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三
邓禹 吴汉

邓 禹 (2—58) 字仲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年仅十三时,即能诵诗。后赴长安求学,与后来成为东汉光武帝的刘秀相识,两人结成了亲密的关系。

更始在南阳称帝,当地豪杰多向其举荐邓禹,但邓禹本人拒绝做官。不久,邓禹听说刘秀前往河北(指黄河以北的幽、冀两州之地),镇抚州郡,便毅然北渡黄河追赶,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与刘秀相会。刘秀见到邓禹,非常高兴,他问邓禹:“我奉命北上,可以任命官吏,你远道而来,是打算做官吗?”邓禹回答:“不愿做官。”刘秀感到奇怪:“既然如此,你究竟想要做什么呢?”邓禹说:“我仅希望您能统一天下,本人参与其间,也可以名垂史册。”刘秀听了邓禹的话,开心地笑了起来,于是留他同宿,继续谈话。邓禹进一步分析形势说:“更始虽然定都长安,但关东动荡不宁,赤眉、青犊(都是农民起义军名称)诸军,动辄数以万计,三辅豪杰也打出汉室旗号,纷纷聚众起兵。更始既未能压倒各地的武装集团,又未能在其政权内部形成绝对权威,他手下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他们贪图财物,只求一时痛快,缺乏尊奉更始、安抚百姓的长远志向。更始政权难于控制局面,天下即将四分五裂,形势显而易见。您对更始建国尽管有辅助之功,但这并不足以自立。今日的策略,莫如招揽四方英雄,以争取民心为当务之急,创建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大业(暗指脱离更始控制,另立新的政权),解救万民的苦难。以您的能力而论,一定能够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刘秀听了邓禹的一席话,极为兴奋,令部下称邓禹为“邓将军”。他经常和邓禹共居一室,同商军政大计。

更始元年(23)十二月,即刘秀抵达河北后两个月,卜者王郎在西汉宗室后裔刘林的策划下,冒名成帝子刘子舆,起兵于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自立为天子,并分遣将帅,征讨河北,幽、冀郡县纷纷响应。刘秀在河北一时难以立足,自蓟城(今北京西南)南下,一路狼狈奔逃,直到信都(今河北冀县),得到信都太守任光的支持,才获得喘息之机。刘秀派邓禹召募兵士,得到数千人,令禹自率之。邓禹首战,即攻克乐阳(今河北石家庄西南),然后,又随刘秀进至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大破王郎横野将军刘奉。刘秀入邓禹军营,邓禹献上烤鱼。刘秀进餐之后,勉励邓禹麾下将士,显得极为威严,将士们悄悄地说:“刘公真是天降的神人。”

刘秀在广阿城楼上留宿,他指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郡国如此之多,我们现在仅有一个信都。你以前却说我能轻易夺取天下,是为什么呢?”邓禹答道:“如今天下大乱,人民盼望贤明的君主,好像婴儿依赖慈母。古时候成功的帝王,靠的是他们的德行,而不是地域的大小。”刘秀听后,感到十分高兴。

当时,刘秀任用将帅,经常向邓禹征询意见,邓禹荐举的人物,又总是颇为称职,刘秀认为邓禹对人十分了解。

刘秀派邓禹另率一支骑兵,与盖延等进攻铜马军。两军相遇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盖延诸军先到,交战失利,退守清阳城,被铜马军包围。邓禹赶到,与铜马军大战,破之,生擒其大将。既而,禹随刘秀追击铜马,进至蒲阳(今河北完县西北),连获大捷,幽、冀诸州基本上就平定了。

赤眉大军西入关中,刘秀估计更始必为赤眉所破,打算趁势夺取关中。然而他正与群雄激战于关东,一时无法脱身。他看到诸将之中邓禹最稳重,又有远见,因此将西征的重任授与邓禹。他拜邓禹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部下精兵二万人配禹,并且让邓禹自选副将。于是邓禹选韩歆为军师,李文、冯愔等九人或为幕僚,或为将军,率军西征。

