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事

东汉末年,宦官专政,外戚争权,政治腐败,大姓豪族独霸经济,垄断教育,军阀残暴,官吏贪污。广大人民深受剥削压迫,小股起义事件层出不穷。灵帝中平元年(184)二月,爆发了太平道首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东汉王朝调动各路大军镇压。在参加镇压起义的队伍中,骑都尉曹操因军功突出,战后被任为济南相;孙坚因军功被任为别部司马;刘备也因战功被任为安喜县尉。

黄巾主力被镇压下去后,小股义军或转入地下,或进入山林,一度在表面比较平静。中平五年(188),并、青、徐、益等州的黄巾起义又起。这次力量较为分散,没形成中平元年那种全国性的高潮。但在许多地区,其影响、其规模甚至超过第一次。如黄河以北地区的义军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百骑、刘石、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杨凤、于毒、李大目等,一般较大的有部众二三万,小者六七千。其中以常山人张燕率领的黑山军最有名,号称百万之众。益州的马相、赵祗在绵竹起义,攻县城,杀县令,又攻破州刺史所在地雒县,捕杀州刺史郗俭;接着,义军又迅速攻下蜀郡郡治成都、犍为郡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很快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马相在成都自称“天子”;此后,义军内部产生分化,张鲁、张修等率部退出起义;在当地豪族的联合镇压下,义军很快又被镇压下去。青州黄巾军则稳步发展,数年后至三十万人。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各地豪族力量大大加强,州郡官吏也纷纷扩充势力,同朝廷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为防范农民军,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灵帝改部分刺史为州牧,选宗室或重臣任其职,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但与灵帝的意愿相反,这些新任命的州牧很快发展为土皇帝,带头搞地方割据。其中如益州牧刘焉,甚至公开与当地曾参加黄巾起义的五斗米道首领张鲁等联合,授意他们攻打汉中郡、占有汉中地区,并令其斩杀过往使者,中断朝廷与益州的联系。

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太子刘辩即位为少帝。何太后临朝,其兄何进任大将军,垄断朝政。在朝廷高层统治集团中,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又趋激烈。何进起用了一大批名士,并杀掉了主管西园八校尉的大宦官蹇硕,夺取了京城的兵权,控制了禁卫军。何进还与袁绍合谋,准备进一步诛杀其他宦官,但太后不同意。何进便调董卓、丁原等军阀率军进入洛阳。在这些军队尚未到来前,宦官张让等提前动手,杀了何进。袁绍等率部曲诛杀洛阳城中的宦官二千多人,彻底消灭了宦官集团势力。

董卓率军进入洛阳,控制朝廷,准备废少帝刘辩。袁绍不同意,逃出洛阳。董卓仍废少帝,另立九岁的刘协为献帝。董卓自任相国,独断朝政。为收买人心,他又公开为党锢事件平反,并在朝廷和地方上任用了一大批名士。但他对皇帝、对朝廷的态度,以及在京都洛阳等地的暴行,却激起了人们的普遍反抗。曹操便在这时逃出洛阳,回家乡募兵反董。

初平元年(190),关东(潼关以东)的州郡牧守们为扩大实力,纷纷以讨伐董卓为名起兵,史称“关东军”。关东军结成联盟,共推袁绍为盟主。各地的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纷纷参加盟军。袁绍曾试图另立新帝,未能成功。盟军的声势一度很大,从北、东、西三面进围洛阳。但其首领各怀异心,并不愿真的与董卓硬拼,整天置酒高会,按兵不动。

董卓见关东军势大,洛阳旧有的官僚势力较为强大,他从西北带来的军队又普遍思返故乡,便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临走前,董卓令军队公开挖掘东汉诸陵,焚烧洛阳及其附近二百里的建筑,尽迁其居民到关中。董卓到了长安后,仍肆意屠杀百姓和官员,处处把自己凌驾于朝廷与皇帝之上。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与董卓部将吕布联手,谋杀了董卓,并欲尽诛董卓旧属及凉州将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又率部攻进长安,杀王允及长安的官吏、军队、百姓上万人,把持了朝政。不久,李、郭又在长安混战。长安城中粮价暴涨,关中数十万人民被屠杀或逃亡。

