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三
贾充 荀勖 何曾

贾 充 (217—282) 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父亲贾逵,三国曹魏时为豫州刺史、阳里亭侯。

贾充自幼父母双亡,成人后承袭了父亲的侯爵。步入仕途后,从尚书郎逐渐升迁至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曹魏正元二年(255),贾充跟随司马师出征,讨平了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的毌丘俭、文钦。不久,司马师因病重先回许昌,而把贾充留下监管军事。这表明此时的贾充业已成为司马师非常信赖的心腹。

司马师病死以后,司马昭继掌国政。已经转为右长史的贾充建议派遣官员以慰劳四方镇将为名,暗中观察他们对司马氏的态度。正担心各地拥有兵权的将领对自己怀有异心的司马昭,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派他前往淮南去见诸葛诞。

甘露二年(257),贾充来到淮南,在与诸葛诞论说时事时,乘机试探说:“当今天下都希望实行禅代,君以为如何?”不料话音刚落,就遭到了诸葛诞的严厉驳斥。贾充回到洛阳,就向司马昭汇报说:“诸葛诞先后两次都督扬州,威名卓著,日后必会谋反,不如召他回来。”司马昭听从他的意见,征召诸葛诞回京担任司空。诸葛诞心中惶恐,决定起兵反叛。于是,贾充又随司马昭征讨诸葛诞。他在征讨中出谋划策,很得司马昭的器重。

景元元年(260),不甘坐受废辱、死后被贬为高贵乡公的魏帝曹髦亲率宫中宿卫和僮隶,前往相府讨伐司马昭。贾充率领相府部众迎战。曹髦持剑冲杀在前,贾充的部下心存畏惧,不敢上前接战,这时,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怎么办,贾充毫不迟疑地答道:“司马公畜养你们,为的就是今天,还犹豫什么!”成济领命,手持兵刃杀死曹髦。贾充指使手下杀死曹髦,为司马氏代魏立了一大功。因此当朝臣们提出“斩杀贾充,以谢天下”时,司马昭却只把成济当成替罪羊,夷灭了成济全族,而贾充却被进封为安阳乡侯。自此以后,贾充与裴秀、羊祜、荀勖等人一起成为司马昭的心腹,凡朝廷机密和军国大事,都参与筹划。

咸熙元年(264),进爵为晋王的司马昭在考虑确立世子时,本想选择自己喜爱的次子司马攸,可是善于观望风色的贾充却与裴秀、何曾等人一致推举司马炎。最终,司马炎被确立为世子,自然对出力甚多的贾充等人感激不已。所以在司马炎继立以后,贾充立即被晋升为卫将军、给事中。晋武帝代魏之后,贾充更以参与谋划之功,升迁为车骑将军、尚书仆射,不久又升任侍中、尚书令,成了武帝最为宠信的大臣。

然而,宠极一时的贾充为人巧谄,与太尉荀 、侍中荀勖、越骑校尉冯 等人结成一党,专以谄媚取悦于人,激起了朝野不少刚直之士的厌恶和不满。泰始七年(271),西北地区的氐、羌反叛,武帝深感忧虑。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大臣乘机建议选派有威望和才干的重臣出镇关中,并提出贾充是最合适的人选。武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朝廷中厌恶贾充的大臣都为这一决定而感到庆幸。可是,贾充却认为自己一旦离京就会失去权势,心里对任恺、庾纯恨得要死,一时却又想不出对策。荀勖、冯 等人为他出谋划策,促成武帝接纳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才使贾充渡过了一场危机,继续留京任职。

泰始八年,贾充任司空、侍中、尚书令,与侍中任恺一同辅政。但是贾充既对任恺向武帝建议让他出镇关中一事耿耿于怀,又想排挤任恺,专揽朝政,因而便与任恺发生了冲突。一时间,朝廷大臣也各有所附,形成了对立的两派。武帝知道以后,设宴召见贾充、任恺,告诫二人说:“朝廷上应该一致,大臣间应当和睦。”两人见武帝轻描淡写,并无任何指责,更加无所顾忌,表面上互相尊重,内心的怨恨却更加深重。贾充更是狡诈,故意举荐任恺为吏部尚书,使其觐见武帝的机会逐渐减少,然后与荀勖、冯 一起乘机在武帝面前共进谗言,终于废黜了任恺,除掉了一个心腹之患。

