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十三
李承乾 李泰

李承乾 (618—645) 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长安承乾殿,因此作为名字。唐高祖武德三年(620),他被封为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王。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即位后,立他为皇太子,时年八岁,聪明机敏,唐太宗十分宠爱。

贞观九年,唐太宗为高祖守葬期间,曾令李承乾处理朝政,颇识大体,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此后,唐太宗每次离京外出,常令他留守监国,代理庶政。但是李承乾长大成人以后,却逐渐沉湎酒色,纵情游乐,恐怕太宗知晓,又常百般矫饰,以掩其迹。他每当临朝视事时,必言忠孝之道,退朝以后,却与一群奸佞之辈寻欢作乐。东宫的一些正直大臣有欲进谏者,李承乾不待其开口,便正襟危坐,引咎自责,并说得娓娓动听,头头是道,致使谏臣拜答不暇,故当政者都认为太子聪明干练,而对其缺点却没有丝毫察觉。

贞观十三年,太子右庶子张玄素看到李承乾畋猎无度,荒废学业,多次上书进谏,指出“骑射畋猎,饮酒酣乐,仅悦耳目,终秽心神”,劝其“勿以小恶而不去,小善而不为”。李承乾大怒,对玄素斥责说:“你是不是得了风狂之疾!”有一次,李承乾在宫中击鼓,声闻于外,张玄素叩门求见,极言切谏。李承乾又一气之下,当面把鼓砸毁于地,并派家奴在第二天黎明埋伏在张玄素上朝必经之地,暗中用马鞭抽打,致使张玄素身负重伤,差点被打死。

贞观十四年,太子詹事于志宁看到李承乾广造宫室,大兴土木,又耽好声色妓乐,肆意奢侈,便上书进谏,指出“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恣情奢侈,乃败德之本”。劝其“停工巧之作,罢久役之人,绝靡靡之音,斥群小之辈”。李承乾不但不听,反而派刺客深夜行刺志宁。刺客潜入志宁宅第以后,看到于志宁正在母丧期中,寝卧于草苫之上,竟不忍心而止。

李承乾从小身患足疾,行走不便,加之丑行外露,声名大减。而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却好学不倦,声誉渐高,唐太宗宠爱非常。故从贞观十五年以后,唐太宗逐渐产生了废太子之心。李承乾听到这一消息后,恐被贬黜,遂对李泰产生了猜忌之心。李泰亦负其才干,暗怀夺嫡之计。于是双方各自拉拢朋党,嫌隙渐深。不久,李承乾爱上了一位年仅十多岁的太常乐人,给他起名“称心”,并邀至东宫,整天和他唱歌跳舞,寻欢作乐。太宗闻讯大怒,当即派人捕杀了“称心”。李承乾怀疑此事为李泰告发,怨心愈甚。并对“称心”之死痛悼不已,派人在东宫修筑一室,陈列“称心”图像,摆设纸人纸马,令宫人早晚奠祭,自己还多次亲至其室吊唁,痛哭流涕,因此托病不肯上朝达数月之久。接着,李承乾又暗中结纳了几名壮士和刺客,准备杀死李泰,未能实行而中止。

贞观十七年(643)三月,李承乾又秘密勾结兵部尚书侯君集、其叔父汉王李元昌以及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和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等,招募勇士,企图冲入西宫,杀弟逼父,图谋叛乱。同年四月,承乾勾结的一名刺客名叫纥干承基的中途背叛,揭发了承乾阴谋,太宗当即派人逮捕了李承乾及其党羽,并令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等朝廷重臣调查审讯。李承乾等人供认不讳,唐太宗遂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贞观十九年,李承乾死在贬所。

李 泰 (619—652) 字惠褒,唐太宗第四子,从小喜爱读书,并写得一手好文章。唐高祖武德年间,他历封宜都王、卫王,贞观十年(636)徙封魏王。唐太宗看到李泰喜欢交结文人学士,舞文弄墨,特准他在魏王府中设置文学馆,招引学士,讨论典籍。又因为李泰身体肥胖,腰粗腹大,趋拜较难,特准他可乘小车上朝。并宠爱非常,供给他的各种费用往往要超过太子李承乾数倍之多。

贞观十二年,魏王府司马苏勖认为以前有些著名的宗室诸王大都广交宾客,著书立说,被传为美谈,所以,遂劝李泰仿效古人,撰写一部大型的地理著作——《括地志》。李泰接受了这一建议,便奏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谢偃等入府修撰。贞观十六年正月,《括地志》一书编撰成功,李泰捧表呈上。全书共550卷,又有序略5卷,详述历代政区沿革和唐初都督府区划,随后依唐时制度,分叙各州及山川、古迹等。唐太宗看到此书卷帙浩大,体例恢宏,内容详赡,心中大悦,立即下诏将其藏于秘阁,并付梓颁行天下。李泰因此更受到唐太宗的宠爱,不但各种费用比前都大为增加,而且太宗还诏令其由魏王府迁居宫城之内的武德殿。后来,只是在魏徵的进谏下,不果而止。

