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三十二
吴起 孙膑

吴 起 (?—前381) 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吴起年轻时到处求仕不遂,将家产用光,受到乡党的耻笑。吴起一气之下,杀死嘲笑他的三十多人,东出卫国郭门,与母亲告别时,咬破自己的胳膊发誓说:“我吴起要是当不上卿相,就不再回卫国。”他投奔孔子的弟子曾参,向其学习儒学。不久其母逝世,吴起竟不回卫奔丧,曾参遂与其断交。吴起转而学习兵法,演习用兵,到鲁国任职。齐人攻鲁,鲁穆公欲以吴起为将,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下不了决心。吴起杀了妻子,以表明自己与齐誓不两立。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二万军队前往抵御齐军,以突袭的方法,大败齐军,声名大振。有人向鲁穆公进谗言道:“吴起为人残忍,打败了齐军,会引起诸侯对鲁用兵。况且,卫与鲁是兄弟之国,君公用吴起,也是对卫的不友好。”鲁穆公于是对吴起开始疏远。

听说魏文侯贤明,吴起离鲁到魏,魏文侯任其为将,进击秦军,夺秦五城。吴起带兵,总是与最下级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睡觉不设席,出行不骑乘,亲自背负军粮,与士卒同甘共苦。一位士卒患了疽病,吴起亲自为他吮吸脓汁。这位士卒的母亲听说此事哭了,别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是个士卒,将军亲自为他吮吸脓汁,你哭什么?”这位母亲说道:“不是这么回事。过去,吴公曾为他的父亲吮吸过脓汁,他父亲冲锋时英勇无比,战死沙场。吴公如今又为他的儿子吸脓,妾不知儿子将要死在哪里,所以哭了。”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又清廉公平,深受士兵爱戴,就任命吴起为西河守,以抗击秦人和韩人的侵袭。

魏武侯继位后,曾由吴起陪同乘船沿西河(黄河由北向南流河段)而下。魏武侯感叹道:“美哉,山河之险固,这是魏国之宝。”吴起回答道:“国宝在于道德,而不在于险要。如果国君不修德,连这船上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魏武侯以田文为相,吴起很不高兴,与田文论功劳。田文说:“论带兵打仗、治理地方和守边抗敌,我不如你。但目前魏国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处理这些事,还是我比你强。”田文死后,继之为相的公叔设计排挤吴起,吴起怕得罪,于魏武侯十三年(前383)离魏去楚国。

楚悼王锐志革新,却苦无良相。听说吴起到来,他马上任命其为宛(今河南南阳)守,负责防御三晋的南犯。旋即任为令尹,在楚国实行改革。吴起认为,楚国的问题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因此上逼主而下虐民,导致国贫兵弱。为此,他下令,凡封君传了三代的,就收回爵禄,疏远的公族一律废除其公族籍。将贵族迁徙到边境地区,以充实那里的人口。提拔贤能的人任官,将无关紧要的官职和无能的官员,一概裁撤。削减官吏的俸禄,省下经费用于抚养将士,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禁止游说之士的花言巧语,禁止私门的请托,一切按法令行事。经过改革,楚国日渐强盛起来,南边平定了百越,北边兼并了陈、蔡,打败了魏军,西边讨伐秦国,在诸侯中引起震惊。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逝世,失去特权一直对吴起不满的宗室贵族立即发动叛乱,进攻吴起。吴起兵败逃到停尸殿,伏到楚悼王尸身上。他知道楚国规定,以兵器加于王尸的灭三族,估计叛乱者不敢对他动手。然而,追上来的宗室贵族却利令智昏,用乱箭将吴起射死,并将吴起的尸身车裂肢解。安葬了悼王以后,楚肃王继位,将以箭射中王尸的七十多家贵族全部灭族。

吴起著有兵法四十八篇,据说久已亡佚。现存《吴子》,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郭沫若断为伪作,难以论说。

孙 膑 (约前380—前300) 出生齐国阿、鄄(今山东鄄城、阳谷间)之间,是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孙膑年轻时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尤其精通《孙子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为将军,屡立战功,声名鹊起。他不愿比自己更强的孙膑为诸侯所用,派人将孙膑骗来魏国,设计陷害,处以膑刑(将两腿的膝盖骨截去),并在脸上刺字,使其永远无法在公众前露面。被迫服苦役的孙膑听说有齐使来魏,就悄悄找到使者,表达自己为祖国效劳的愿望。使者发现他是一位奇才,将他藏在车里,带回齐国,推荐给将军田忌。田忌与齐国诸公子驱车赛马打赌,屡屡输钱。孙膑认真观察以后,建议田忌押大赌注,以下等马对其上等马,以上等马对其中等马,以中等马对其下等马。田忌依计而行,二胜一负,赢了一大笔钱。齐威王惊异田忌的奇谋,询问是谁出的主意,田忌于是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指出,战争是辅助道义的工具,是存亡国继绝世的手段,只有通过战争制服敌手,才能使天下人服从,建立新的秩序。而要获得战争的胜利,首先必须富国,通过发展生产,积累充分的军备。带兵打仗,既要赏罚严明,又要关心士卒。特别强调作战要视敌我双方的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比智谋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性质,正义的战争必将得到民众和将士的拥护。齐威王听孙膑对战争的看法如此高明,马上任命他为国师。

