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二
董卓 袁绍 刘表

董 卓 (?—192) 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其父董君雅,为颍川纶氏县县尉。董卓成年后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善左右开弓,多交侠义。年轻时曾游历羌中,与羌人豪帅交结往来。

桓帝末年,董卓到京都从军为羽林郎,在中郎将张奂手下任司马。永康元年(167),董卓在对羌人的战斗中建功,升为郎中。当时,朝廷曾奖他丝绸九千匹,他全部分给部下。不久,他又被升为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都是在与西羌交接的前线。后因张奂涉及党锢之祸,董卓受连坐被免官,但很快他又得以出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董卓被朝廷任命为东中郎将,代替卢植与黄巾军主力张角部交战。董卓兵败,用军功抵罪而免死,随即免官回家。

次年,因北地先零羌等叛乱,凉州韩遂趁机割据金城(今兰州),朝廷又征召董卓,任命其为中郎将,协助车骑将军皇甫嵩征讨韩遂。不久,嵩因无功被免官,朝廷另派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提拔董卓为破虏将军,一同攻战。

这时,经人介绍,董卓招纳了谋士贾诩,其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很快有了明显变化。当时,汉军共十余万人,共分兵六路西攻,其他五路皆溃败,唯董卓军在进攻时有些战绩,在撤退时亦能从容班师,全众而还,并在屯驻于扶风后,及时向朝廷缴令。朝廷即拜董卓为前将军、封为乡侯。

但董卓的成功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他们用各种方法、甚至谣言诬害董卓。被宦官控制的朝廷,又试图解除董卓的兵权,他们正式下诏,调任董卓为少府。董卓拒不从命。宦官又利用灵帝临死前的机会,再次下诏,调命董卓为并州刺史,令其将军队移交皇甫嵩。董卓再次抗旨,为防不测,他还将军队的驻地移往河东。可见当时董卓与宦官的矛盾已相当尖锐。董卓之所以能如此大胆地抗旨,当与大将军何进的暗中支持有关。

很快,灵帝死去,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但太后不同意。何进便私召董卓带军队入京,欲胁迫太后诛杀宦官。

中平六年(189)八月,董卓接到何进的命令后,即率军队大张旗鼓地进入京都洛阳。董卓入京时,何进已被宦官所杀。董卓凭着与何进的关系,接受了何进兄弟的部曲,又接管了京都禁军,很快控制了朝廷;不久,又收买吕布杀害丁原,收编其军队,实力迅速扩张。他先以久不下雨为由,逼少帝免司空刘弘而自任司空;不久又逼少帝改任他为太尉,主管全国军队。此后,他废少帝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献帝只有九岁,成为傀儡。接着,他又杀了何太后和弘农王,为“党锢之祸”平反,起用大批“党人”和名士,以朝廷的名义,让他们到州、郡担任刺史、太守等职务。他自任相国,封郿侯;封其母为池阳君。

董卓自幼生长于边地,又在征战中一步一步发迹,逐渐残忍成性。他控制朝廷后,仍实行残忍统治。当时,洛阳城中贵戚富家相望,董卓放纵军队入室抢劫、奸淫,而不加约束。洛阳城中秩序大乱,家家自危。在葬何太后时,又尽取灵帝文陵中的随葬珍品。董卓甚至放任部下奸淫公主、霸占宫人为妻等。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曾派军队去阳城。恰值阳城举办传统社祭活动,百姓们汇集于社中。卓军围社,将男人砍头,并将头系在车辕轴上,将女人、财物车载,歌呼而返,声称打了胜仗;然后将头在城门烧毁,将妇女分给兵士为婢妾,稍有不从,当场砍杀。董卓的暴行,激起了普遍的反抗。

初平元年(190)正月,山东、河北各州郡以袁绍为首,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起兵的联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董卓平反“党人”后才起用的,董卓即将有关推荐人及家属等一概斩杀。董卓见联军势大,欲避其锋锐,加之他带来的部队中,绝大多数人、包括他自己,都来自西北,很多人都想回家乡去;于是,他决定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诸大臣或有异议者,即被免官。临行前,他令将俘获的义军兵士缠上涂有猪油的布,活活烧死;他又派军队把洛阳周围二百余里内的百姓等尽数驱赶入关中,又焚烧洛阳宫室民房,令军队挖掘陵墓宝物。巍峨数百年的帝都,竟成一片瓦砾场!