与此同时,关东军内部为争夺地盘,开始了错综复杂的军阀混战。袁绍软硬兼施,从韩馥手里夺得冀州,接着又与公孙瓒相攻,动辄数万兵马,战区人民深受其害。曹操在东郡打败黑山军,接着又收降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余万,领兖州牧,势力大增。曹操因其父在徐州被杀,便以大军攻打徐州,攻陷彭城后,屠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河水因尸体堵塞而不流。曹操征战徐州时,留守兖州的张邈、陈宫反叛,兖州数十城响应,迎立吕布为州牧。曹操又回兵与吕布战。徐州牧陶谦死,刘备代领徐州牧。袁术派孙坚攻打割据荆州的刘表,孙坚被刘表部将黄祖部下射死。刘焉死,其子刘璋代领州牧,割据益州。

长期战乱,百姓遭殃。东汉涿郡本有百姓十万余户,在战乱后仅剩三千户;鄢陵县本有五六万户,在战乱后仅剩数百户。许多村庄、甚至一些城镇都邑也空无一人,广阔的黄河流域竟一度变成了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原。

建安元年(196),献帝在一些大臣的帮助下,逃出了长安,沿途经过许多艰难后,终于到了洛阳。当时,有人建议实力较大的袁绍出兵迎接献帝。袁绍因当初曾反对立献帝,现仍不愿迎献帝。曹操刚战胜吕布,收复兖州,他接受谋臣荀彧、毛玠的建议,迎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从此开始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涯。曹操为解决粮食问题,开始大规模屯田。自迎了献帝后,曹操获得许多士大夫的支持,力量很快增强。

吕布败出兖州后,到徐州投刘备,不久便趁刘备与袁术相攻之际夺了徐州。刘备到许都依附曹操。曹操上表献帝,策命刘备为豫州牧,让他去攻打吕布。这一时期,孙坚之子孙策控制了江东。

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于寿春,孙策即与其决裂。为孤立袁术,曹操上表献帝,任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曹操率主力攻打袁术,将其击败。

建安三年,曹操擒杀吕布,攻占徐州。次年,袁绍攻杀公孙瓒,控制了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割据者。这时,全国较大的割据势力还有占据江东的孙策,占据荆州的刘表,占据益州的刘璋,占据凉州的韩遂、马腾,占据辽东的公孙度,及占据兖、豫、徐三州的曹操。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率十万大军、战马万匹开始进攻曹操,八月,曹操率军迎至黎阳(今河南浚县),九月退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建安四年下半年,车骑将军董承受献帝密诏,联络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及刘备等,欲寻机诛曹操。未发,刘备被曹操派出阻击袁术。袁术病死,刘备即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夺取徐州,公开打出反曹旗号。建安五年元月,董承受密诏事件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等尽被诛杀,夷三族。曹操为避免受夹攻,在与袁绍展开决战的前夕,毅然抽出大军一举攻下徐州,赶走刘备,俘获关羽。刘备败逃后,单人匹马去投奔袁绍。袁绍很热情地接待了刘备。不久,刘备通过赵云等又招募了少量兵马。袁绍派刘备到汝南开辟第二战场。刘备见袁绍终难成大事,趁此脱离了袁绍。

袁绍虽带十余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但其战斗力并不强,许多士兵是被抓丁而来,家里又深受豪强压迫、大姓兼并、倍出租赋之苦;袁绍对待大将、谋士、大臣也大搞任人唯亲,他的三子一甥无功居州牧高位,大失人心;在任用其他大将、文臣时,他还注重家世出身,一些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发挥;他在谋臣、大将间,有意树宗派,加大了内部消耗;他对谏臣不仅不用其计,甚至关押、杀害。相反,曹军虽只有二万多人,但兵士多来自屯田民家庭,军心相对较稳;其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格,上下齐心;曹操在用人上唯才是举,有真才实学的人,哪怕有过不太光彩的历史,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在忠君观念还有相当基础的当时,显然在政治上占有优势。开战之初,袁军进至黎阳,前锋围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用声东击西之策,以关羽、张辽解白马之围,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接着,曹操又以少量兵马,在官渡与袁军相持时间长达半年。当曹操因军粮供应困难,打算撤军时,谋臣荀彧、贾诩等及时地分析了两军的优缺点,使曹操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坚持下来。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建议攻打袁军屯粮基地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曹操亲率精兵五千,一举烧掉袁军粮食万余车。袁军大将张郃又在前线倒戈降曹,袁军一下子全线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余名亲兵逃回河北,其余七万多名将士被曹军坑杀。

