将其旧僚杨知柔牵连在内,以此想邀功窃宠,升官晋级。狄仁杰坚执不肯,并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大惧,从此再也不敢提诬告之事。狄仁杰承反以后,利用来俊臣不再严加防范之机,便向狱吏讨得笔砚,拆掉被头,以帛当纸,很快便书写了一张申冤大状,并把它放置在衣中丝绵之内,对王德寿说:“气候转热,请让家人将衣中丝绵取掉。”王德寿也未认真检查,便将绵衣交给了狄仁杰家属。狄仁杰之子光远从丝绵中发现了帛书以后,便上书告变。则天当即召见,并找来俊臣询问此事。来俊臣为了掩饰逼供之情,派人命狄仁杰冠带整齐,接见访察使者,又让王德寿代替狄仁杰撰写了一份《谢死表》,托使者带给武则天。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问他为何要承认反罪。狄仁杰回答说:“为臣如不承反,早就死在鞭笞之下了。”则天又问为何要作《谢死表》,狄仁杰予以否认,则天拿出表文作证,经过检验,知是代署,因此才得免死,被贬为彭泽(今江西彭泽东北)县令。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举兵反唐,攻陷了冀州(治所在今河北冀县),河北震动。武则天又征召狄仁杰为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害怕契丹南下,曾将百姓全部驱赶入城,参加守卫。狄仁杰到任以后,将百姓全部放归农亩,并对他们说:“契兵叛众离此尚远,不必恐慌。即使进入魏州,我也自会发兵抵抗,绝不会征发你们当兵。你们只专心经营农事,别的不用担心。”契丹闻此,自行退去。魏州百姓都载歌载舞,齐声称赞仁杰的胆略勇气和爱民之心,并相与立碑,记载他的恩惠、政绩。神功元年(697)以后,狄仁杰又入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又兼纳言、内史等职。

圣历元年(698)年初,武则天之侄武承嗣与族弟武三思为了谋求太子之位,曾多次对武则天说:“自古以来,天子从未将异姓之人立为后嗣者。”因此,武则天长期对立嗣问题,犹豫不决,难以确定太子人选。狄仁杰得知后,便经常对武则天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平定天下,传之子孙。高宗皇帝又以李显和李旦二子,托于陛下。陛下如今却想传位异姓之人。这恐怕并非天意!且姑侄关系同母子关系相比,孰轻孰重,这不是昭然若揭的吗?陛下如立子为嗣,那么在千秋万岁以后,可配食太庙,承继无穷;如立侄为嗣,将来假若侄为天子,还能将姑附于他家的太庙之中吗?”武则天说:“立嗣之事,是朕之家事,卿勿干预。”狄仁杰回答说:“帝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莫非臣妾,哪一件不是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不可分离。为臣备位宰相,岂能不预知天下之事!”接着,宰相王方庆和王及善等人也都多次劝说立庐陵王,武则天的心意逐渐产生变化。有一天,武则天又对狄仁杰说:“朕昨晚梦见一个大鹦鹉双翼皆折,这是什么征兆?”狄仁杰趁机回答说:“武者,陛下之姓;两翼,陛下二子。陛下如果起用二子,那么,就会振翼高飞。”武则天果然信以为真,从此再无立承嗣和三思之意。

圣历三年(700)四月,武则天去三阳宫避暑,狄仁杰也随同前往。途中,有一胡僧挡住车驾,请求武则天去观看埋葬佛骨舍利,武则天已经答应。狄仁杰跪于马前进谏道:“佛是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这个胡僧行为怪诞,他想用邀请圣驾,迷惑远近百姓。况且山路险狭,侍卫不能通过,故陛下不宜亲临观看。”武则天中途而还,并说:“以成朕直臣之气!”