建武元年(25)正月,邓禹连战十日,攻陷箕关(在今河南济源西),获辎重千余辆,进入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夏县东北)。禹军进围安邑(河东治所),数月不克。同年六月,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与邓禹战于解(今山西运城西)南,参军大败,樊参战死。更始将王匡、成丹、刘均等十余万人,合攻邓禹,禹军失利。因天色已晚,双方暂时休战,禹军师韩歆及诸将认为已难于取胜,都劝邓禹趁夜撤军,遭到邓禹的拒绝。王匡等人信奉六甲占卜法(古代数术),而第二天为癸亥日,恰恰是所谓六甲穷日,王匡等人因此不肯出战,给了邓禹休整军队及重新部署的机会。第三天早晨,王匡诸军全部出动,对邓禹发起进攻。邓禹命令部下不得轻举妄动。待王匡诸军进至汉军营下,邓禹才传令诸将擂鼓同时出击,结果大破王匡诸军,王匡等人被迫弃军逃跑,邓禹乘胜追击,一举平定河东。

当月,刘秀在河北称帝,派使者至河东,拜邓禹为大司徒,并封他为酂侯(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封号)。邓禹成为东汉的第一位三公,而这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邓禹挥师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更始将公孙歙率十万大军,与左冯翊(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即今陕西西安西北)兵共拒邓禹,双方战于衙县(今陕西黄龙西南),邓禹又将公孙歙击溃。与此同时,赤眉军攻入长安。三辅百姓无所归属,他们听说邓禹屡战屡胜,而且军纪严明,便扶老携幼前去投奔邓禹,降者每日数以千计,邓禹的队伍急剧扩大,号称百万之众。邓禹对投靠他的百姓悉心安抚,其车下经常挤满了老人和儿童,争先恐后地对他表达感激之情,邓禹在关西一时威名大震。光武也多次下诏,表彰邓禹的功绩。

邓禹麾下诸将及三辅豪杰,皆劝邓禹一鼓作气夺取长安。但邓禹认为他的军队数量虽多,可是真正能战斗的却很少,粮草的供应也十分紧张。赤眉刚刚占领长安,财富充实,士气正旺,应该避其锋芒。他决定顿兵长安以北,利用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北地(治所在今甘肃庆阳西北)、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固原)三郡丰饶的谷物、牲畜,养精蓄锐,等待赤眉发生内乱之后,再图进取。于是,他率军进驻栒邑(今陕西旬邑东北)。

光武见关中迟迟未能平定,邓禹又久不出兵,十分焦急,下诏催促邓禹进军。邓禹则坚持己见,分遣部将攻上郡诸县,征兵收谷,然后移师北地大要(今甘肃宁县东南),并遣部将冯愔、宗歆守栒邑。冯愔、宗歆争权而发生冲突,冯愔杀宗歆,又反攻邓禹。邓禹派使者向光武报告此事,光武问使者:“谁是冯愔的亲信?”使者答:“护军黄防。”光武估计冯、黄二人难于和睦相处,势必出现矛盾,于是他在给邓禹的回信中说:“最终抓获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并遣尚书宗广持节前往招降,一个多月之后,黄防果然将冯愔拘捕,率军向汉使谢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人,也相继向宗广投降。

建武二年(26)春,光武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当时赤眉西奔扶风,邓禹趁机南下,进驻长安城外昆明池(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潏水之间),慰劳将士,邓禹亲率诸将斋戒,选择吉日,祭祀于高祖庙,并派人将十一位汉帝的牌位送往洛阳。

邓禹与延岑战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失利,退守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更始汉中王刘嘉向邓禹投降,汉中国相李宝对邓禹十分傲慢,被邓禹斩首。李宝弟率领李宝部下进攻邓禹,杀禹将耿欣。自冯愔反叛之后,邓禹的威望下降,加上粮食匮乏,原来归附邓禹的军民渐渐离散。不久,赤眉军再次返回长安,邓禹军无力抵挡,撤至高陵(今陕西高陵),其军士饥饿,只能以枣、菜果腹。光武于是召邓禹班师。

