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二
萧何 张良 曹参

萧 何 (?—前193) 沛(今江苏沛县)人。因精通法典律令,才能出众,在秦朝时任沛县主吏掾。刘邦时任泗水亭长,两人关系甚笃。刘邦去咸阳服役时,同僚们为他送行,一般送他二百钱,唯独萧何送给他五百钱。

秦二世元年(前209),萧何随刘邦起兵反秦。当项羽与秦主力决战时,刘邦向关中挺进。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刘邦率军抵霸上。攻占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朝丞相、御史二府所收藏各种图书、律令、档案,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为日后楚汉战争的胜利和西汉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刘邦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

楚汉相争时,萧何以丞相身份在关中负责后勤,为前方将士供应粮草,并侍奉太子,发布政令,使关中成为汉军巩固的后方。在荥阳、成皋相持战中,刘邦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缺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急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将士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根本转机。

在京、索相争中,刘邦多次派人前来慰问萧何。萧何心中十分得意。当时一鲍生对萧何说,目前汉王风餐露宿,在外作战,而今数次派人前来慰问你,我看不是好事,这表明汉王对你不放心。为你考虑,我建议你把家族中的子弟一律送到前线去,放在汉王身旁,这样才会消除对你的猜疑。萧何听从了鲍生的意见,把他的儿子和家族里的人都送到了前线。汉王为此非常高兴。

汉王五年(前202),刘邦垓下击败项羽后,登上帝位。在按功论赏时,大臣们纷纷争功,而高祖认为萧何功高第一,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群臣们不服,认为他们出生入死,攻城略地,而萧何只是后勤输粮,发表议论,从未打过仗,功劳不应在他们之上。高祖说,诸位在打猎时很清楚,追逐捕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猎狗追逐野兽的,是猎人。诸位只是追逐捕获野兽的猎狗,而萧何就是能够指示方向,发布追逐野兽命令的猎人。一番话说得群臣口服心悦。接着高祖下诏恩赐他剑履上朝,入朝不趋。同时,又加封萧何二千户食邑,用高祖的话来说,是对他从前多送三百钱的报答。

高祖十年(前197),阳夏侯陈豬谋反,高祖亲率将士前去平息叛乱。而韩信事又发,吕后与萧何用计诈骗韩信至长乐宫,诛杀了韩信。高祖派使者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还派了都尉率五百士兵到相国府担任警卫。许多人都到相国府去祝贺,唯独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却去吊唁,对萧何说:“你要大祸临头了。”萧何不懂此话何意,召平答道:“皇上在外领兵作战,你在后方留守,挨不着飞箭乱石的危险,反而给你增封赏爵,设置警卫。其实这是对你的猜疑,设置警卫是对你的防范。建议你赶快辞让一切对你的封赏,还应当把家里的财物统统拿出来去资助军用,这样也许对你会有好处。”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退让了封赏,捐了很多钱作为军用。高祖对此果然很高兴。

高祖十二年,淮南王英布谋反。高祖在外作战时又时常派人询问萧何的行踪。使者向高祖回禀道:萧相国在京城里安抚勉励百姓,并把自己家里的钱财都拿出来资助军用。一个门客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萧何说:“您不久将要遭灭族之灾了!”萧何又不懂这个道理,那门客道:“您现在已身居相国,功高第一,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您一入关就安抚百姓,深得民心,现在您又在为百姓孜孜不倦地办事,使他们和睦安定。皇上几次三番地打听您的情况,是怕您在关中笼络百姓呀!如今您应该做些败坏自己名声的事,使百姓怨恨您,皇上才会放心。”后来,萧何用贱价强买百姓的田地房屋,激怒了数千百姓。这些百姓都向高祖告状,诉说萧相国的所作所为。高祖把萧何找来,笑着对他说:“你萧相国竟这样为百姓办好事的吗?”说罢,把一叠百姓告他的状子丢给了他。后来,萧何为百姓考虑,向高祖建议,把皇帝的御花园上林苑一部分荒废的空地让出来给百姓去耕种。高祖一听大怒道:“你一定是收了商人的钱,才会想出这样一个主意来,要把我的林苑给百姓去种田!”说罢把萧何交给廷尉去治罪。萧何被戴上脚镣手铐囚禁了起来。一个卫尉问高祖,萧相国究竟犯了什么罪要把他下狱治罪?高祖说:“我听说李斯当丞相时,有了功劳就归于君主,有了错误就自己承担。如今相国接受了商人们很多的钱,替他们请求要把我的林苑让出来,借此向百姓讨好,所以我才把他抓起来治罪。”卫尉说道:“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为百姓考虑,这是宰相应该做的事。陛下怎能这样来怀疑相国接受商人的贿赂呢?再说,陛下在楚汉相争和后来平定陈豨、英布的叛乱过程中,萧相国留守关中,为陛下做后勤。那时关中只要一乱,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早已不是陛下所有的了。相国不在那时谋私利,却要在今天为几个钱去接受商人的贿赂吗?再说李斯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可效法的,秦始皇听不进自己的过错才丢失了天下。陛下怀疑相国,眼光为何如此短浅啊!”高祖听后心中很不高兴,但又暗底派了一名使者拿着符节赦免萧何出狱。萧何光着脚走出了狱门。