不久,武则天又对狄仁杰说:“朕想用一佳士,谁能当之?”狄仁杰问道:“不知陛下对此佳士作何使用?”则天说:“想用为将相。”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已年老,但却有奇才异质,堪为宰相。”武则天便将张柬之擢为洛州司马。几天以后,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佳士,狄仁杰说道:“以前所荐张柬之,陛下尚未任用,为何又要臣推荐佳士?”武则天说:“已经予以提拔。”狄仁杰说:“为臣所荐者为宰相之才,并非司马。”武则天又将柬之升为秋官侍郎,最后,竟用为宰相。被狄仁杰先后推荐的还有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名臣。有人曾对狄仁杰说:“狄公可谓桃李满天下了。”狄仁杰说:“为国荐贤,并非为私。”同年九月,狄仁杰死。武则天亲临吊唁,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睿宗时又追封梁国公。

狄仁杰在高宗、则天朝,能乐于助人,公正执法,爱民如子,直言敢谏,不畏强暴,又竭诚为公,荐贤无私,可谓一代贤臣名相!

徐有功 (641—702) 名弘敏,后避孝敬皇帝李弘之讳,以字行,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徐文远为唐初名儒。武则天垂拱年间,徐有功明经及第,累转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司法参军。徐有功为政宽仁,从不轻易执行杖罚,下属吏人都感激他的恩惠信义,相互告诫说:“谁如果犯了徐司法的杖罚,大家都要共同斥责他!”因此人人争相效命,恪尽职守,在有功任期之内,始终未惩处一入。

载初元年(689),武则天为了登极称帝,纵容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 、王弘义等陷害无辜,大张杀伐,公卿震怒,莫敢正言。但身为司刑丞的徐有功却用法宽大,独存平恕。凡诏下大理寺判决的囚犯,大多建议释放,前后被救活的有数十百家。他还经常与武则天在殿廷辩论有关案件的是非曲直,武则天有时对他厉声责问,左右大臣都心惊胆战,但他却神色不屈,更加理直气壮地进行辩争。不久,他又转任秋官员外郎和郎中等职。

这时原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东北)刺史、琅邪王李冲因聚兵叛乱已被诛杀,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告发徐有功的僚属颜余庆曾与李冲密谋,武则天令来俊臣审讯。俊臣审讯后,以反状上奏。大理寺的判决说:“余庆之罪揭发于永昌元年大赦之后,据法当流。”但侍御史魏元忠却说:“余庆为李冲出谋划策、通风报讯,实为同谋,并非支党,法当处斩,籍没其家。”武则天下诏,表示赞同魏元忠的意见。徐有功说:“永昌元年的大赦令说:‘鉴于李贞、李冲父子的叛乱已被平定,罪魁祸首也已伏诛,其余支党一概赦免。’余庆是在赦后被告,当为支党无疑。大赦之后又复加罪,不如不赦;应该活命的又要诛杀,当初何必大赦!我以为这是朝廷的做法有误。”武则天大怒道:“何为罪魁祸首?”徐有功说:“罪魁者,是叛乱的大帅;祸首者,是叛乱的元谋。”则天说:“余庆为何不能算作罪魁祸首?”有功回答道:“如果要说罪魁祸首,那只能是李贞、李冲而已。这父子二人早已伏诛,余庆今天才予论罪,自然应为支党。”武则天听徐有功说得有理,便怒气稍解,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那么,你再想想,还有别的处理办法吗?”最后,余庆竟得以免死。当徐有功据理力争时,左右大臣及仪仗卫士在殿廷者有数百人之多,都把头低在胸前,屏气静听,只有徐有功一人在大声申辩,毫无屈挠之意。

不久,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又被告发,当处死刑。武则天对公卿大臣们说:“以前古人们大都以杀止杀,我今天以恩止杀。鉴于你们大都对任知古等人说情,我就当众赦免其罪,并各授以官职,等待他们立功赎罪。”但来俊臣和张知默等人却上表抗争,请求将知古等付法行刑。徐有功驳斥说:“俊臣违背了明主的再生之赐,有亏于圣人的恩信之道。作臣子的虽应嫉恶如仇,但事奉君主也须顺承其美。”任知古等人竟以免死。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刺史李仁褒兄弟亦为人诬告,将要行刑处决,有功又固请赦免,武则天拒不接受。秋官侍郎周兴上奏说:“为臣听说两汉有个规定:附下罔上者腰斩,当面欺骗者亦斩。《礼记》也说:议论刑法,如果和律令相违背,也要杀头。徐有功故意释放死囚,罪当伏诛,请按律行刑。”武则天虽不许审讯,但徐有功竟以此免官。时隔不久,又被起为左肃政台侍御史之职。当时,朝野内外听说徐有功任职的消息后,都兴高采烈地奔走相贺。

