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趙秋谷所傳聲調譜

翁方綱小石帆亭著録二

前譜

方綱 按:此卷或云 前譜 漁洋 著, 後譜 秋谷 著。以愚考之, 後譜 秋谷 所爲也。今以 新城 所刻平仄論合觀之,愈見 新城 所刻,是 漁洋 真筆,而此爲 秋谷 無疑矣。故附録於此。

五言古詩
秦越人洞中詠 于鵠

扁鵲 拗字 仙處,傳是西南峯。 三平聲字。 年年山下人, 下句是律,上句第五字必平。 第三字平,亦拗以别律。 長見騎白龍。 上註言:凡下句是律之調如此,非謂此句,而此句亦非律也。 洞門黑無底, 拗句同律。 日夜惟雷風。 三平。 清齋將入時, 平。 戴星兼抱松。 拗律句,一本脱拗字誤。 拗在第一字仄,第三字平。 石徑陰且寒, 平。 地響知遠鐘。 古句。 似行山林 三平 外,聞葉履聲重。 上句不律,下句可律。 此句律。 底礙更俯身。 平。 上四字仄。 方綱 按:此句底乃低字之訛也,何以謂上四字仄耶。 漸遠晝夜 四仄 同。時時白蝙蝠, 律句。 飛入茅衣中。 三平。 行久路轉窄。 四仄。 静聞 平。 不平則爲律矣。 水淙 淙。但願逢 一人, 平。 自得朝天宫。 三平。

間有律句,即以古句救之。總之兩句一聯中,不得全與律詩相亂也。

息舟荆溪入陽羨南山遊善權寺呈李功曹 羊士諤

結纜蘭渚曉,紫嵓 岡。晏温值初霽, 二四平。 起句二四仄,得此句調甚協。 夫遶山河長。 三平。 獻歲冰雪盡,細 仄,在律詩則爲失調。 泉在路傍。行披松杉入, 四平。 激瀾横石梁。層閣表精廬, 律。 飛甍切雲翔。沖襟得高步,清眺極遠 三仄 方。潭嶂積 佳氣,荑英多 早芳。 二句律中拗,救句可用。 具觀澤 國秀,重使春心傷。 三平。 念遵煩 促塗, 與澤國句並拗律。 榮利騖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無何鄉。 三平。

方綱 按:此所舉五言二首,内以「聞葉履聲重」、「時時白蝙蝠」、「層閣表精廬」皆目爲律句,非也。又所謂拗律句、古句者,亦皆非也。凡爲古詩必無有意與律體相拗之理,其目爲似拗者,皆其極和諧處也。前卷已於七言詩具論其概矣。五言正變源流,則愚於下卷詳之。

又按: 二家皆 中唐 時詩人。而五言之作,上自 ,下及 ,音節因乎格調,格調因乎家數,家數因乎風會,淵流品藻,萬有不同,烏可執一時之體製,賅萬世之繩墨乎?自 漁洋先生 論五七言詩,大約以對句末三字疊峙三平,以見蒼勁,是固然已。相傳 秋谷 得緒論於 漁洋 ,及其筆之於書,抑又不屑墨守 漁洋 三平之式,故特於 貞元 之世,舉此三篇,稍於三平之調,潤澤大略,以爲五言之則,具在此矣。然 黄初 以降, 擅其精能, 以還, 杜陵 屹爲砥柱,多師以爲師,言豈一端已也。愚於此譜,信知是 秋谷 所自述,而非 漁洋 之原本爾。