邓禹耻于无功而返,屡次率领饥饿的军队出战,结果一再失利。建武三年(27)春,邓禹与车骑将军邓弘合击赤眉,赤眉佯败,弃辎重而退。车上装的都是土,表面上却盖了一层豆子。邓禹的部队十分饥饿,兵士争夺豆子。赤眉趁机发起反攻,邓弘军顿时大乱。邓禹同征西大将军冯异一道救援,赤眉军稍稍退却。冯异认为汉军过于疲惫,应该休整一下,却为邓禹所拒绝。邓禹率军再次与赤眉大战,遭到惨败,死伤三千多人,邓禹仅带二十四骑逃脱。

此役失败之后,邓禹被迫辞去大司徒一职。但仅过数月,光武就重新任命他为右将军。建武四年(28)春,邓禹与邓晔诸将连破延岑于邓(今河南偃师东南)、武当(今湖北十堰东北),延岑逃入汉中,其军队全部投降。

建武十三年(37),光武统一全国。功臣增加封邑,邓禹定封高密侯,领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昌安(今山东高密西南)、夷安(今山东高密)、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四县,在功臣之中封邑最多。光武因邓禹功高,另封禹弟宽为明亲侯。

东汉统一战争期间,功臣们以将军的身份各领军队,屯驻于京师洛阳。战争结束后,光武希望尽快解除功臣的将军头衔,从而剥夺他们的领兵权,以免皇权受到威胁。邓禹与另一名南阳功臣、左将军贾复,很快就明白了光武的意图,率先辞掉将军之职,迫使其他功臣也相继辞职,光武得以顺利实现削夺功臣兵权的目的。此后,邓禹以特进奉朝请,在功臣普遍退罢之后,仍能时常参与军国大事。

明帝继位后,邓禹以光武朝头号功臣的特殊身份,拜为太傅,进见皇帝可以东向而立,地位极为尊贵。一年多以后,邓禹患病,明帝多次到其家中看望。永平元年(58),邓禹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谥为元侯。

吴 汉 (?—44) 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吴汉年轻时家贫,他在本县供职,担任亭长。王莽末年,吴汉的宾客犯法,吴汉担心受到牵连,逃往渔阳(治所在今北京东北)一带避难。因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来往于燕(此处应指燕山)、蓟(今北京东北)之间,以贩马为业,并因此与当地豪杰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更始称帝,派南阳韩鸿为谒者,赴河北招降,并选举郡县长官。有人向韩鸿举荐吴汉,韩鸿召见吴汉,觉得非常满意,于是任命他为安乐(今北京顺义)县令。

王郎起兵,幽、冀人士纷纷响应,惟独吴汉听说刘秀待人宽厚,有心归附刘秀。他劝说渔阳太守彭宠:“渔阳、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突骑,乃是天下闻名的精兵。您何不汇集两郡的精锐,从刘公(指刘秀)击邯郸(指王郎政权),现在正是建立功业的时机。”彭宠赞同吴汉的意见,但其官属都准备投降王郎,彭宠也难于左右局面。吴汉辞别彭宠,苦思冥想,仍找不到好的办法。吴汉发现路上有一位儒生,便将他叫到面前,给他食物,向他询问途中的见闻。儒生告诉吴汉:刘秀在河北深得人心,而在邯郸称帝的王郎,其实并非刘氏后裔。吴汉大喜过望,立刻编造了一份刘秀的檄书,派儒生送给彭宠,并向彭宠等人讲述其见闻,吴汉则跟在他后面。彭宠等人听信儒生之言,于是遣吴汉率军与上谷诸将一同南下。吴汉等人消灭了大批王郎的军队,收复了许多郡县。他们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与刘秀会合,刘秀任命吴汉为偏将军。平定王郎后,又封吴汉为建策侯。