在袁、曹官渡对峙之时,孙策准备率军攻许,但尚未渡江,就被仇家刺客所杀。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接替哥哥,在旧臣张昭、周瑜等的支持下,继续割据江东。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曾扬言进攻江东,孙权属下庐江太守李术率郡叛乱。孙权稳定了大局后,平庐江,斩李术,屠皖城(今安徽潜山)。建安七年(202),曹操下书给孙权,要其送兄弟侄儿到许为人质。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婉言拒绝。

曹操在官渡大胜后,发兵攻汝南刘备。刘备败走,投荆州刘表。刘表用他镇守北边。他受命北侵曹境,被夏侯惇、李典抵挡住。曹军也曾多次南攻,均被刘备击退。

袁绍于官渡战后第二年,忧愤而死。曹操攻打其子袁谭、袁尚,屡获胜利。后来,曹操了解到袁谭、袁尚相互争斗,矛盾尖锐,便暂停进攻,让其自斗。二子果然互相火并,袁谭失败,欲借助曹操的力量攻击对方。曹操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在建安九年攻克邺城,收复冀州,次年杀袁谭。该年,黑山黄巾军张燕率十万余众降曹,曹军实力大增。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率军收复并州,杀高干,并全部收复北方四州。袁尚投奔乌桓王蹋顿,寻机复辟。建安十二年,鲁操亲率大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取小道直捣乌桓腹心之地。蹋顿、袁尚慌忙率军迎战。在凡城(辽宁平泉县境),曹军大败乌桓军,斩乌桓王蹋顿。袁尚逃往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斩袁尚,送其首级给曹操。

当曹操北袭乌桓时,刘备曾建议刘表出兵袭许,刘表不同意。这一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他们相见时,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指出了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夺取荆、益为根据地,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择机从荆、益两路北伐的战略方针。诸葛亮出山后,即建议清查辖区内的浮户,补充兵员,使刘备军在短期内有较大发展。孙权为报父仇,亲率大军攻打黄祖,夺得江夏。当他听说曹操欲率军南下时,便主动退回东吴柴桑,拥兵观望。

曹操大体上统一了北方后,建安十三年(208)挥兵南下,直攻荆州。荆州牧刘表早已病瘫在床,听说曹操亲率大军到来,惊吓而死。次子刘琮率众降操。刘备得知此消息时,曹操大军已至宛。刘备见与曹军力量对比悬殊,率部南撤。沿途十余万百姓因听说曹操一再屠城的历史,便抛家弃业,扶老携幼,随刘备逃命。曹操以轻骑日行三百里追击刘备,终于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败刘备。这时,吴使鲁肃也赶到了当阳长坂,他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击曹操。刘备率残部和部分百姓乘船撤至夏口。

刘备派诸葛亮同鲁肃一道到柴桑见孙权。双方刚开始谈判,曹操派人送恫吓信给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一下子没了主意,身边群臣除鲁肃外皆主降。鲁肃为其分析群臣可降而独他不能降的道理,建议召回周瑜决策。周瑜来后进一步分析了能战胜曹军的各种有利条件,孙权于是下决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