七言古詩
西山詩和者三十餘人再次前韻爲謝 蘇軾

朱顔發過如春醅,胸中梨棗初未栽。丹砂未易埽白髮, 赤松 卻欲參 梅。 寒溪 本自 遠公 社, 拗律句。 白蓮翠竹依崔嵬。當時石泉照金像,神光夜發如 臺。飲泉鑑面得真意, 亦拗律。 坐視萬物皆浮埃。欲收暮景返田里, 亦拗律。 遠溯江水窮 堆。還朝豈獨羞老病,自歎才盡傾空罍。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風月清隅隈。我如廢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陰苔。數詩往復相感發,汲新除舊寒光開。遥知二月春江闊, 律句。 雪浪倒捲雲峯摧。石中無聲水亦静,云何解轉空山雷。欲就諸公評此句, 律句。 要識憂喜何從來。願求南宗一勺水,往與 湔餘哀。

和蔣夔寄茶

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 第五字平,第六字仄,便非律句。 扁舟渡江適 仄。此字不可輕用平聲。 三年飲食窮芳鮮。 此三字平,第四字必仄;如第四字平,則第六字必仄以救之。此法人多不知。 金虀玉膾飯炊雪, 拗律句。 海螯江柱初脱泉。臨風飽食甘寢罷,一甌花乳浮輕圓。自從捨舟入 東武 ,沃野便到桑麻川。翦毛胡羊大如馬,誰記鹿角腥盤筵。廚中烝粟埋飯甕,大杓更取酸生涎。柘羅銅碾棄不用,脂麻白土須盆研。故人猶作舊眼看,謂我好尚如當年。 沙谿 北苑 強分别, 拗律。 水脚一線争誰先?清詩兩幅寄千里, 上句雖不論,亦宜少拗乃健。 拗律句。此正謂第五字拗也。 紫金百餅費萬錢。 即六字仄,獨令末一字平,亦可。 吟哦烹噍兩奇絶, 拗律。 只恐偷乞煩封纏。老妻稚子不知愛, 拗律。 一半已入薑鹽煎。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死生禍福久不擇,更論甘苦争媸妍!知君窮旅不自釋,因詩 此二字不論 寄謝聊相鐫。

方綱 按:此條内云上句雖不論,又云此二字不論,此則顯然與 漁洋 之論不合。 漁洋 平仄論亦載此詩,每於第二字用平聲處,加以圈識,而此本則以出句爲不必論,徒然拈舉拗律等句而已。是則 秋谷 只記得 漁洋 所説對句末三字宜用三平之語,而於其他祕妙,概未及也。此惡可以冒爲 漁洋 手定之書乎?

又按:前卷 新城 所刻平仄論,雖亦只是 漁洋 偶然拈示人語,然於七言則已合 諸家各體略具其概矣。今 秋谷 所述 前譜 ,既稱得自 漁洋 ,而於五言止載 中唐 二篇,自 以及 三唐 皆所不事研求也;於七言止載 詩二篇,於 已下諸家亦皆不復參擇也。試與學人平心翫之,孰果 漁洋 之真本乎?

樂詞
正月 李賀

上樓迎春新春歸, 六字皆平。 暗黄 著柳宫漏 遲。薄薄淡靄弄野 六字皆仄 姿, 第七字用平,下句可律。 寒緑幽風生 短絲。 律句,第五字用平,少拗以叶之。 錦牀曉卧玉 拗字 肌冷,露臉未開 對朝 暝。官街柳帶不 拗字 堪折,蚤晚菖蒲勝綰結。

三月

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煞人。複宫深凝竹風起,新翠舞衿浄如水。光風轉蕙百 餘里,暖霧驅雲撲天地。軍妝宫妓掃 蛾淺,摇摇錦旗夾城暖。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 此二句亦宜少拗乃健。 謂二句俱律也。

方綱 按:此末二句自應諧和,方可收束。 秋谷 乃載此詩而議其不健,何也?嘗見 漁洋 手評 醉時歌 末句「生前相遇且銜盃」,云結似律甚不健 。此蓋先生一時未定之説,而 秋谷 所專服膺者爾。