高祖去世后,萧何辅佐惠帝。不久,萧何病重,惠帝去看望他时问道:“在你百年之后,谁能够替代你的职务啊?”萧何回答道:“了解臣子的,谁也比不上君主。”惠帝说:“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道:“陛下找到了非常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会遗憾了。”

萧何生前购买田地房产,总是选择穷困偏僻的地方,家里也不建造豪华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的子孙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田产也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走。”

萧何在为西汉王朝制订律令方面也有贡献。高祖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九章律》。这是汉初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在李悝《法经》和秦律基础上制定的一部汉律。《九章律》即在盗、贼、囚、捕、杂、具六律之外,增加了户律(婚姻、赋税)、兴律(擅兴徭役等)、厩律(畜牧马牛之事)三篇。

孝惠二年(前193)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

张 良 (?—前185) 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贵族,曾五世为韩相。祖父开地,父平。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他乘始皇东游之际,与一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用铁椎狙击未遂。于是变姓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在下邳桥下遇一老父赠他《太公兵法》一书(亦称《黄石公三略》,相传为太公吕尚所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他响应陈胜、吴广起事反秦。不久归附沛公刘邦,成为刘邦身边重要谋士。刘邦进据咸阳后,看到秦宫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想留居宫中;张良对刘邦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后,立即还军霸上。项羽入关中后,四十万大军驻兵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两军对峙,气氛紧张。项羽听从谋士范增建议,准备设鸿门宴加害刘邦。这时项羽叔父项伯,为报张良以前救命之恩,星夜急驰汉营,把项羽的计划告诉了张良。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王元年(前206),刘邦被封为汉王,他听从萧何等人建议以巴蜀为基地,四月,汉军过褒中(今陕西汉中西北)时,张良建议刘邦烧掉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麻痹项羽。汉二年,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三人反楚归汉,从而奠定了日后汉军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刘邦、项羽相持在荥阳、成皋时,刘邦为摆脱困境,曾一度听信谋士郦食其(yì jī)建议,企图以立六国后裔的办法来削弱楚军,并派人铸刻印玺,准备实行分封。这事被张良得知后,去见刘邦,刘邦正在用膳,张良借箸向刘邦比划分析道,封六国后裔有“八不可”,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其结果非但不能削弱楚军,反而树立了更多的与汉争天下的敌人,遗患无穷。张良的分析,使刘邦猛然省悟,正在吃的饭几乎要喷出来,并大骂郦食其几乎误败大事,立即令人将刻铸好准备分封的印玺销毁。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楚、汉双方均发生一些变化。韩信在攻取齐地后,自恃功大,派人请求汉王封他为“假齐王”(假是代理之意),刘邦得知,知是韩信故意借机要挟争权,震怒异常,欲发作时,张良在旁踢他脚,示意目前形势汉军还未得天下,“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当即改口“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弄“假”成“真”,派张良前往齐,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称帝后,在论功行赏时,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赐食邑三万户,封留侯。同时,他又封了二十多个人为列侯,这些人大多是与他关系密切的同乡,而另一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人还没有封赏。这些人常在一起窃窃私语。高祖问张良他们在嘀咕什么,张良答道,这些人想谋反。高祖不明白天下已太平,这些人为何还想谋反。张良说,陛下现在封赏的人,都是像萧何、曹参那样的同乡,而被诛杀的是你平时所怨恨的人。这些人没有得到封赏,又怕受到诛杀,所以聚在一起议论想谋反。高祖问如何办?张良建议他封一个众所周知的与自己有嫌隙的人,这样才会消除大臣们的疑虑。于是高祖封了早在起兵反秦时曾背叛过自己的雍齿为什方侯,这才打消了大臣们对刘邦的猜疑,维护了统治集团的团结。

高祖定都洛阳后,齐人娄敬劝说他将国都迁往关中,那里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人口繁盛,是定都的理想所在。但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关东群臣诸将,不愿到离家乡较远的关中去,坚持要定都洛阳。在一片反对声中,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建议,他指出关中不仅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并且“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而且便于对广大的关东地区进行控制,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张良的分析,使刘邦下定决心,当即下令迁都长安。