曹军由江陵顺江而下,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与孙刘联军相对峙。曹军实有军队二十几万人,其中十余万是刚收编的荆州降卒。孙刘联军约有五万人。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官渡之战以来一系列大胜及屡败刘备的历史,使曹操有稳操胜券的感觉,不免有些轻视孙刘联军。在他看来,取胜的时间已近在眼前。但正如周瑜、诸葛亮分析的那样,曹军士卒多为北人,不习水战,到长江上与孙吴联军决战,舍长用短。曹军远道而来,不服水土,军中流行疾疫,远距离作战,供给线太长。荆州降部人心未稳,曹操后方并未安定,韩遂、马腾等仍是威胁。孙刘联军擅长水战,补给方便,加之是背水一战,上下齐心。双方一交手,曹军便吃了一个败仗,曹军这才发现不习水性的缺点。为克服此缺点,便将数艘战船首尾连接为一组。据此,联军制定了火攻的方针。吴军将领黄盖诈降骗得了曹操的信任,由他选择了一个江面风大的时辰,率船数十艘,满载浇注膏油的干柴等易燃物,外用布帐围住,满帆向曹军水营急驰而去。在距曹军约两里左右的地方,士兵同时点燃战船,然后弃船而去。火船分开冲入曹军船队,立即引起江面一片大火。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的曹军兵营。曹军被淹死的、烧死的甚众,全军大乱,水陆指挥系统全部失灵。孙刘联军又水陆两路同时猛攻,曹操无法组织正常的抵御,只好弃掉大队人马,率少数残兵败将退守江陵。不久,惊魂未定的曹操又让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退回许都。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以此为转机,发展最快的是刘备。曹操变战略进攻为战略防守,周瑜乘势抢占了荆州江陵及南郡,刘备则遣军抢占了荆州江南四郡。孙权在此后产生了轻视曹军的思想,亲率大军进攻曹军驻守的合肥。刘备趁机公开表奏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自任荆州牧,驻公安,其实质是叫孙权别打荆州的主意。孙权当时的主要心思是对付曹操,即对此表示承认,还主动将妹妹嫁与刘备。建安十五年(210),刘备在陪妻省亲时,向孙权索要南郡,未获答复。孙权开始向交州发展,很快占据交州。周瑜向孙权提出攻取益州的方案。孙权要刘备联军攻取益州,刘备坚决拒绝。周瑜准备单独攻打益州,却因身染重病而死。鲁肃接替周瑜后,建议将南郡借给刘备,为孙权所采纳。

建安十六年,曹军进攻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军阀联兵抗曹。曹操以离间计成功地破坏了马、韩联合,用了约半年的时间,平定了关中的割据势力。韩、马兵败后皆逃回凉州。曹操继续进攻凉州,再胜韩、马之军,韩遂死于部下之手。马超败逃汉中,投奔张鲁。

也就在这一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请刘备入蜀协助攻打张鲁。刘璋部下张松、法正欲以益州为见面礼,投靠刘备。刘备亲率大军一二万人,带谋士庞统入蜀;留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刘备入蜀后一年,注意收买人心,却未与张鲁打一仗,在蜀中引起议论。这一时期,孙权改秣陵为建业(今南京),当他得知刘备单独进攻益州时,甚为不满。曹操率大军进入濡须口,孙权一面亲率大军迎击,一面派人给刘备送信,要其回援,欲阻止其单独取蜀。刘备当然不会援助孙权,但他欲激化与刘璋的矛盾,制造攻夺其地的借口,便以此为由请刘璋让他撤回,并向刘璋借兵借物。刘璋皆满足半数。正在这时,张松串通刘备之事暴露。刘璋斩杀张松,下令各部与刘备断绝关系,注意防守。刘备即斩刘璋派来的监军使,进据涪城,并令驻扎在荆州的军队入援蜀中。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分路攻打,渐至成都。庞统在雒城被流箭射死。马超降刘备。刘备以大军围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刘璋不战而降,刘备自领益州牧。

这一时期,曹操在濡须口破孙权西营而回。献帝伏皇后与其父伏完写信,要他想法诛除曹操,事泄。曹操杀伏皇后,夷灭伏氏宗族。建安二十年,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汉中。