五月

雕玉押簾額,輕縠籠虚門。井汲鉛華水, 律句。 扇織鴛鴦紋。 三平。 迴雪舞涼殿,甘露洗空緑。 第一句同,此二句皆拗律也。 羅袖從徊翔, 三平。 香汗滴寶粟。

七月

星依雲渚冷, 律句。 露滴盤中圓。 三平。 好花生木末, 律句。 衰蕙愁空園。 三平。 第三字不平,亦律句矣。 夜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 二句律。 僅厭舞 衫薄,稍知花 簟寒。 二句拗律。 曉風何拂拂? 律。 北斗光闌干。

九月

離宫散螢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律句。 月綴金鋪光脈脈,涼院虚庭空淡白。 二句亦律。 露華飛飛風草草,翠錦斑斕滿層道。 拗律。 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疎桐。 二句亦律。

十月

玉壺銀箭稍難傾, 律。 釭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羅幕, 拗律。 燭龍兩行照飛閣。珠幃怨卧不成眠, 律。 金鳳刺衣著體寒。 第五字仄,與拗律少異。 長眉對月鬭彎環。 律。

方綱 按: 李長吉 河南 府試 十二月樂詞 ,在 長吉集 中之一體,元自諧合 。顧欲舉古今七言詩式,甫載 東坡 二篇而遽及於此。姑勿論 諸大家正聲正格皆未之及,即以 旁及諸作者,音節之繁不一,豈能遍悉舉隅,而僅載 長吉 之樂詞,是惡足以程式後學乎?即如其後卷 續譜 ,於長短句雜言則先載 任華 一篇於 蜀道難 之前,於「 柏梁 體」則先載 陸渾山火 箜篌引 之前,亦可謂失倫矣。愚非敢妄議前人,第以古詩平仄,學人知者既少,今欲指陳以爲準式,則絲毫不可紊者也。今故於 秋谷 前譜 全載其五七言數篇,略論其概;而於其 後譜 續譜 ,第載其題目,亦爲略言其概。俾學人知其譜之不可爲據,而益潛心翫索古人之作,庶幾實有心得也?

後譜

五言古詩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塔 岑參

無一聯是律者。平韻古體,以此爲式。

方綱 按:此内所注出律句,皆可不必也。且所云無一聯是律,爲古體之式,抑又過泥之論耳。説見愚所撰後卷。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王維

末二句入律, 盛唐 人時有之。

方綱 按:末二句諧者,亦視全篇音節到此不得不然耳,豈必僅 盛唐 有之哉?

青谿

近體有用仄韻者。仄韻古詩,卻自不同,只在粘聯及上句落字中細玩之。

方綱 按:此條所論最合,學者宜熟復焉。

秋登萬山寄張五 孟浩然

平平仄平仄,爲拗律句,乃仄韻古詩下句正調也。

方綱 按:此條亦極是。但於篇中注出律句,拗律句爲非是耳。故删去其所圈記之詩,而獨存其評。

夏日南亭懷辛大

開元 天寶 之間,鉅公大手,頗尚不循 之格。至 中唐 以後,詩賦試帖日嚴,古近體遂判不相入。然 盛唐 諸公詩,亦無四句純律者,今人不得藉口也。

方綱 按:此條亦未嘗不是,但總是有心與律相異耳。有心與律相異,而不深求古詩所以抗墜抑揚之故,則終於不得其解也。故愚意惟欲講古詩音節上下合拍相生相應之所以然,則自然合節矣,不必注出律句、拗律句等式,致滋拘閡也。

七言古詩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 通首在此二字著眼。 山水壁畫歌 李白

末句亦是仄韻,七言古詩正調也,與五言同。

方綱 按:此篇内注云:九字句只以下七字爲主。雖如此説,然究竟上二字「若」「如」亦相乘除。即如 詩云:「皎如一段清冰出萬壑,置在迎風露寒之玉壺。」其上二字「如」「在」亦相乘除也。