当时,由于太子李承乾的劣迹渐露,而李泰的声誉日增,唐太宗亦产生了废立之心,所以,朝廷大臣们也都心存异议,莫知所从。有的人甚至观测风向,寻找靠山,自为朋党。李泰也趁机交结驸马都尉柴令武(柴绍之子)、房遗爱(房玄龄之子)等二十余人,厚加馈赠,邀为腹心,他又令属吏韦挺、杜楚客等人广交朝臣,壮大实力,大有夺嫡之势。

贞观十七年三月,李承乾鉴于自己的太子地位已经受到严重威胁,便派人以魏王府属吏的身份向太宗暗递表章,揭露李泰种种的所谓“罪恶”,太宗下令逮捕诬告者,但始终未能抓获。

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阴谋叛乱的罪行被揭发以后,被废为庶人。当时最有资格被立为太子的为长孙皇后所生的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二人。由于李泰每天都在太宗身边侍奉,宠遇日隆,加之又有宰相岑文本和刘洎的极力支持,所以,唐太宗曾当面许立李泰为太子。但唐太宗的妻兄长孙无忌和谏议大夫褚遂良等人却固请立晋王李治为嗣,这就使唐太宗陷入两难之中。有一次,唐太宗在上朝议事之中,曾对大臣们委婉地说:“昨天青雀(李泰小名)扑到我怀中说:‘臣今天才能够真正成为陛下的儿子,这无疑是我再生一世。臣只有一个儿子,臣死之日,一定要设法除掉他,传位给晋王李治。’世上哪个人不爱他的儿子,朕听了这一席话,觉得李泰挺可怜的。”褚遂良当即回答说:“陛下之言有失。请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可生出误会。陛下万岁以后,魏王升储登极,继承帝位,难道还肯杀其爱子,传位给李治吗?陛下以前既立李承乾为太子,但又宠爱魏王李泰,对他的待遇超过了承乾,才酿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为借鉴。陛下如果打算立魏王为太子,请先处置李治,才能求得安全无患。”太宗听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不能这样干。”说完就站起身来,走入宫中。

李泰也恐怕李治夺得太子地位,便对李治威胁说:“你和汉王元昌关系密切,现在元昌已因谋反被杀,难道你还能够安坐无忧吗?”李治生性懦弱,听了李泰这番话后,果然整天忧形于色,戚戚寡欢。唐太宗看到李治后,觉得他神色怪异,多次询问其中缘故,李治才把李泰的话如实向太宗作了汇报。太宗听后,怃然不悦,并立即联想到了李承乾被废以后对自己所说的一番话:“为臣已被立为太子,还有何求?但却处处受到李泰的陷害,我只能与朝臣一起寻求自安之术,于是一些非法之徒,便乘虚而入,教唆为臣谋反。陛下今天如果要将李泰立为太子,正好就上了他设计的圈套。”这时,他才后悔不该说出要立李泰为太子的话来。

有一天,唐太宗在宫城两仪殿下朝以后,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 和褚遂良等四人,并对他们说:“我有三个儿子(即李承乾、李泰、李治)和一个弟弟(即汉王元昌),一个已经被废,一个被杀,闹到这步田地,我的心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话音刚落,便一头撞在床上,并抽出佩刀,朝着自己咽喉刺去。长孙无忌等人见状,立即跑上前去,紧紧抱住太宗双手。褚遂良夺下太宗手中佩刀,交给了立在一旁的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人也都急忙询问太宗的意愿,唐太宗沉思片刻以后说道:“我想将李治立为太子。”长孙无忌接着说:“臣谨奉诏。如果再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唐太宗又对李治说:“你的舅舅已经答应立你为太子,你应立即拜谢。”李治便对长孙无忌深深打躬。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等人问道:“你们虽已同意了我的意见,但不知外间究竟都有哪些议论?”长孙无忌回答说:“李治仁义孝顺,天下归心已久。陛下如果不信,请召来百官询问,如果有不同意见,那就是为臣欺骗了陛下,臣愿万死不辞。”第二天,唐太宗果然将文武六品以上官召来太极殿,大声问道:“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凶险异常,他们都不宜立为太子。朕想在其他几个儿子中选择一位,你们认为谁最合适?”众臣们都异口同声地欢呼道:“晋王仁孝,当为太子!”于是,唐太宗这才大为高兴。当天下令将李泰囚禁在北苑之中。几天以后,唐太宗又在承天门楼颁布诏令: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庆贺三日。随即他又对前来朝贺的大臣们说:“我如果将李泰立为太子,那就意味着太子地位是可以依靠钻营获得。从今以后,如果太子因罪被废,藩王中有钻营太子地位者,双方都应抛弃。这个事例,应该传诸子孙,永为后法。况且如果李泰被立,那么,承乾和李治的性命都不可能保全;如果李治被立,承乾和李泰都会安然无恙。”

不久,李泰获释,改封顺阳王,徙居均州郧乡县(今属湖北)。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李泰死于郧乡。

评: 李承乾无才无德,又不能洁身自好,在政治漩涡中败亡,可谓咎由自取。李泰同样在角逐太子的政治风波中身败名裂,但其所撰《括地志》亦为唐初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此书唐宋著作多曾称引,其后散佚,仅辑得数卷。 Km3c+oMJ5hI+q2k9d3i9tywK/mRLQoERP+LD/y3cLW7mWqTvPCvWg7vOY78dh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