孙权通过在濡须口与曹操的交锋,体会到了北向与曹操争夺土地的困难性,转而把矛头对着实力较弱的刘备。他派诸葛瑾到成都向刘备索还南郡。刘备说等他取了凉州再还,孙权即发兵攻荆州三郡,其中二郡不战而降,唯零陵太守郝普守城拒敌。刘备即率军五万至公安,两军对垒,大战即发。这时,吕蒙又设计巧取零陵,加之张鲁降曹操,曹军得汉中后,有进一步攻取益州之势,刘备被迫作出重大让步,与东吴协议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经过精心筹备后,称魏王。建安二十三年春,刘备从荆州回到成都不久,用法正之策,留诸葛亮镇守成都,亲率大军北攻汉中。四月,进攻受阻,蜀中再发援军,形势开始好转。九月,曹操赶到了长安,十月,宛城守将侯音起兵,威胁到曹操统治的腹心地区,曹操不得不转而应付此事。孙权也趁此机会,再次率军进入濡须口,北攻曹操,被曹将张辽打败,请降。正在这时,吴大臣鲁肃去世,孙权便起用一贯主张攻取荆州的吕蒙接其位。吕蒙一面麻痹关羽,一面作攻取荆州的准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春,刘备军大破魏军,斩其征西将军夏侯渊及益州太守赵颙。三月,曹操亲率大军自长安出斜谷道,欲至汉中。刘备以军相阻。双方对峙到五月,魏军损失甚大,逃兵又多,曹操只好下令撤回在汉中的所有军队。经过约十七个月的艰苦征战,刘备攻占整个汉中。然后,刘备令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攻取房陵,命副军中郎将刘封沿汉水而下,与孟达共同攻取上庸郡。这年秋天,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刘备的胜利,给关羽极大的鼓舞。关羽围曹仁于樊城,生擒于禁,俘曹军数万人。曹操最初打算迁都以避其威,后来采纳司马懿等人的建议,请东吴出兵。东吴早已作好攻取荆州的准备,现在便决心趁此出兵。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吕蒙装病到建业就医,由青年将领陆逊接任其职。关羽又将后方的守军大部分调到前线。东吴士兵扮成商人,乘船顺江而上,再诱降了荆州内部的一些守将,顺利地夺取了荆州。东吴军入城后,特别注意军纪,并安抚荆州军家属。这些消息传到关羽军中,军心瓦解,军队溃散。关羽仅带着少量人马朝西蜀边境方向逃去,被东吴伏军捕获斩杀。东吴占有整个荆州。孙权为把曹魏拉在一起,还把关羽首级送到曹操处,又再次上书向曹操称臣,并语辞恳切地劝曹操称帝。曹操以献帝的名义任用孙权为骠骑将军兼荆州牧。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即位为丞相、魏王。此后不久,陈群创立了“九品中正制”,从制度上保证了魏国的人才来源。该年十月,曹丕逼献帝禅让,正式建立魏国,为魏文帝,改元黄初。东汉政权至此灭亡。曹丕又于该年底迁都洛阳。

刘备认为献帝已死,在成都为其发丧,并于次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史称先主或昭烈帝,国号汉(史称蜀汉),都成都,改元章武,以刘禅为太子。七月,刘备拒绝东吴的一再求和,率军伐吴。孙权再次主动向曹丕称臣。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东吴又通过交州,策动益州的大后方南中地区(指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的西昌、渡口地区)叛乱。章武二年(221),刘备军在夷陵惨败,丧失了攻取东吴的能力。至此,三国局面正式形成。孙权又向刘备请和,拒绝曹丕要其送质子的要求。曹丕率军攻吴,不果而回。章武三年三月,刘备病危,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及尚书令李严,四月病死。刘禅接位,史称后主。

诸葛亮执政后即派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二国再次结盟。汉后主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征南中,擒获叛乱首领孟获,使其心服,又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稳定了南中。

魏黄初七年(226),曹丕死,临死前以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为辅臣。曹叡接位,为魏明帝。孙权率军攻打曹魏占领的江夏,不克;又派将攻襄阳,被司马懿打败。

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向后主上《出师表》,准备攻魏。他率军至汉中,演练兵马;又从内地大量移民于汉中,以建设前沿阵地。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第一次伐魏。与此同时,原蜀降魏的大将孟达起兵叛魏,欲攻洛阳。司马懿果断快速进军,破新城,斩孟达,并残酷地屠城杀百姓。诸葛亮克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治甘肃天水甘谷)、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后因马谡失街亭,加之孟达配合失败,于建兴六年撤军回汉中。建兴六年冬,诸葛亮第二次伐魏,以大军出散关,围陈仓,因军粮供应不上,撤回。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伐魏,出攻武都、阴平二郡。

孙权于黄龙元年(229)称帝,史称吴大帝。蜀国遣使称贺,吴、蜀二国再次盟约。东吴迁都于建业。

魏太和四年(230),魏曹真、司马懿率军攻蜀,尚未入蜀,因遇连绵阴雨,不战而退。

汉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司马懿坚守不战。蜀军粮尽退回,斩魏将张郃。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第五次伐魏,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分兵屯田,与司马懿对阵于渭滨。司马懿仍只守不出战。八月,诸葛亮病死于军中。蒋琬接替诸葛亮,以大司马职在蜀执政。他除基本停止北伐外,大体执行诸葛亮的既定政策。