当时,掌管铨选的尚书吏部有些官员在选补官吏时,公行贿赂,请托大兴,“浸以为常,殊无愧惮”;而负责刑讯的法官却严于行刑,酷法断狱;接受臣民申冤表疏的三司和理匦使等有关部门,却办事拖拉迟缓,致使信访拥塞,冤案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此,徐有功都一一上表,予以弹劾,请求“除残革弊”,深得武则天的认可和赏识。

长寿二年(693)正月,皇嗣李旦的德妃窦氏之父、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刺史窦孝谌被其奴诬告,说其妻庞氏深夜违法祭祀祈福,图谋不轨。武则天令监察御史薛季昶负责审讯。薛季昶锻炼成狱,庞氏罪当处斩。唯独徐有功认为无罪。薛季昶等人反陷徐有功党援庞氏,奏请付法司定刑。法司将徐有功定为弃市之罪。徐有功正在坐堂理事,下属胥吏流泪相告,徐有功却说:“难道就我一人会死,其他人都能长生不老吗?”说罢,慢慢站起身来,离开了府衙,回到家中。武则天看到法司的判决后,立即召来徐有功,质问道:“你的断狱定罪,为何能宽大到如此程度?”徐有功回答说:“宽大断狱,这是臣下的小过;好生恶杀,这是圣人的大德。愿陛下能够弘扬大德,则天下幸甚。”武则天点头称是。庞氏因此减死,流放岭南,徐有功却被削职为民。不久,又被起为左司郎中,累迁司刑少卿。他曾与皇甫文备同讯一狱,皇甫文备诬徐有功放纵逆党。后来,皇甫文备因事下狱,徐有功出面将其释放。有人曾对他说:“文备曾陷君于死,你却把他释放出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徐有功回答说:“他对我的诬陷是发泄私愤,我坚守的却是公法,决不可以私害公。”

徐有功曾对他的亲属说:“大理寺,这是掌握人的生命之所,一定不能顺旨诡辞,敷衍塞责。”正因为如此,所以他长期担任狱官期间,曾因公正执法,三次被人陷为死罪。但他却矢志不渝,泰然处之,不喜不忧,因此而受到武则天的器重,酷吏的权势由是也受到削弱。当时人潘好礼曾评价徐有功说:“以前人们都称赞汉代的张释之担任廷尉,天下无冤人,如今有功断狱,也是天下无冤人。但释之处在汉文帝时,中外无事,仅守法而已。而有功处在社稷变革之际,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以诬盛德,有功坚守善道,多次身陷危境。所以,他的贤明比张释之更是高出一筹。”

陈子昂 (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出身于一个豪富之家,其父陈元敬乐善好施,曾在荒旱之年,拿出家粟万石赈济乡民,大得乡里爱戴。陈子昂小时生活优裕,又生性好动,故只知放达游乐,十八岁时尚未读书习文。有一次,当他去了本乡学校以后,受到激励,才发愤攻读文献古书,尤其喜爱黄帝、老子和《周易》等学,并潜心吟诗作文,学识大进。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陈子昂从家乡来到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按当时流行的做法,他把自己平时所写诗文作为行卷送给京兆府(治所今陕西西安)司功王适,王适惊奇地说:“此人将来必会成为天下的一代文宗!”由是知名。又传说当他初入长安以后,由于不为人知,大感困惑。有一次,正当他在洛阳大街闲游之时,偶遇一卖胡琴者,标价百万,无人敢于问津。陈子昂走上前去,当场出钱千缗,买下了这把胡琴,使围观者大惊不已,纷纷上前问他为何要出如此高价买一胡琴。陈子昂回答说:“我只是喜欢这件乐器而已!”众人要他亲自弹奏,他却提出明天一定在宣阳里住处当场表演。第二天,一些人按时前往,都想一睹为快。但见陈子昂早在屋中设置了丰盛的酒宴,并对众人说:“我是蜀人陈子昂,现有诗文百篇,不为人知。弹琴之事,雕虫小技,哪能留心于此!”说罢,便将胡琴摔得粉碎,以其诗文遍赠众人。于是,一日之内,名满京都。当年,一举进士及第。