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但不久又欲立宠姬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废嫡立庶引起朝廷大臣们的反对。吕后听从张良之计,以刘盈的名义,“卑辞厚礼”请来了“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对四人十分敬重,曾求之数年而不得。高祖十一年(前196),英布叛乱时,刘邦曾打算让刘盈出征。“商山四皓”向吕泽献计说:“太子出征,如果有功,对太子的地位不会怎样,如果失败,就会遭祸。不如不出征。”吕后劝刘邦改变主意,亲自率兵出征。第二年,刘邦在打败英布归来后,又要废刘盈而改立刘如意,经张良、叔孙通等人力谏,刘邦只在口头上答应,而心中另有打算。这时“商山四皓”再次力劝刘邦不能废嫡立庶,并说“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至此,刘邦才彻底打消了废易太子的主意。

张良晚年自认“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从此隐没于深山之中,“学辟谷、道引、轻身”,热衷道家修炼的功夫。张良还曾与韩信一起定军法,整理兵书。《汉书·艺文志》载:“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黄石公三略》更是黄石公推演授予张良而由他整理的一部兵书,有重要军事价值。

公元前185年,张良去世,谥号文成侯。现关中有张良庙。

曹 参 (?—前190) 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为秦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为中涓。在反秦起义、楚汉相争及平定异姓诸侯王的战斗中他参加多次战役,成为刘邦集团中重要成员之一。他参加过的重要战役有:对秦泗川监平的战斗,对秦朝将领章邯、王离的战斗,击毙秦三川郡守李由;后又与韩信一起参加破赵、克齐的战役,还跟随刘邦出征平定陈豨、英布的叛乱。在参加的各类战役中他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赐爵七大夫、五大夫,历任假左丞相、左丞相等职。刘邦即皇帝位后,迁齐相国,次年赐爵列侯,食邑平阳一万六百三十户,号平阳侯,位在萧何下,食邑在萧何之上(萧何食邑八千户)。

惠帝即位后,曹参仍任齐相国。他召集当地长者询问安定民生的办法。结果采纳了胶西盖公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盖公是齐地学有师承的黄老学者,受教于乐臣公。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而乐臣公“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经河上丈人传下来,历经安期生、毛翕公、乐瑕公而至乐臣公,又传盖公。曹参在齐为相九年,以黄老思想治国,政治安定,受百姓称赞。

惠帝二年(前193),萧何去世,曹参继任相国。当他离开齐国赴京师之前,对接任的齐相说“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这是他唯一的嘱咐。在任中央相国期间,他一切按照萧相国生前制订的成法行事,没有什么变更。他委任的官吏,总是喜欢挑选郡国官吏中不善于辞令而宽容大度的忠厚长者担任,不喜欢深文周纳的人。他还经常宴请卿大夫,和部下、宾客们饮酒作乐,有时还饮得酩酊大醉,对部下有过错,也宽容不问,听之任之。他这样做无非是有意在官吏中造成一种不苛求细务、宽宏大度的政风。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对曹参的不理政事搞不清楚为什么,也不知他是否是对自己的轻蔑?于是找来曹窋,要他回家时去问问其父亲为何要这样。曹窋不仅没问到什么,反而挨了打。曹参对儿子说,国家大事不用你操心。后来惠帝亲自去问曹参,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与高皇帝,哪一个有才能?”惠帝答道:“我当然不能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我曹参与萧何比,哪个才能高?”惠帝也不客气地说:“你也不及萧何。”于是,曹参对惠帝说:“高皇帝和萧丞相定天下,已经制订了各项制度和法令;现在陛下垂拱无为,我做相国的恭谨守职,遵循成法行事而不出偏差,不就可以了吗?”惠帝听了十分称赞。他任相国仅三年,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当时老百姓歌颂说:“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经曹参的提倡,黄老的无为之说遂成为汉初文帝、景帝治国的指导思想。

惠帝五年(前190),曹参去世。

评: 同历史上所有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一样,因为功高震主,萧何也常受刘邦的猜忌。尽管他一再辞谢封赏,悉以家族人员和家财佐军,谦恭谨慎,甚至以“自污”来败坏自己的名声,但仍无以自释,被关进监狱,险些丧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初朝廷君臣间的疑忌气氛,以及臣子必须“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的卑辱信条。他与吕后一起设计诛杀韩信,既为他免遭灭门之祸,得以“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赞》),但这也是造成他自身悲剧的原因所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了一句成语。

曹参身经百战,功仅次于萧何,但他并无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在齐为相时开始实行的“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黄老之术。接替萧何任汉相后,亦“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所谓“萧规曹随”。这从侧面反映了汉初施行的休息无为的政策。至于他的放荡不羁,日夜饮醇酒,与醉吏歌呼相应和,也许是汲取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的被诛杀,以及萧何也曾不免被关进监狱的教训所致。 BrD0KO8Ac/cf82DF95a/23aLpb5yjmAvXHcNufVU5KHe/ylMQDjPSF+qer6lY7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