董卓至长安后,自任太师,又策命其弟、侄为左将军、侍中军校等,掌握禁军。又新筑郿坞(坞是一种城堡),与长安城墙一样高大,内屯三十年军粮,及从洛阳带回的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珠宝、锦绮等珍奇之物堆积如山。董卓宣称,即使有意外,凭此坞也可坚守至老死。

一次,董卓欲离开长安到郿坞去,令公卿百官在长安城外横门为他饯行。席间,他下令将数百降卒凌迟处死,先断舌、斩手,再砍足、挖眼,然后置于水中慢慢煮死。公卿见之多惊呆,不知所措,董卓却能在席间饮食自若。

一次,太史官说根据他夜观星象,会有大臣被戮杀。董卓便令部属诬告过去同他一起攻打凉州的车骑将军、现任卫尉的张温与袁术交往,竟将其活活笞杀。当时,董卓令司隶校尉率众查吏民中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者皆诛杀其身,没收财产。于是,长安城中,诬告成风,每日都有官吏、百姓含冤而死。

初平三年(192)四月,司徒王允联合尚书仆射士孙瑞,利用吕布与董卓的矛盾,在长安用计杀了董卓,夷三族。董卓共控制朝廷三十二个月。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也是董卓的必然下场。但王允等欲尽杀董卓部下凉州兵将,却是一个很大的失策。著名学者蔡邕因过去一直蒙受冤案,董卓时才为其平反出仕,官至尚书,董卓被杀后,他因在王允面前叹息一声,即被处死。

董卓死后,其部属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凉州部将为了活命,采用贾诩之计,遂率众攻进长安,杀王允等公卿百官一万余人,并控制朝廷。其后,内部又屡屡争权斗杀,仅二三年间,富庶的关中变成一片荒残之地。

袁 绍 (158?—202)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一表人才、姿貌威容的袁绍,家里连续四代当三公,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显宦家庭之一。凭借家族势力,他二十岁时便当上了县令。不久,其母病死,他便辞职归家,服丧三年;接着,他又补服父丧三年。在这六年间,他隐居洛阳,多次拒绝朝廷征召,爱与海内名士往来,此外还交结游侠亡命。他的这些做法,引起了当时掌握朝廷实权的中常侍赵忠的注意。赵忠曾对诸黄门说:“袁本初坐作身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为!”叔父袁隗也责备袁绍:“难道你想让我袁家灭门吗?”袁绍这才出仕,到大将军府任侍御史,很快被提为中军校尉、司隶校尉等。

灵帝死后,袁绍即劝大将军何进诛除宦官。何进也有此意,却临事犹豫,反被宦官所杀。在这关键时刻,袁绍挺身而出,先矫诏斩杀宦官所任命的司隶校尉等,又率家兵捕杀中常侍赵忠等二千余名宦官,救回被宦官挟持的少帝和陈留王。这一义举,受到普遍的赞许。董卓入洛阳后,找袁绍商量,欲废少帝,另立陈留王。袁绍推说找叔父商量,毅然横刀离开洛阳,前往冀州。

袁绍逃出后,董卓为稳住他,以朝廷的名义拜绍为渤海太守,封乡侯。袁绍到渤海上任后,即于初平元年(190)正月,与各路人马同时起兵,讨伐董卓。大家共同推举袁绍为联军盟主。董卓即杀害袁绍留在洛阳、长安的家人、同族五十余人。袁绍在社会上的号召力更大,联军势力日盛。

当初董卓立献帝时,袁绍曾明确表示反对,现在他做了盟主,便欲另立一个皇帝。他与冀州刺史韩馥研究,决定另立刘氏宗室幽州牧刘虞为帝。他们派遣使团,按照迎接皇帝的礼仪去请刘虞,刘虞却坚决不接受。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袁绍这个政治上的大动作,才未能完成。