吴汉为人忠厚,不善言辞,邓禹等人对他颇为了解,一再向刘秀推荐,刘秀与吴汉见面后,很快就对他十分信任,经常让他跟随左右。

刘秀为尽快剿灭铜马诸军,策划继续从幽州调集兵力,他连夜与邓禹商议,邓禹认为吴汉勇敢而有智谋,可以担当此任。于是刘秀晋升吴汉为大将军,返回幽州征发十郡突骑。当时,更始已任命其亲信苗曾为幽州刺史,以牵制刘秀。苗曾闻讯后秘密部署军队,并告诫各郡不得发兵。吴汉为麻痹苗曾,仅率二十人赶到无终(今河北蓟县)。苗曾以为吴汉毫无察觉,便亲自到路侧迎接。吴汉迅速将苗曾拘捕、斩首,夺取了苗曾的军队。此事在幽州引起极大的震动,郡县相继归顺,并发兵随吴汉南下。吴汉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与刘秀会师,刘秀麾下诸将见吴汉兵强马壮,都推测他不肯分割兵力。而吴汉一到刘秀军府,立即将军队名册上交刘秀,任其分配。诸将闻讯,又争先恐后地向刘秀要求增加兵力。刘秀责备他们说:“你们刚才还担心吴汉不肯分兵,现在怎么又要把吴汉的军队大量揽到自己手中呢?”诸将都感到十分惭愧。

王郎之乱时,更始曾派另一亲信、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刘秀平定王郎之后,谢躬部下的将军们肆意虏掠,不听从刘秀的命令,刘秀对他们颇为顾忌。虽与谢躬同在邯郸,却分城而居,对谢躬及其部下着意安抚。他对谢躬勤于职事大加赞扬,使谢躬放松了警惕。不久,谢躬率数万军队移驻邺城(河北临漳西南)。当时刘秀南击青犊军,请谢躬前往隆虑山(今河南林县西),阻截尤来军。谢躬留部将刘庆、陈康守邺,自己则率诸将军击尤来。尤来军锐不可当,谢躬大败,阵亡数千人。刘秀趁谢躬率兵在外作战,派吴汉与岑彭偷袭邺城。吴汉先派辩士向陈康陈说形势,于是陈康拘捕了刘庆及谢躬的家属。谢躬从隆虑山败归邺城,不知道陈康已经反叛,仅带数百人入城。吴汉设下伏兵,亲手将谢躬杀死,谢躬部众都向吴汉投降。

刘秀北讨铜马诸军,吴汉时常带领五千突骑为前锋,吴汉本人则多次率先登城陷阵。河北平定之后,吴汉又与诸将共劝刘秀称帝。光武建国,拜吴汉为大司马,居三公之首,改封舞阳侯。

建武二年(26)春,吴汉率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祜、大将军杜茂、执金吾贾复等九将军,在邺城东漳水畔大破檀乡军,降者十余万人。光武定封吴汉为广平侯,食邑为广平(今河北曲周北)、斥漳(今河北曲周南)、曲周(今河北曲周东北)、广年(今河北曲周西)四县。吴汉又攻破邺西山黎伯卿,及河内修武(今河南获嘉)诸屯聚。光武亲临前线慰劳,又派吴汉进军南阳(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吴汉相继攻克宛(今河南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郦(今河南南阳西北)、穰(今河南邓县)、新野(今河南新野)五座县城。他率军南下,在黄邮水畔破秦丰军,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昌城(今河北丰南西北)五楼帅张文军,攻铜马、五幡军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皆破之。

建武三年(27)春,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大破青犊军于轵(今河南济源南)西。又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将苏茂包围在广乐。刘永部将周建聚集十余万人,往救广乐。吴汉率轻骑迎战,失利,摔伤膝部,回营,周建等趁势进入广乐。吴汉负伤后卧床不起,众将对他说:“大敌当前,您却因伤卧床,军心必然动摇。”吴汉立刻带伤而起,杀牛劳军,他对将士们说:“敌人数量虽多,却都是劫掠的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左传》语),并非义勇之士。现在正是立功封侯之秋,大家努力吧!”于是群情激愤,士气倍增。次日清晨,周建、苏茂出城围攻吴汉,在吴汉亲自指挥之下,汉军数千精兵高声呐喊,共同发起攻击,一举将敌军击溃,周建、苏茂仓皇退回城中。汉军长驱直入,攻陷广乐,周建、苏茂突围逃遁。吴汉留杜茂、陈俊守城,自己则率军协助盖延,将刘永围困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刘永死后,睢阳守军投降。