吴嘉禾三年(234),吴诸葛恪率军整治丹阳山越。经过三年的围困,迫使山越十余万人出山归顺,其中四万丁壮被补充入军队,其他则被用于屯田。

魏青龙三年(235),司马懿任魏太尉。次年,辽东公孙渊公开搞独立,自立为燕王,改元,建置百官,并与吴国串通。司马懿于魏景初二年(238)春率军攻打辽东,拒绝公孙渊的乞降,破城,斩公孙渊,将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公孙渊属下的官吏及其家属全部斩杀。

魏景初三年(239),魏明帝死,令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助八岁的曹芳。曹爽一度排挤了司马懿。司马懿装病骗过了曹爽,于魏嘉平元年(249)趁曹爽等外出祭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杀曹爽、何晏等,独揽大权。

汉延熙九年(246),蒋琬死,费祎以大将军职在蜀执政。这期间,姜维经常小规模北伐,败多胜少。延熙十六年(253)春,费祎被曹魏伪降刺客刺杀,姜维接着执政。此后十年,姜维又率军数次北伐,皆失败而归。他长期在外征战,屡战屡败,宦官黄皓在内干政专权。

魏嘉平三年(251),司马懿死,其子司马师继续控制魏朝廷。魏正元元年(254),司马师废二十三岁的齐王曹芳,另立十三岁的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正月,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对司马氏,失败。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接着控制魏朝廷。

吴太元二年(252),孙权死。临死前,以诸葛恪等五名大臣为辅臣。年仅十一岁的孙亮继位为吴帝,史称会稽王。吴建兴元年(253),诸葛恪大举伐魏,失败而归,兵卒死伤大半。该年十月,孙峻策动政变,将其谋杀。吴五凤元年(254),孙峻率十万大军攻打寿春,被魏将诸葛诞击败。吴太平元年(256),孙峻死,其堂弟孙琳继续执政。太平三年(258)八月,年仅十六岁的孙亮认为孙 太专制,令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设法诛杀孙 。九月,孙 发动政变,攻杀全尚、刘丞,召大臣们在宫门开会,废孙亮为会稽王;十月,另立孙权第六子、二十四岁的孙休为帝,史称景帝。孙 一家五人被封侯,掌握禁兵。十二月,孙休与张布设计在百官朝贺时执杀孙

魏甘露二年(257),司马昭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夺其兵权。诸葛诞拒不受命,占据寿春,发兵造反,杀扬州刺史乐 ,并派将军朱成出使吴国,向其称臣,又送诸将子弟入质于吴。吴两次派军支援诸葛诞。司马昭亲率大军攻打寿春,于次年二月破城,斩诸葛诞,灭三族。司马昭自任相国,封晋公。魏景元元年(260),司马昭杀曹髦,另立曹奂为元帝。

魏景元四年(263),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同时攻蜀。钟会打下汉中后,在剑阁被姜维大军阻挡。邓艾率部绕道取阴平小路直插蜀腹心。蜀将诸葛瞻督诸军拒敌,在绵竹战死。蜀汉朝廷因宦官专权,已无人才可言。刘禅采纳谯周之策,当魏军还在百里之外时,便主动奉玺投降。刘禅子刘谌率妻儿到家庙自杀。蜀亡。刘禅宗族被迁往洛阳。

魏咸熙元年(264),灭蜀功臣邓艾被钟会诬陷谋反,在蜀中被捕杀。钟会援引姜维等,欲叛魏据蜀,亦被杀。该年,司马昭称晋王。

吴元兴元年(264),吴景帝孙休死,孙皓接位,史称末帝。孙皓在位期间大修宫殿,沉湎淫乐,并用酷刑镇压人民。

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死,其长子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不久,司马炎逼魏帝禅让,代魏称帝,建立晋王朝,魏亡。

吴天纪三年(279),晋军分五路攻打吴国,吴军望风而降。次年三月,吴帝孙皓出降,吴亡。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大起义,动摇了汉代的统治,以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至此,三国又统一于晋。 DU6e33IOpUbyU1FPFjzu+DSL9erjgLjqbFEqHOYHNhRo3U0XTcrBIZnZY72JO6R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