咸宁二年(276),羊祜上疏请求伐吴。武帝本来已经接受了羊祜的意见,但是贾充却与荀勖、冯 一起竭力加以反对,弄得本来就优柔寡断的武帝更加无所适从,伐吴的计划就此被搁置。

三年之后,王濬、杜预又相继上表请求伐吴,据理力争,言辞恳切,又得到了张华的从旁支持,武帝终于下定了决心。直到此时,贾充、荀勖、冯 唯恐伐吴胜利,自己没有任何功劳,还在顽固地反对伐吴,结果惹怒了武帝,贾充才不得不磕头谢罪。

咸宁五年,晋军大举伐吴。武帝任命贾充为使持节、大都督,担任六军统帅。贾充竟然还是坚持他的态度,一再陈述伐吴的不利之处,又以年老为借口,不愿出征。武帝也恼火了:“你如果坚持不肯出征,那就只好让我自己出征了。”贾充不敢再违抗命令,只得勉强接受了任命。

晋军攻克武昌以后,贾充又企图阻挠进军,并且派人向武帝提出腰斩张华以谢天下的荒谬建议,也被武帝拒绝了。

东吴平定以后,一向坚决反对伐吴的贾充又惭愧又惧怕,主动去向武帝请罪。武帝丝毫不加追究,反而好言抚慰了一番。

太康三年(282)三月,贾充病重,请求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晋武帝派了侍臣前去探视,又是赠钱,又是送药,可谓关怀备至,皇太子及宗室也纷纷前往问候。四月,贾充病死,被追赠为太宰。

荀 勖 (?—289) 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名门,曾祖父荀爽在东汉末曾任司空,祖父荀棐官至射声校尉。

荀勖的父亲早死,所以他自幼依附于舅舅家生活。但他从小聪明,十多岁时已能撰著文辞,深受他的堂外祖父钟繇的赏识。长大以后,荀勖博学多识,尤其通晓从政之道。进入仕途之初,他曾担任过安阳县令,颇有政绩,得到安阳百姓的拥戴,还为他立了生祠。荀勖后来成为司马昭的部属,逐渐得到司马昭的器重。

曹魏咸熙元年(264),率军攻灭蜀汉的钟会在姜维的煽动下谋反。详细的报告虽然还未送到洛阳,但已经有人先把消息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一向厚待钟会,不相信这是真的。荀勖却劝告说:“钟会虽然深受恩惠,但他生性见利忘义,不可不采取防备措施。”在荀勖的劝说下,司马昭派贾充率军一万进入斜谷,自己则亲自坐镇长安,从而打乱了钟会的计划。主簿郭奕、参军王深认为荀勖是钟会的堂外甥,从小又在舅家长大,都劝司马昭把他逐出去。司马昭不仅不接纳他们的建议,反而让荀勖陪伴在自己身边,比以前更加信任他。荀勖自然也对司马昭的信任很是感激,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司马昭效力。钟会被诛杀后,荀勖成了司马昭的亲信,与羊祜、裴秀等一起执掌机密。

泰始元年(265),晋武帝代魏,荀勖依旧得到重用,除继续担任侍中一职以外,又被拜为中书监,与贾充一起修定律令。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斟酌,于泰始四年将律令刊修完毕,所定律令共二千九百二十六条,得到了武帝的赞赏。

荀勖与贾充同为侍中,又都得到武帝的宠信,两人逐渐结成一党。泰始七年,一些大臣向武帝建议让贾充出镇关中,企图借此削夺贾充一党的权势,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贾充既不敢违抗武帝的旨意,又不愿离京赴任,心中又急又恨,却又无计可施,只得私下去向荀勖请教。荀勖献计说:“此事已经决定,要想推辞,确实很难。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只要能让武帝接纳你的女儿为太子妃,那时无需推辞,自然就可以留在京城了。”贾充听了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不过,怎样才能向武帝传递我的这一心愿呢?”荀勖胸有成竹地答道:“尽管放心,让我去办。”这里刚刚议完,荀勖便去找冯 商量说:“贾公一旦远行,我们可就要失势了。现在太子的婚姻还没有定下来,我们何不劝说皇上接纳贾公的女儿为太子妃呢?”冯 本来就与贾充、荀勖串通一气,对此计划自然完全赞同。与此同时,贾充的妻子郭槐也设法贿赂了杨皇后身边的人,让杨皇后也一起出面劝说。武帝本来有意选择卫瓘的女儿作太子妃,可是经不住荀勖、冯 、杨皇后的轮番劝说,终于改变主意,转而接纳了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荀勖为贾充出谋划策、极力鼓吹的举动,遭到了当时正直之士的厌恶和痛恨,被讥讽为佞媚。