建武四年(28),吴汉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在临平(今河北束鹿北)击败五校军,追至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箕山,又大破之。他北上平定清河(治所在今河北清河东南)长直军,及平原(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南)五里军。当时平原鬲县(今山东平原北)五姓豪强联手驱逐其太守、县长,据城而反。吴汉部下将领纷纷请求率军进剿,遭到吴汉的拒绝。吴汉说:“鬲县反叛的罪责在于守长,谁敢贸然发兵,立即斩首。”他向平原郡发布檄文,平原郡人拘捕了太守及鬲县长,又派人向鬲县城内谢罪。五姓豪强大喜,一道出城投降。吴汉麾下诸将对吴汉非常佩服,他们说:“不战而夺取城池,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这年冬天,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索二军于平原。次年春,富平、获索五万余人夜攻汉营,汉军惊乱,吴汉安卧不起,过了一阵,军中自然就安定了。当夜,吴汉发精兵偷袭敌营,大破之。乘胜追至无终(今河北蓟县),进而平定勃海(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又随光武征董宪,围朐城(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次年春,陷城,斩宪。东方各州相继平定,吴汉班师还洛阳。

建武六年(30),隗嚣叛于陇右。七年,光武派吴汉西屯长安。八年,吴汉随光武征陇右,围隗嚣于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光武告诫吴汉说:“发自各郡的甲卒,只是白白耗费粮食,如果出现逃亡,就会涣散军心,最好将其全部复员。”吴汉以为人多势众,未能听从光武之言,军粮日渐匮乏,郡兵果然大量逃亡,公孙述又派兵援救隗嚣,吴汉失利,不得不撤军。

建武十一年(35)春,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伐公孙述,彭攻入江关,吴汉在夷陵准备船只,率南阳兵及弛刑士三万人溯江而上。岑彭遇刺,吴汉兼领其军。十二年春,汉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犍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渔涪津,大破之,进围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公孙述派女婿史兴带五千人援救,汉全歼兴众,攻入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宜宾西南)。犍为各县皆据城而守,吴汉进军攻克广都(今四川成都南),并遣轻骑烧毁成都(今四川成都)西南七星桥之一的市桥,于是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

光武写信警告吴汉说:“成都有十余万军队,不可轻敌。你只能坚守广都,等敌军来攻,要避其锋芒。如果敌军不敢来,你可以移师逼之,必须待其疲惫之后,才能击之。”然而吴汉乘胜进军,率二万余人,一鼓作气追至成都城下。吴汉在距城十余里处的江北岸安营,建浮桥,派副将刘尚率万余人屯驻江南,两军相隔二十余里。光武闻讯大惊,下诏批评他说:“我反复告诫你不要轻敌,你还是轻敌冒进,又与刘尚分兵而驻,一旦有事,难于相救。若敌方将你牵制,另派大军进攻刘尚,刘尚军破,你也就失败了。幸亏现在还没出问题,赶快返回广都!”

诏书尚未到达吴汉手中,公孙述果然派部将谢丰、袁吉率十余万人,分为二十余营,合攻吴汉;又遣万余人攻刘尚,使吴、刘不得相救。吴汉军与公孙述军鏖战一日,失利,退入营垒之中,被谢丰包围。吴汉召集部将,激励大家说:“我与诸君转战千里,历尽艰难,屡战屡胜,终于打到成都城下。而现在我们与刘尚两处被围,危急万分。我打算秘密派兵过江,与刘尚会师,共御江南之敌。如果我们同心协力,各自为战,可以建立大功;否则必败无疑。成败在此一举。”于是吴汉闭营三日不出,营中遍竖旗帜,烟火不断,给人以大军未动的假象。而他趁夜率军渡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毫无察觉。次日,他先与刘尚消灭了江南的敌军,然后反攻江北,经过将近一天的苦战,汉军大破公孙述军,杀谢丰、袁吉,获甲首五千余人。吴汉留刘尚防御公孙述,自己率军撤回广都。他上书自责,光武则对他的部署表示满意。

