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金代前期在汉地的元帅府、枢密院、行台

一、 金代前期在汉地的元帅府

天会三年(1125)十月,金决策对宋开战。设置元帅府,以谙班勃极烈杲兼领都元帅,居京师。以移赉勃极烈宗翰兼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监,率西路军自西京入太原。以挞懒为六部路都统,宗望为南京路都统,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领汉军都统,率东路军,自燕山入河北,两路侵宋。此时,元帅府的设置并不完备。东路军统帅并未纳入元帅府的体制之内。四年,金再次对宋开战,遂以东路军统帅宗望为右副元帅。在攻克东京开封后,又于五年,以东路军将领六部路都统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南京路都统阇母为元帅左都监。始完备了元帅府主要成员的配置,即元帅及左右副元帅、左右监军、左右都监,共七员

北宋灭亡后,左右副元帅府成为包括燕京、西京两路在内的汉地的最高军政机构。它通过设在燕京、西京的两枢密院,来实现其对汉地的治理。天会八年扶植伪齐傀儡政权后,山东、河南、陕西、大名府等路,通过节制伪政权,实行间接治理,而对燕京、西京、河东、河北则由枢密院实行直接治理。天会六年,知燕京枢密院事刘彦宗去世。西路军统帅、左副元帅宗翰乘机并枢密院于云中,独揽治理全部汉地之权。十年,宗翰升任都元帅 ,权势达于顶峰。十三年,熙宗即位,任命宗翰为尚书令、领三省事。并以其心腹元帅左监军完颜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西京留守高庆裔为左丞,平阳尹萧庆为右丞,“以相位易兵柄”。数年后,数人并被剪除,宗翰亦愤闷而死,有力地打击了军功贵族集团 。十五年,废伪齐国。伪齐废后,金所设置的行台,管辖范围逐渐缩小。皇统元年(1141),以燕京路隶尚书省。汴京行台长期以来,仅管辖自宋收复的河南、陕西两地。熙宗逐步收回汉地的治理权,以巩固中央集权。元帅府的事权也逐渐缩小。天眷二年(1139),“诏诸州郡,不得从元帅府擅便签军,俟见里面走马使臣验认御书牌札,方许签发”。但此后宗弼长期以都元帅领行台事,并领西京及山后诸部族事 。应当说,彻底改变金初分地而治的状态,是在海陵天德二年(1150)。此时,“庶政为和,四方无侮”,天下承平,变战时体制为平时体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另外,此时海陵已决策迁都位于天下之中的燕京。定都燕京,则中央直接统治中原地区的条件已经具备 。是年,金“置统军司于山西、河南、陕西三路,以元帅府都监、监军为使,分统天下之兵”。并罢行台尚书省,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以都元帅兖为枢密使,左监军昂为枢密副使。并定制“枢密院听尚书省节制”。此后,“枢密院每行兵则更为元帅府,罢则复为院” 。统一政令于中央,全面地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二、 金初在汉地的枢密院

天辅六年(1122)底,金得燕京。循辽制立枢密院于广宁府,以总汉军 。但实际上,枢密院从设置之初,它的军事指挥权就受到了限制。七年四月癸巳,太祖在对追剿辽残余势力的都统斡鲁的诏书中就说得很清楚,“自今军事若皆中覆,不无留滞,应此路事务申都统司,余皆取决枢密院” 。知枢密院事的官员中,只有刘彦宗较多地参与了军事行动,但也侧重于民政。其本传言,知枢密院,“佐宗望军。宗望奏,方图攻取,凡州县之事委彦宗裁决之” 。因此,枢密院从设置之始,主要是治理汉地的民政 。天会二年(1124)五月,平定南京(平州)都统张敦固的叛乱后,枢密院移至平州。三年十月,金发动侵宋战争,宋知燕山府蔡靖降,枢密院又移至燕京。枢密院的权限依然是“凡汉地选授、调发租税,皆承制行之”

金对宋的入侵,分为东、西两路军。东路军由挞懒、宗望率领,自燕京进攻宋河北路,西路军由宗翰率领,自云中进攻宋河东路。为支持这场战争,金于燕京、西京两地建立两枢密院,金人呼为“东朝廷”、“西朝廷”,分别以刘彦宗、时立爱主院事。两枢密院的辖区,燕京枢密院应管辖东路军所攻克的平州路、燕京路以及河北西路。西京枢密院应管辖西路军所攻克的西京路、河东路。这从天会五年金《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 可得到印证,伪楚管辖原北宋的京畿路、京西路、京东路、陕西路 、河北东路、淮南路。伪楚辖区不含河东路、河北西路。因此,两枢密院所辖应是上述地区。

天会六年,刘彦宗病卒。七年,宗翰并枢密院于西京,以西京留守韩企先与时立爱同主院事 。十三年,太宗病卒,熙宗即位。熙宗即位后,立即着手打击以宗翰为首的军功贵族势力。他召都元帅宗翰及其心腹希尹、高庆裔等回朝,出任相职,以夺其兵权。因此,可能以此为契机,金将枢密院自宗翰的巢穴西京迁至燕京 ,是为燕京枢密院。当然,从治理合并后的华北汉地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政治、军事、经济,还是地理位置来衡量,燕京也都要优于西京。