齐威王四年(前353),魏国派大将庞涓率八万军队进围赵都邯郸,赵国以中山之邑(今河北定县)为赠礼,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决定出兵救赵,任命孙膑为将军。孙膑以自己为刑余之人加以谢绝,齐威王只得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专门造了一辆带篷的车子,供孙膑坐在里边谋划和指挥作战。次年,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再一次向齐求援,田忌和孙膑率领八万军队正式出动。孙膑提出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策略,就是避开敌人主力,打击其薄弱处,直逼魏都,迫使敌军自己从邯郸撤退。齐军神速向魏都大梁挺进,卫、宋二国的军队也向大梁靠拢,形成两面夹攻的形势。十月,魏军攻克邯郸,得到齐军逼近大梁的消息,无暇休整,就往回开拔。魏军赶到大梁时,齐军已经撤走。庞涓不知是计,随后紧追。当魏军到达桂陵时,与以逸待劳的齐军相遇,魏军疲惫不堪,一触即溃,狼狈逃回。

齐威王六年(前351),魏人归还赵国邯郸,与赵结盟。次年,又与秦结盟,以集中力量对付韩国。十七年(前340),魏、赵联军在庞涓率领下直奔韩国都城郑(今河南新郑),韩军抵挡不住,向齐求援。孙膑提出,先坚定韩国作战的决心,待魏军疲惫时,齐军再出动,既能取胜,又可在诸侯中树立威望。在魏军已经有很大消耗时,齐国正式派出了以田忌、田婴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的十万大军,径直向魏都大梁挺进。庞涓对桂陵之败记忆犹新,马上从韩国撤军。魏惠王要与齐军决一死战,派太子申为大将,动员全国的军队,会合庞涓撤回的军队,正面迎战齐军。孙膑建议,齐军不与魏军正面交锋,用计诱使魏军加快行军速度,把魏军拖垮,再加以收拾。齐军掉头东撤,在撤退中逐日减少营地做饭的炉灶。第一天造了十万人吃饭的炉灶,第二天五万,第三天二万。庞涓在追赶中见齐军炉灶日少,兴奋不已,说:“我早知道齐军胆怯,才三天时间,士卒已经逃跑掉大半。”于是把步兵和给养车留在后边,亲自率领战车部队,马不停蹄,兼程追赶。齐军牵着魏军的鼻子向东退却,撤到地势险要的马陵(今山东阳谷境),孙膑下令停止后撤,利用山大沟深道狭的地形,将一万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旁,命令:“夜里见火把举起,就一齐放箭。”还让人将当路的一棵树削去一块树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字。庞涓率军于天黑以后进入伏击圈,见树干上有字,命人点了火把细看。字还没有看完,庞涓发觉中计。这时,万箭齐发,魏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庞涓知大势已去,仰天长叹道:“我终于让孙膑这小子成就了声名!”拔出长剑,自刎而死。埋伏的齐军冲出,全歼魏精锐战车部队,并乘胜向西追击,将魏的后续部队全部打垮,俘虏魏太子申。

孙膑著有兵法一部,八十九篇,图四卷,名《齐孙子》。后来,该兵书失传,学者遂对孙武、孙膑究竟是一人还是两人,两人是否都著有兵法书发生疑问。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失传一千多年的《孙膑兵法》残卷与《孙子兵法》同时出土,它不仅解决了上述争论,更使我们得知这位优秀军事指挥家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卓越建树。《孙膑兵法》残卷共三十篇,一万一千余字。书中认为战争关系国家的安危,战胜则强立,战不胜则危亡。强调要以道取胜,重视对士卒的挑选和训练,还要赏罚分明。作战应“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就是构筑坚固的工事来坚定我军的斗志,制定严明的条令规范来团结全军上下,尽量避开敌人的正面锋芒,使他骄傲起来,引诱敌人东奔西跑,使其锐气耗尽,疲惫不堪,乘敌人没有准备的时候攻击他,在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打击他,通过长期持久的作战,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些论说,在中国军事史上有重要价值。 RZs0QxB5d3SbTWxV43IQUpQpMJbHnhi6e9uHxpB810qvdX4dWz4TakF+QuYh8G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