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记第十一
伯夷 叔齐

伯 夷 名允,字公信。

叔 齐 名智,字公达。

他们是商、周之际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南)国君的两个儿子。

原来,大禹登上帝位,分封炎帝的后代于绍列山,称为墨胎氏。成汤建商元年三月丙寅日,将墨胎的一支后裔析封于孤竹,成为一个小诸侯国。商朝后期,孤竹国君名初,字子朝,有三个儿子,伯夷为长,凭为次,叔齐最小。初临死前,叮嘱以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叔齐继任国君。父亲逝世后,叔齐却要将国君的位置让给大哥。伯夷说:“父亲的话不能违背。”于是逃走了。叔齐坚决不肯当国君,随后也逃走了。国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国君的二儿子凭立为新国君。

当时,殷纣王残暴无道,而西伯昌有尊老爱幼、仁德慈爱的美名,伯夷、叔齐想自己年纪大了,总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地,于是互相搀扶着向西跋涉,去投靠西伯昌。可惜,当他俩赶到周人聚居的岐山之南时,周文王已经逝世。儿子武王发正集结了部队,队前用专车放着木头牌位,写着“先考文王之位”,准备向东开拔,去消灭殷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车驷马的缰绳,磕头劝阻道:“父亲逝世了不好好安葬,却拿了兵器去打仗,这难道叫做孝顺吗?作为一个臣子,却去攻杀自己的君王,这难道叫做仁义吗?”武王的手下人想要杀掉他俩,被吕尚拦住了,说:“这是仁人啊!”扶着他俩让开了路。

武王灭了殷商,天下诸侯都拥戴周武王为天子。伯夷、叔齐说:“我们听说古代的士人,在社会安定时不逃避自己的责任,在社会混乱时不苟且偷生。如今天下大乱,周人用暴力夺得天子之位,我们不能迎合他,玷污了我们的清白。”感到当周的臣民是莫大的耻辱,决心不吃周人的粮食,就隐居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每天采集一种叫做薇的野豌豆充饥。俩人饿得快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诗里写道:“登上那个西山(即首阳山)呀,采集一些薇菜。用暴力去替代暴力,竟然不以为非!神农、虞、夏的时代一下子都没有了,可叫我俩到哪里去呢?唉,就要死了,命运怎么这样衰薄呀!”伯夷、叔齐弟兄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上。

评: 历史上很多名人对伯夷、叔齐发表过议论。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还说:“他俩要求仁爱并且得到了仁爱,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司马迁写《史记》,将《伯夷传》作为《列传》的首篇,并发表了大段的评论,指出:“人们常说,老天最公平,善人有好报。可是,伯夷、叔齐难道不是善人吗?他俩的命运为什么这样悲惨!人世间有多少善人不得善终、恶人却终身富贵安乐的事呀!我真弄不清楚,如果天道就是这样,那么,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唐人韩愈写文章,赞扬伯夷在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时候,还坚持自己的主见,特立独行,是千百年中唯一的圣人。毛泽东批评道:“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伯夷、叔齐的事迹之所以引起这么多的议论,最根本的在于他们的处世原则很特别,蕴藏有一种精神,就是坚持主见,不为世俗所左右。这种精神很不合时宜,在不同的时候可以产生根本不同的效果。比如他俩“耻食周粟”,说白了就是不与新政权合作,这就要看新政权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不与非正义的政权合作,当然是应该颂扬的。反之,不与正义的政权合作,则是应该批评的。古人是把伯夷、叔齐作为一种抽象精神的代表,因而不考虑武王伐纣的性质。 wiF5fjDm3I6IOeFp6zVTmDEGq2AeWbWzuboKfi73/tJyW/7dLuSClc6p0RYTZD7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