董卓见联军势大,被迫迁都。当时,曹操主张追杀董卓,袁绍却把扩大地盘摆在首位。袁绍的第一步棋是夺取冀州。初平二年(191),他采用了谋士逢纪的计谋,针对冀州牧韩馥胆小懦弱的特点,写信给公孙瓒,诱使其兵逼冀州。重兵压境时,袁绍又让说客去劝韩馥交让冀州。韩馥果然相让。接着,袁绍成功地镇压了当地众多的农民起义军,收编其中精锐,壮大了实力。

袁绍轻易得冀州,公孙瓒出了大力却寸土未得。双方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武装冲突。初平三年(192)公孙瓒亲率大军进攻冀州,在广宗一带攻城夺地,设置郡守县令。袁绍任命的官吏等,多望风而降。袁绍只好亲率大军迎战。两军战于界桥(今河北广宗东南)南二十里。袁绍以伏兵强弩击败了公孙瓒三万精兵,并差一点俘获公孙瓒。该年底,公孙瓒再次进攻冀州,再遭惨败。此后,袁绍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公孙瓒为避免两面受攻,于初平四年(193)吞灭了刘虞,一度控制了幽州大局。兴平二年(195),袁绍联络刘虞的旧部,南北夹攻公孙瓒。公孙瓒连战皆败。

这一时期,发生了献帝东迁、曹操迎帝事件。当时,谋士郭图曾劝说袁绍迎帝。袁绍因当初曾反对立献帝,不愿迎接;另外,袁绍在内心深处还隐藏着称帝的欲望,不愿迎接一人来凌驾于自己之上。但当时汉朝刘氏皇权意识仍有基础,士大夫中君权正统观念仍居于主导地位。后来,曹操迎帝后发展很快,袁绍又有一些后悔,并试图控制曹操,结果失败。

建安三年(198),公孙瓒退守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袁绍以大军围困易京,公孙瓒自恃粮丰城坚,不以为忧。袁绍在围城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次年三月,公孙瓒欲与黑山张燕军联兵攻袁。袁绍截获其送信人,将计就计,大破公孙瓒,公孙瓒被迫自焚。袁绍终于占有幽州,又于当年乘胜占据青州、并州,控四州地,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在辖地内对豪族大姓实行各种宽惠政策,又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得到了豪族的拥护。

袁绍的发展大体可分两个阶段:在得冀州前,为上升阶段。袁绍首先树起反董大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最成功的政治杰作:他很快成为全国最受关注、影响最大的人物,他也能抓紧这一宝贵机会发展实力。刚开始时,他很注意谦虚待人,礼贤下士,亦能用人之长,在较短的时间内,他的旗下便文臣武将人才汇集。得冀州后,开始了自我满足、骄傲、专横的阶段,在占有四州之地后,其骄傲专横也发展到了顶点。这在两件事上集中反映出来:一是分封儿子,二是攻打曹操。他占领四州后,即分封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儿为州刺史;当时,沮授曾劝阻未果,很令一些人感到寒心。在攻打曹操的问题上,他的专横表现得更为充分。当时,袁绍所控四州虽地大物博,势力雄大,但刚得四州不久,内部尚有许多不安定因素;手下的许多人都是短期内凑在一块,彼此不和,相互攻讦,很难扭成一股绳。因此,他在得四州后,应首先安定、整理内部,再图发展,但他却迫不及待地要南下与曹操一决雌雄。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有优势;军力虽稍弱一点,但手下的文臣武将比较齐心。这对袁绍来说是没有把握的一仗。当时,田丰、沮授皆曾劝阻袁绍,但未成功。

建安四年(199)夏,袁绍亲率十万精兵、一万骑兵南下。八月,曹操亦率两万军队迎击。袁绍为夹击曹军,曾派人与张绣、刘表联系,但皆无结果。建安五年元月,曹操回攻刘备。田丰劝袁绍果断出击,袁绍犹豫不决。曹操很快打下徐州,击败刘备,袁绍失去了一次绝妙的战机。二月,当曹操已把后方大体安顿好后,袁绍这才决心立即进攻许昌。田丰认为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劝其坚守以待,袁绍却将其关进牢里。袁绍率军至黎阳,与曹军发生多次局部战斗,有得有失;又率军进攻官渡(今河南中牟),连营数十里。这年十月,谋士许攸建议趁曹军主力集中于前线之际,分兵攻许,迎取献帝。袁绍过去不承认献帝,现在当然更不愿承认献帝。如果此战战胜曹操,很明显,君临天下的很可能将是他自己。建议未被采纳,许攸正在生气之际,又传来了家人因犯法被收押的消息。许攸甚感失望和愤怒,转而投奔曹操。许攸建议曹操袭击袁军的屯粮基地,被采纳。曹操亲率大军成功地奇袭了袁军的屯粮基地乌巢,袁军立即溃败。袁绍仅带着八百余骑渡河逃回。两年后,袁绍病死,约四十四岁。其后,曹操用六年时间铲除了袁绍的三子一侄,统一了北方。