不久,当他听说朝廷将要把唐高宗的灵柩运往长安,埋葬乾陵的消息后,便来到宫门上书,盛陈东都洛阳的优越地形,足以安置陵寝,而关中连年干旱,灵柩西行不便。书中极言关陇地区的衰落和洛阳地区的秀美,又说:“陛下不思瀍、洛的壮观,关、陇的荒芜,而想弃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险,忘神器之大宝,徇曾、闵之小节,愚臣暗昧,以为太甚!”武则天览书后,觉得文字优雅,笔法遒劲,便立即召见,陈子昂又对答如流,皆合旨意,心中大悦,将他当即拜为麟台正字。

陈子昂又向武则天上疏,指陈当时巡察天下的使者任非其人、朝廷轻视地方长官的选择以及边功屡兴等弊政。又针对当时酷吏横行、刑法严厉等弊政,上疏指出说:“臣看到当今天下,百姓人心思安,所以,徐敬业扬州叛乱以后,还不到两月,就被平定,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但陛下却不务无为,拯救疲人,反而专任威刑,大失人望。为臣愚昧,大有迷惑。”但武则天却拒不接纳。

垂拱四年十二月,武则天打算征发民伕,从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向西开凿山路,进攻生羌,并乘机袭击吐蕃。陈子昂又上书进谏说:“雅州边境的生羌从国初以来,从未聚众叛乱。如今一旦无罪征讨,就会使这些羌人的怨恨更深;他们害怕被灭,必定群起反抗。这样一来,臣以为西蜀之祸,以此为始。臣闻吐蕃爱蜀富饶,很早以前就想进行侵夺。但却因山路阻绝,险塞不通,所以,势不能动。现在国家开凿山路,进攻生羌,使吐蕃可收逃亡之众,使其作为向导,大举犯边。这无疑是给吐蕃增强兵力而又为其修筑道路,把蜀地全部拱手相让而已。自古国家败亡,未尝不由穷兵黩武,愿陛下深思熟虑。”这个修路入羌的浩大工程,终于被阻止。

永昌元年(689)三月,武则天向陈子昂询问当今的为政之要。陈子昂退朝以后,精心撰写了一篇长达三千字的疏文,认为应缓刑崇德,偃武休兵,轻徭薄赋,安慰宗室等。此文言辞委婉,文意真切,很为动人。

万岁通天元年(696)九月,武则天将陈子昂任为建安王武攸宜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府参谋,随攸宜讨伐契丹。兵至幽州(治所在今北京西南),陈子昂曾向武攸宜提出了不同的作战方略,攸宜不但不听,还将他贬官降职。陈子昂一气之下,登上了幽州的蓟北楼,触景生情,遂撰写了《登幽州台歌》一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慷慨悲凉,感慨深邃,诗意旷远,含义深刻,成为他的代表诗作之一。

圣历元年(698),子昂因父亲年老多病,上表辞官,回到射洪。不久,其父病死,陈子昂悲痛不已,构庐墓侧,不时啼哭,闻者无不流涕。射洪县令段简生性贪暴,听说子昂家产殷实,便生谋财害命之心。子昂家人闻知此事后,当即派人给他送去了二十万缗贿钱。但段简嫌钱微薄,竟将子昂逮捕入狱,迫害致死。

陈子昂在则天当政之时不但忠诚为官,知无不言,言无不直,而且诗文之作,尤为出类拔萃。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为文也反对浮艳,重视化骈为散,又开古文运动之先河。柳宗元曾评论说:“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此说是很正确的。

评: 狄仁杰、徐有功、陈子昂都在武则天朝政事很为酷烈的情况下,从国家利益出发,主持正义,敢于直谏,而对时政有所裨补的名臣。而且,狄仁杰身居相位,注意推荐贤人;徐有功主持断狱,不惜以死执法;陈子昂文采斐然,蔚为一代文宗。正是这类人物多方面的努力,才使唐代从初期的“贞观之治”,不绝如缕,一步一步地发展到更为辉煌的“开元盛世”。 k53CGRp7q342h7YrCp6wr3susmUuG3FNiFPZxHdspyaR/Lq5HlO2pGCdCELVqv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