荀勖、冯 等人的谄媚行为,也遭到了齐王司马攸的憎恶。司马攸,小字桃符,是司马昭的次子。他为人清和平允,而且多才多艺,名声超过了其兄司马炎,因而深得其父宠爱。司马师死后无子,司马昭便让他过继为嗣。司马昭常常说:“天下本来是我兄长的,我只是代他居于相位。等我百年以后,大业应该归攸。”正因如此,司马炎虽然继位,后来又代魏当了皇帝,但对这个弟弟始终存有戒心。司马攸后来被封为齐王,统领军事,威望很高,这就更使武帝心中不安。荀勖、冯 对武帝的心思自然揣摩得颇透,又因为遭到司马攸的厌恶,更是对他怀恨在心,一直想伺机发难,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

咸宁二年(276),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年初,武帝得了重病,而且越来越重。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自然成为朝野议论的焦点。大臣们都拥戴齐王,而且因为齐王妃和太子妃都是贾充的女儿,已经有人劝说贾充在齐王和太子中选择前者。没想到已经垂危的武帝竟然又奇迹般地康复了。荀勖立即指使冯 在武帝面前进谗言说:“陛下前一阵子生病,如果不能痊愈,齐王就为公卿、百姓众望所归了。即使太子想谦让,恐怕也不能免祸了。所以,应该命齐王还归藩国,以安定社稷。”武帝虽然很想采纳他的意见,无奈碍于父母临终前都曾一再叮嘱自己要善待兄弟,所以迟迟没有付诸实施。

荀勖、冯 并不肯善罢甘休,特别是贾充死后,齐王司马攸不但继续担任侍中、太傅,而且还接替为司空,德望更高了。荀勖、冯 时时担心一旦武帝死后由齐王继位,自己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因而更加紧了在武帝面前的挑唆和诬陷。荀勖危言耸听地对武帝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肯定不能继立。”武帝疑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荀勖乘机答道:“文武百官都归心于齐王,太子怎么还能继立呢?陛下如若不信,不妨试着下一道诏书,命齐王还归封国,满朝大臣必定都会认为不可。”一番话说得武帝不能不信。接着,冯 又挑拨说:“陛下命诸侯王各归封国,应该从最亲近的人开始。与陛下最亲的是齐王,如今其他诸侯王都已归国,唯独齐王还留在京城,这怎么可以呢?”荀勖、冯 的轮番挑唆终于起了作用。太康三年(282)冬,晋武帝不顾群臣的反对,命齐王司马攸为都督青州诸军事,离京赴任。齐王因忧愤而发病,死在赴任的途中。

荀勖长期位居中书省要职,专掌机密,而且富有才思,费尽心机地揣摩武帝的意图,从不犯颜谏争,因而能够始终得到武帝的宠信。但不知何故,荀勖在晚年却被调任为尚书令,这使他顿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有人向他道贺,荀勖却十分惆怅地说道:“夺去了我的凤凰池(指中书省的机要位置),有什么值得道贺的呢?”一个多月后,荀勖就以母亲去世为由,向武帝提出辞职。在武帝的再三劝慰下,才勉强收回了辞职的请求。

太康十年十一月,荀勖带着失望怨恨的心情病逝。武帝追赠他为司徒。

何 曾 (199—278) 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父亲何夔在三国曹魏时曾任太仆,赐爵阳武亭侯。

何曾好学博识,年轻时就闻名于乡里。魏文帝黄武三年(222),曹叡被立为平原王,何曾就被征召为文学,专门教授曹叡辞章,陪曹叡读书。曹叡即位成为魏明帝以后,何曾得到重用,逐渐升迁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他曾在上给明帝的疏中提出:“治理国家者以清静为基础,而老百姓则以良吏为根本。郡守的权力虽轻,但责任却很重大。用人得当就可以安定,用非其人则会带来祸患。所以郡守的人选十分重要,应该派人暗中察访、考核各地郡守,凡年老疾病不堪其任、残暴寡恩、烦扰百姓者,都应该召回,另选他人代替。”