夢遊天姥吟留别

方綱 按: 扶風豪士歌 夢遊天姥吟 二篇,雖句法音節極其變化,然實皆自然入拍,非任意參錯也。 秋谷 豪士篇 但評其神變,於 天姥篇 則第云:「觀此知轉韻元無定格。」正恐難以示後學耳。

樂遊園歌 杜甫

方綱 按:此篇内於「拂水」以下六句,注云:「純用律調六句,卻妙絶。」然實未言其所以然也。「卻憶」句轉調而下,乃是句句拍節出之,初不必目爲律耳,其法只在「皇天慈」句以三平峙其後,故八句皆第一字仄,而益見諧和也。顧乃第於「聖朝」句第一字云:「可平。」似尚未圓此旨。

渼陂行

轉韻格調,已盡於此。

方綱 按:此首乃轉韻中之重規疊矩者,若謂轉韻之理盡在於此,固無不可;然古人轉韻之格,其變無方,豈可以一言概之?

丹青引

方綱 按:此等大篇,豈可以律句拗句等語泥之?愚有説詳後卷。

寄韓諫議注

此平韻不轉格也,妙不板排。

方綱 按:平韻不轉,即一韻到底之格也,第以不板排爲妙乎? 元遺山 云:「藩籬如此亦區區。」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 韓愈

古詩平韻句法盡於此中。 柏梁 句句用韻,雜律句其中,猶不用韻之句,偶入律調,以下句救之也。此篇各種句法俱備。然中有數句,雖是古體,止可用於 柏梁 。至於尋常古詩,斷不可用;轉韻尤不可用,用之則失調矣,當細辨之。如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是也。又如平平平平仄平平,亦當酌用之。轉韻中不宜,以其乖於音節耳。

方綱 按:此二條所論皆是。但謂:古詩不用韻之句偶入律調,下句救之。此説尚過泥。古人作詩無一字不諧宫商,即其偶然似律之句,皆係必應如此,並非不得已姑著此句,而尚煩下文出救兵以解之,則是上句已先自蹈於踰閑,而又自爲彌縫其闕,無此理也。蓋一云救,必已有病而後救之,苟上句之不愆,奚下句之待救?若然則無怪前卷 新城 刻本内 阮亭先生 云:間有雜律句者,究亦小疵也。即是此一種議論, 秋谷 所以有救之一説,不知此特 漁洋 偶然一時未定之論,不可以爲據也。

此内又云:古詩平韻句法盡於此。此亦尚未然。蓋若論平韻句法,未可但於「 柏梁 體」求之也。且即以一層言之,七言古詩多以上四下三爲句法,而此首卻有上三下四者,凡二句,「溺厥邑囚之 崑崙 」,「雖欲悔舌不可捫」是也。此則七言句法之變,而卻不注出,何也?

石鼓歌

方綱 按:此篇愚有説,詳後卷。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

押韻強穩,開 人法門。

方綱 按: 詩如此者甚多, 人自學此耳,豈必云開其門乎?

韓碑 李商隱

七言古不轉韻平聲格已盡矣,仄韻可推。

方綱 按:此篇謂平韻之格已盡,似矣,然於「詠神聖功」「功」字平聲,則尚未論及也。愚有説,詳後卷。

齊梁體
和杜麟臺元志春情 沈佺期

嘉樹滿中園,氛氲羅秀色。不見 不粘上句 仙山雲,倚琴空太息。沉思若在夢,緘怨似無憶。青春 不粘上句 坐南移,白日忽西匿。峨眉 不粘上句 返清鏡,閨中不相識。 末二句古體,亦與古詩相入。

方綱 按:此篇所注出不粘者皆是也。其云:「末二句古體,亦與古詩相入。」則古體古詩奚别焉?