此后,吴汉在广都、成都之间与公孙述多次交锋,汉军八战八胜,攻入成都外城。公孙述亲率数万人出城大战,吴汉派护军高午、唐邯率数万精兵迎敌。述军败逃,高午刺穿公孙述胸部,述当夜死亡。次日,述军出降,吴汉斩述首送往洛阳,又将公孙氏及延岑族人统统处死。吴汉放纵其部下在成都大肆掠夺,并烧毁了公孙述的宫殿。光武闻讯非常恼火,对吴汉及其副将刘尚,给以严厉的斥责。

建武十三年(37)正月,吴汉自成都班师,经过其家乡南阳宛城时,光武特意下诏,令汉回家祭祀祖先,并赐谷二万斛,以示对吴汉的优宠。四月,吴汉抵达京师洛阳,光武隆重设宴慰劳将士,并表彰其军功。

光武在全国统一之后,为了强化皇权,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策略,大批功臣因此被剥夺了军权。然而,由于吴汉对东汉建国的特殊贡献,以及他在军事上的关键作用,他始终保持了大司马的职位,并继续四出征战。

建武十五年(39),吴汉率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伐匈奴,将雁门(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南)、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西南)、上谷吏人六万余人,迁至居庸、常山关以东地区。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光武因史歆曾任岑彭护军,精通军事,派吴汉率刘尚、臧宫带万余人前往镇压。吴汉入武都(治所在今甘肃西和西南),发广汉(治所在今四川金堂东)、巴(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蜀(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三郡兵,包围成都,经百余日破城,杀史歆。吴汉又顺江而下,肃清史歆余党,彻底平息了史歆之乱。

吴汉为人极为勤勉,每次随光武征伐,在光武获得安全之前,他一直侍卫于光武身旁。其他将领遇到战斗失利,往往惊恐不安,吴汉却神态自若,激励士卒勇敢作战。光武经常派人观察吴汉的动静,派去的人总是报告吴汉在认真备战,光武不由得感叹道:“吴公所为真是令人满意,天下安危就系于此人一身了!”吴汉出征,有时事先虽无准备,但早晨接受命令,傍晚即能上路,行动非常迅速。所以,光武一次又一次让他担当军事重任。

吴汉在朝中任职,事事都十分谨慎。吴汉出征时,其妻儿曾在家中购买土地,吴汉回家后,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前方苦战,将士尚未得到犒劳,你们怎能在后方大量购置田宅呢?”于是吴汉将新买的田宅,统统分给他的亲戚。建武十八年(42)以后,吴汉主动隐退,仅仅保留了三公的头衔,而放弃实权。

建武二十年(44),吴汉病重,光武亲临其宅探视,询问吴汉的遗愿,吴汉说:“臣愚笨而缺乏见识,没有别的祈求,只是希望陛下不要轻易实行大赦。”吴汉死后,光武下诏表示哀悼,赐谥号为“忠侯”。

评: 两汉之际,邓禹审时度势,毅然赴河北,投奔刘秀。东汉建国,邓禹有定策之功。邓禹西征关中,刘秀中分麾下精兵,对邓氏最为信赖。邓禹贪图军功,不听冯异劝阻,以疲惫之众,御赤眉精悍之师,结果全军覆没。陇、蜀既定,邓禹主动放弃军权,为光武恢复皇权,铺平了道路。

王郎起兵之际,刘秀在河北孤立无援,一时难于立足。吴汉说服彭宠,发北州突骑助刘秀平王郎,既而袭杀苗曾,再次征集幽州精兵,使刘秀得以剿灭铜马诸军,顺利在河北称帝。南征公孙述之役,吴汉指挥若定,力克强敌,为光武重建大一统,发挥关键作用。建武一朝,光武抑退功臣,吴汉却深得光武信赖,始终居于显要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能及时认清形势,功成身退,为光武强化皇权让路,避免了蹈西汉初年异姓诸王之覆辙。 A3Z+oVDxhXxyPioN+nJFnLiJNsAHPW9IGt2dCEWwxiyrPEKTQhOLWE1qgnJ5vD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