天眷元年(1138)九月,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三年收复河南、陕西,复置行台于汴京 。天德二年(1150)十二月,罢行台尚书省。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以都元帅兖为枢密使,左监军昂为枢密副使。并定制“枢密院听尚书省节制”。此后,“枢密院每行兵则更为元帅府,罢则复为院” 。但天德以后的枢密院是中央最高本兵机构,与天眷以前的枢密院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三、 金代前期在汉地的行台

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废伪齐国,置行台尚书省于汴,是为汴京行台 。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廷决议以河南地与宋,次年三月正式移交,遂将行台迁至大名府、祁州。史言如此,但在移交河南后,行台已无辖区,实已结局。而祁州自绍兴元年(1131)秋以来实为金之元帅府所在地。 因此,天眷二年在祁州者,应为元帅府,而非行台。天眷元年九月,金改燕京枢密院为燕京行台,三年正月,以宗弼领行台尚书省事,五月复取河南、陕西地,行台复置于汴。天德二年(1150)末,罢行台尚书省

燕京行台时期,金以都元帅宗弼领行台尚书省,并明诏“诸州郡军旅之事,决于帅府。民讼钱谷,行台尚书省治之”,赋予其在汉地的行政事务全权 。河南、陕西收复后,行台迁至汴京,金以大挞不野为元帅右监军,守汴京,行元帅府事 [2] 。可能是行台设于汴京的缘故,河南路都统司置于归德府、许州,以阿鲁补、韩常为都统 。统军都监司则置于邓州,以独吉义为武胜军节度使、河南路统军都监 。时复设统军司,当是因河南为新复之地。天德二年,汴京行台罢。统军司自归德府移至汴京,又置转运司

天会十五年,汴京行台设置之初,时金管辖汉地的机构为汴京行台与燕京枢密院,因此,汴京行台的辖区应同于伪齐国。天眷三年,收复河南、陕西,复设汴京行台。此后,汴京行台应管辖河南、陕西、山东等路。史言,“移剌道本名按,宗室移剌古为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辟掌军府簿书,往来元帅府计议边事,右副元帅宗弼爱其才,召为元帅府令史”。检《金史·宗弼传》,宗弼为右副元帅在天会十五年,天眷元年已任都元帅,故废齐后元帅府仍管山东。而负责民政的汴京行台是受元帅府节制的,因此,山东路在民政方面实际上也是受行台管辖的。《金史·赵鉴传》载,鉴,“齐废,除知城阳军,改山东东路转运副使,摄行台左司郎中”,也可证明。但汴京行台的管辖地区当不包括河北西路。皇统初(1141),胡砺“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座,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河北西路运判胡砺与汴京行台平章政事高桢抗礼之事,表明河北西路不属汴京行台的管辖范围,因此,胡砺敢于对高桢行客礼,而高桢也无如之何 。以上两例表明复置后的汴京行台,仍然是贯彻“以河为界”的治国理念,因此,其辖区应同于伪齐国。汴京行台的辖区,后期较明确,应为河南路与陕西路。天德初(1149),金废汴京行台前夕,河中尹、左副元帅撒离喝自陕西入朝,海陵以撒离喝为行台左丞相兼左副元帅。“撒离喝至汴,诏谕行台右丞相、右副元帅挞不野无使撒离喝预军事。撒离喝不知,每事辄争之。挞不野诡曰:‘太师梁王以陕西事属公,以河南事属挞不野,今未尝别奉诏命。陕西之事,挞不野固不敢干涉。’” 挞不野之语,表明汴京行台仅管辖陕西、河南。这是熙宗一朝推行汉制、厉行中央集权政策、压制地方分权势力的结果。皇统元年,金“以燕京路隶尚书省”,应是这一政策的先声。河东、河北、山东、大名府路可能随后相继纳入中央直接管辖的范围。皇统元年仍然隶属于元帅府的“西京及山后诸部族” ,在天德二年废除元帅府后,应改隶枢密院。至此,金终于全面、彻底地结束了金初地方分治的局面。

河南路前身,当为汴京开封府(汴京路)、河南府路、归德府路,此为伪齐阜昌之制 。天会十五年,伪齐废,一府、二路(或三路)之置就无存在之必要,因此,并为河南路当在是年。伪齐时,陕西仍行用北宋六安抚司路之旧制。但皇统初“绍兴和议”成,金、宋两国疆界划定。皇统二年,金分陕西为京兆府、庆原、熙秦、鄜延四路

燕京行台仅存在于天眷时期,历时不过一、二年,非常短暂。它的前身为燕京枢密院,时值河南、陕西归属南宋,因此,其辖区应为除却河南、陕西两路的原燕京枢密院与汴京行台所管之汉地。《赵城洪洞水利碑》 中,言天眷元年至二年河东南路之水利纠纷,多次经由(燕京)枢密院和行台尚书省的事实,和上引皇统初胡励之事均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燕京行台的管辖范围应是燕京、西京、河东、河北、山东、大名府诸路。


[1] 《会编》卷八六《开封府募人 伪诏》。

[2] 《金史》卷七七《完颜宗弼传》、卷八〇《大 传》。 jnMSHtkjwDP5AloG07vNRvssQU6JxtxWhlrk6mJYijIB6EepAFEv8E4H/zMaae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