刘 表 (142—208) 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人。系汉代刘氏皇族。自幼聪明好学,受学于同郡王畅。王畅曾任南阳太守,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士大夫领袖。刘表在青年时代即以文才出众闻名;稍长,即关心国事,常与同辈英才一起议论朝政,加之其身高八尺多(约一米九以上),很引人注意。常与他往来议政的几批朋友,分别被称为“八交”、“八顾”、“八友”、“八俊”等。灵帝时期,大兴党锢之祸,多次捕抓“党人”。刘表也在“党人”之列,上了抓捕的名单。他事先获得了消息,才得以逃脱。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朝廷被迫解除党禁,刘表这才回到家中。不久,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为掾吏,很快又策命他为北军中候。

初平元年(190),董卓控制朝廷时,正式为“党人”平反,并起用了一大批党人名士。刘表就在这时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刘表初到荆州时,江南“宗贼”势大,四处作乱;袁术屯兵于鲁阳(今河南鲁山县),虎视荆州;长沙太守苏代等起兵作乱。

刘表决心首先建立自己控制的军队。他只身骑马赶到宜城,向当地著名的豪族代表蒯越、蔡瑁请教,并请他们出山相助。蒯越、蔡瑁皆乐意出山,并建议先打“宗贼”。刘表请蒯越遣人引诱“宗贼”首领。引到其首领十五人,皆斩之,又率兵攻击其部众,大胜,仅剩下张虎、陈坐占据襄阳城。刘表又派蒯越、庞季前往劝降成功。各地太守、县令见刘表气势锐盛,或解印而去,或依附投诚。刘表很快控制荆州八郡,并建立起一支较为庞大的军队。为了争取土著豪族的支持,他还娶蔡瑁的姐姐为后妻。

这一时期,袁绍在北方树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盟军中有很多人都是董卓时才起用的党人名士。刘表也表明了反董的态度,在襄阳屯兵,高度关注北方,但并没有将军队拉去加入盟军。他抓紧这一时期巩固、建设荆州,发展农业,使其成为一块相对安定的地方。各地许多老百姓、士大夫便在这一时期避难入荆州。刘表还利用各地来的士大夫开立学官,广求儒士,并请著名学者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即《后定》)。这在当时那种战乱时代,显得很突出。故当时荆州是学者最集中之地。这时董卓曾征调荆州的粮食、军队,皆被刘表抵制。董卓非常生气,曾说:“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在这里可以看出刘表与各路军阀不同的思维模式,虽然在不得已时也可以使用武力,但他更偏重于文治。

初平三年(192),袁术欲进攻荆州,刘表面对强敌亦能沉稳应付。他除了做好军事防备外,还派人与袁绍搞好关系,实行远交近攻。袁术派孙坚进攻荆州,刘表派黄祖迎战。黄祖屡败,最后却以孙坚为流矢射杀,反败为胜。但在获大胜后,刘表也不乘胜追击扩大地盘,故被认为是“自守之人”。孙坚的部将来索要孙坚的尸体,刘表立即奉还,显示出他对“义”的看重。此后,袁术仍不时骚扰荆州。初平四年春,曹操攻打袁术时要刘表配合,刘表即出动军队切断袁术粮道,表现出其不容侵犯的决心。荆州与益州边境相接,益州刺史刘焉有称帝野心,两州常有冲突。刘表正式向朝廷上表,状告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即告其有称帝之行动,致使朝廷对刘焉采取措施。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控制朝廷时,欲拉拢刘表,先后以朝廷的名义封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等。献帝东迁,曹操控制朝廷后,刘表又多次向朝廷进贡,表示自己对献帝的忠心;同时,他又与北方袁绍保持友好,在袁、曹之间采取骑墙、但稍偏向袁的态度。