宿東亭曉興 白居易

温温土爐火,耿耿紗籠燭。獨抱一張琴,夜入東齋宿。 折腰。 窗聲度殘漏, 此句卻粘不折腰,正調。 簾影浮初旭。頭癢曉梳多,眼昏春睡足。負暄簷宇下, 第五字用仄。 散步池塘曲。南鴈去未迴,東風來何速?雪依瓦溝白, 第五字仄。 草繞墻根緑。何言 不粘上句 萬户州?太守常幽獨。

若上句末字平及下聯與上聯相粘,便是仄韻律詩矣。

方綱 按:此首之論亦是,但前篇以「 體」標目,卻不可以概此。

邊笳曲 温庭筠

朔管迎秋動, 末字仄。 雕陰 鴈來早。 上郡 不粘 隱黄雲, 天山 吹白草。嘶馬 不粘 渡寒磧, 末字仄。 朝陽照雪堡。 江南 戍客心,門外芙蓉老。

晴雲 李商隱

緩逐煙波起,如妬柳綿飄。故臨飛閣度,欲入迴波銷。 三平。 縈歌憐畫扇,敞景弄柔條。更奈天南位, 牛渚 宿殘宵。 次句與末句上下不粘,只本句調。

方綱 按:此二首所論俱是。

半格詩

方綱 按:此三字標目非是,應删去。

小閣閒坐 白居易

閣前竹蕭蕭, 第五字平。 閣下水潺潺。 律句。 拂簟卷簾坐,清風生其間。 五字平。 静聞新蟬鳴,遠見飛鳥 可平。 惟此詩此字以獨仄見律。 還。 以上古體。 但有巾挂壁, 第五字仄,古句。 而無客叩關。 二疏 返故里, 第五字仄。 四老 歸舊山。 古句。 吾亦適所願, 第五字仄。 求閒而得閒。 後六句 。 第二字上下粘,末字上下諧。

方綱 按:此篇所注出律句、古句、古體、「 體」,皆拘泥不可據也。「遠見飛鳥還」「鳥」字必仄,斷無此字可平之理。 秋谷 但泥於所聞 漁洋 三平之説,而不知此句音節之不同也。此句若末三字三平,則以下音節皆轉不出矣。

又按: 白香山 集中所云半格詩者,謂此卷中半是格詩也。此乃以半格二字聯讀,作體格之標目者,誤也。

又按: 秋谷 此譜内附論律詩平仄,今本不應置論,惟是中間有不可不説者: 早梅 七律起句,「東閣官梅動詩興」句,注云:起句即拗,今俗云必拗第三句者,非也。按此種句法,不過以第五第六兩字平仄互换,乃古人之正格,元不得云拗,且又何處有俗云必拗第三句之説?此皆不可爲據。 「所思」七律下評云:此種詩不可不學,不可專學;不學則無格,專學則滑矣。此條實不可解。至其謂:絶句始於 六朝 ,元非近體,後人誤以爲絶律。此自是正論,附識於此。

又有所謂 續譜 者,前載 曹植 怨歌行 七解,謂:樂府惟 中著解者多,大約不著解者通爲一章,意句不得重複,前後綰應森細,著解者詞意循環相生,宜檢 郭茂倩 樂府詩集 。此條之論皆是。次載 任華 杜拾遺 一首,謂:雜言只在末四字中尋筋節。又云:雜言既無定局,字句多寡長短,皆可任意。按: 任華 此詩,本不可舉以爲式。而所謂末四字者,既無定則,又云皆可任意。此豈可以示後學乎?又載 蜀道難 一首、 箜篌引 一首,於 蜀道篇 既無所闡發,於 箜篌篇 則謂與 陸渾山火 句法相同,其假借處亦同。按: 箜篌篇 陸渾篇 之前,乃反載於 續譜 ,已失先河後海之義。又謂其假借處亦同,此篇内句法,豈得目爲假借乎?愚於後卷詳之。 k8ZTU9lhaveUgFvGQwKo08vKvu9tBiR/ONoQynQFPgxyULY2ACPZT7C6/PV/POX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