景初二年(238),太尉司马懿率军攻伐辽东。大军临出发前,何曾上疏明帝说:“古时命将出征,都配备有副手,既是为了谋划的周全,也用来防范可能出现的变故。这样做是为了国家的防务,其意义极其深远。如今太尉率军数万远征,也应该选择有威望有经验的大臣名将作为副帅。这样,即使万一有什么难以预料的变化发生,也不至于带来祸患。”言辞之中,隐约流露出对司马懿的防范之意。然而,何曾的这一建议并没有被明帝采纳。

景初三年,魏明帝病死,齐王曹芳继立,司马懿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两个权臣由此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原先站在曹氏一边的何曾,逐渐转向了司马氏,并且参与到了这一场政争之中。正始八年(247),司马懿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称病在家,以此蒙蔽曹爽。此时担任司隶校尉的何曾,也借口有病而辞职,可在暗中却参与了司马懿的政变阴谋,为司马氏专制朝政立下了功劳,并由此而相继得到了司马懿和司马昭的宠信。正元二年(255),何曾被任命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当他离京赴任的时候,司马昭命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前去送行,一直送出几十里。司马氏对何曾的尊崇,于此可见一斑。

何曾领兵驻守在外,一去就是十年,但司马昭并没有将他淡忘。咸熙元年(264),司马昭把何曾召回朝廷,任命为司徒,成了权重位隆的三公之一。

一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为晋王。何曾的地位并未因政局人事的变动而受影响,反而进一步上升,被任命为侍中和晋国丞相。其中奥秘,就在于司马昭选择世子的过程中,何曾在司马昭面前竭力称赞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为司马炎取得世子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此后,何曾又积极参与了司马炎代魏称帝的密谋,由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拔和重用,相继担任了太尉、太傅和太宰,可谓荣极一时。

何曾虽然受到武帝的尊崇,但对武帝的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却也是忧心忡忡。他曾在侍宴回家以后,对儿子何遵说:“天子应天受禅,本应立千秋大业。可是我每次参加宴会召见,却没有听到有什么经略国家的大计,说的尽是些家常琐事,这不是能把帝业传给子孙的好兆头。”

不过,尽管何曾对武帝的作为颇感忧虑,可是他自己在生活的奢侈无度上做得也实在过分。他平常所用的帷帐、车马和服装,都是穷极绮丽,饮食美味,甚至连武帝都无法与其相比。他每次参加武帝的宴请,都不吃宫廷里准备的食物,武帝也常让他自带家中的食物。每天光是吃的食物就要花费万钱,还抱怨说没有下筷之处。何曾如此,他的儿子何劭更厉害,不仅各式名贵服装堆积如山,而且饮食必须是四方的奇珍异肴,一天花费二万钱,以至当时人都认为即使皇帝的御膳也无法与其相比。

何曾父子的奢侈无度激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司隶校尉刘毅等人曾数次劾奏他,而武帝却因为他是朝廷重臣,从不加以过问和责怪。对于别人的弹劾,何曾表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却伺机报复。都官从事刘享也曾弹劾过何曾,何曾却征辟他为自己的僚属。刘享还以为何曾是出以公心,不记私仇。没想到在他来到何曾手下以后,何曾竟时常借着一些小事对刘享实行杖罚,人们因此而给了何曾一个“外宽内忌”的评价。

咸宁四年(278),八十岁的何曾去世。有人根据他骄奢无度的行为,提议给予他一个“丑缪”的谥号,虽然没有被武帝采纳,却也表明了何曾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形象。

评: 贾充、荀勖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少建树,却凭借善于谄媚、察言观色的本事,赢得了晋武帝的宠信。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而结党营私,排斥、打击异己,甚至因为忌妒别人的功劳而顽固地反对平定东吴的大计。至于何曾,也是外宽内忌而又骄奢无度。这样的人物,仅仅由于在司马氏代魏称帝的密谋中出了力、立了功,就长期受到重用。由此看来,西晋的迅速衰亡,确实是毫不足怪的。 Kj3DPpfAPN8eIMlCmndNLiHzbpYOByaTbdbV0tLegDXoQ++NPObWnydqQU3Xyg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