建安元年(196)八月,董卓旧部、骠骑将军张济在关中混战中失利,率军入荆州,攻打穰城(今河南邓州),其来势甚猛,给荆州造成极大威胁。但张济在几天后便被乱箭射死,危机解除。当时荆州官员向刘表表示祝贺,刘表却对部下说:张济他们是走投无路才到这里,是我们做主人的无礼才打了起来,这可不是我的本意;现在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又派人到张济军中致哀、道歉,并表示只要其服从刘表,便可让出襄阳城供其驻防,并供给军粮。张济的余部由其侄张绣统理,张绣即表示服从。从此,张绣部成为刘表的北边屏障。在此后几年中,刘表很注意与张绣部的团结,两军曾多次共同抵制曹军的进攻。

建安三年(198),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背叛刘表。刘表即派军队前往攻打,连年不下。后来张羡病死,其子接位,刘表才攻下三郡。这时,刘表控制的地区,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军队十余万,其事业发展到顶峰。

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开战之初,袁绍便请刘表参战,夹击曹操。刘表口头答应,军队也集中在边境,但就是不出兵。当时,刘表手下的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大将蒯越都劝刘表,认为若想干大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起兵;否则,则应在袁、曹二人中选择一人给以支持,并劝刘表支援曹操。为了应付州里名士、豪族的舆论压力,他派韩嵩到曹操那里去了解情况。韩嵩去后,曹操拜他为侍中、零陵太守,回来后大讲曹操的好话。刘表大怒,欲斩韩嵩,其妻蔡氏相劝才改为关押。此事清楚地反映出他对曹操的态度。建安六年,刘备从袁绍那里来到荆州。刘表对刘备非常亲热,但当刘备劝其趁机起兵干大事时,他仍不表态。袁绍死后,刘表曾写信给袁的两个儿子,希他们能团结对曹。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消灭袁熙、袁尚,北征乌桓。刘备建议刘表趁机攻打许都。曹操的许多部将也担心刘表、刘备会有所行动,但刘表仍按兵不动。可见,刘表态度非常明确、非常坚决,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这就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时坐收渔利。他没有料到曹操会那么快、那么彻底地战胜袁绍;即使在袁绍死后,他仍对袁绍的儿子们抱有一线希望,否则他很可能改变战略部署。

这一时期,刘表还听从蔡氏的挑拨,废嫡立庶,将长子刘琦贬出,立年幼的刘琮为接班人。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攻打刘表。这时,刘表已患病瘫在床上,听说曹军到来,即于八月惊吓而死,时年六十一岁。十四岁的刘琮刚一当上荆州牧,就向曹操投降。

评: 在东汉末期的政治舞台上,董卓这类军阀的登台表演有着历史的必然。“治乱要用猛药”,它是为扫除宦官政治、扫除腐败政治所付出的“矫枉过正”的代价。董卓乱政,擅自废立皇帝,擅自戮杀大臣,都极大地打击了汉家皇权,在精神上、人事上皆为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扫清了障碍。在由汉至魏的历史过渡中,他实际上扮演了一个清道夫的角色。

综观袁绍的发展和失败,有一条具有内在联系的线索值得注意。在当时,汉家刘姓天下的正统观念还具有相当基础,特别是在士大夫阶层中影响甚大,还具有相当市场。当袁绍举起反董大旗时,人们认为这是在维护刘姓皇权的尊严,于是纷纷投到他的旗下。但是,当他过早地暴露出不承认献帝的态度,或他自己想当皇帝的野心后,人们便离他而去,他也由盛转衰,直至失败。相比之下,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始终不愿自己称帝的做法,确实要高明得多。

刘表与同时代许多军阀属不同的类型,他是具有儒家风范的政治家。当时就有人认为,若在和平时期,他将是一个很优秀的“三公”人才。但在那种战乱岁月,他就常显被动。据《魏略》记载,诸葛亮便是因他不懂军事而没投奔他。但在那种环境下,他能在荆州保境、安民、养士十八年,已很难能可贵了。 3NpQzny3Lmu2eBZQaTOU+7sOO1IWG+FQ8aueL5cNYaKnGHvdLI+DR3RChn1tS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