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饒先生的琴學研究與藝術創作

饒宗頤先生的琴學研究,知見有以下九篇文章,依先後發表時次序列如下:

(1) 1958年選堂叢書(五)——《楚辭與詞曲音樂》中的第四節“《楚辭》與古琴曲”、附録一“《離騷》勞商辨”、附録三“《楚辭》琴譜舉例”;

(2) 1960年《宋季金元琴史考述》;

(3) 1974年《古琴的哲學》;

(4) 1987年《説琴徽——答馬蒙教授書〈斅學集〉》;

(5) 1989年《説 ——兼論琴徽》;

(6) 1997年《三論琴徽》;

(7)  1998年《再談〈七發〉“ ”字》;

(8) 2000年《涓子〈琴心〉考——由郭店雅琴談老子門人的琴學》;

(9) 2001年《敦煌〈悉曇章〉與琴曲〈悉曇章〉》;

由以上諸篇文章的撰寫和發表時間,大略可以窺探饒先生治學之興趣與途徑。如“《楚辭》與古琴曲”一節主要蒐羅後世從《楚辭》衍生而來的琴曲,闡明“自唐以後琴曲以《楚辭》作題材的,爲數不止十操,大抵表現怨悱蒼涼之音”。 先生從治《楚辭》學而延伸至琴學,庶幾可見學科領域之交叉研究,是先生一貫之治學風格,亦開闢了琴學研究之新方向。

又如《宋季金元琴史考述》長文,考訂宋末至金元間琴人琴學諸事,補正琴學之疏漏,有功學林。其中關於徐雪江之考訂,尤見饒先生治學前後遞進之工夫和鍥而不捨之精神。1958年,饒先生在“《楚辭》與古琴曲”論述《楚辭》相關琴曲第二《澤畔吟》時云:

此曲作者雪江,據張炎《詞源》下云:“近代楊守齋神於琴,故深知音律,有圈法周美成詞;與之遊者,周草窗、徐雪江、奚秋厓、李商隱。”……雪江未詳……守齋、水雲都是琴學大師,徐雪江跟他們來往,當然亦精於琴理,這首《澤畔吟》無疑是他所作的……

此處關於《澤畔吟》琴曲作者雪江之生平,饒先生當時未能查考。1960年饒先生撰寫《宋季金元琴史考述》第九節“浙譜與徐門琴學之流衍”時,引述《浙江通志》(一九六方技上)引成化《四明郡志》的文字記載,得出“詵子曾祖宇及父夢吉,並以琴名,宇即與楊守齋酬唱之徐雪江也”。 徐宇,號雪江及其籍貫、家世、交遊等考訂,先生念念不忘,至此終於完成,足見治學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他如《古琴的哲學》一文,從琴與生活、鳴廉、雅頌、琴德、性命、琴心、移情、境界、瑜伽及無弦琴等歷史、社會、形器、心性各層面論述,闡述考訂精審。其中第九節“琴的境界(太清與正靈)”開首謂“惟太倉徐谼(青山)著《琴況》二十四篇……有點像司空圖的《詩品》,真趣妙境,於是乎在”。 先生文章非以此爲題申論,然僅一句“有點像司空圖的《詩品》”,已具畫龍點睛之筆。2008年,筆者撰寫《論〈谿山琴況〉與〈二十四詩品〉之關係》時曾云:“博學通才如饒宗頤教授,金石文史書畫音樂詞章等各方面人文領域論著等身,然限於精力時間,亦無暇就此一細小問題進行專文論述。” 自以爲得前人所未曾想,殊不知饒先生早已在1974年點及此題,而今因爲撰寫此文始悉,倍覺羞赧。古人云:“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黄”,誠然!

《古琴的哲學》第二節,曾引述《淮南子·修務訓》時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復徽”。1987年,先生撰寫《説琴徽——答馬蒙教授書〈斅學集〉》據此條記載云:“此處所見徽字,向來琴家無不視爲琴徽出現最早之資料……” 又徵引其他文獻記載,論説詳明。文發表後,吸引琴學學者參與討論,先生於1989年又從文字、聲律、版本、校勘、器形、考古、思想諸方面撰寫《説 ——兼論琴徽》長文回應。 數年後,又刊《三論琴徽》一文,從敦煌文字、《文選》版本等論證漢代實有琴徽。1998年,又撰文《再談〈七發〉“ ”字》刊出,從文字與訓詁學論述,是爲先生“四論琴徽”之作。漢代琴徽之論,至今雖無考古實物證明,然據古代文獻記載,彼此當已有徽無疑。先生爲明學林視聽,不得已而再四辯之。

其餘兩篇《涓子〈琴心〉考——由郭店雅琴談老子門人的琴學》、《敦煌〈悉曇章〉與琴曲〈悉曇章〉》則從考古出土文物、歷史文獻、敦煌文獻、梵學等進行論述,亦能一新學林耳目,皆前人之未及論説。

2001年,饒宗頤先生發表《敦煌〈悉曇章〉與琴曲〈悉曇章〉》以後,便不再撰文作琴學之研究,鄧偉雄博士《琴韻筆情》曰:

饒宗頤教授可以説是“少好雅琴,久忘在御”,50年代初來港之後,對古琴更是情有獨鍾。他不僅時常彈奏,而且對古琴的研究也發表過不少論文,至於與古琴有關的詩詞,也創作不少。他對古琴有着很深刻的研究,而且能把古琴之道融入到書畫之中。他曾經步長春真人青天歌韻,寫了一首論書的長詩,至於以古琴意境來作的山水,更是爲數甚多……根據饒宗頤教授説,他現在因爲年紀關係,所以只能彈無弦琴了……

圖十一 饒宗頤作水

饒先生因爲年齡和指力的原因,已有約十餘年不彈琴了,近年先生居所擺設裝置,仿效五柳先生懸琴吟無弦之韻。至於饒先生步長春真人青天歌韻一詩,姜伯勤先生《論宗頤琴心》已有詳細論述,不再贅言。

饒先生關於古琴之書畫藝術,已出版有《弦韻琴心——饒宗頤古琴書畫作品選》,其中收録法書作品58件,繪畫作品24件,琴器文玩17件。茲舉例《平沙落雁》以見饒先生繪畫之意境。

先生此幅畫作於1991年,上題舊作詞《淒涼犯》“冰弦漫譜衡陽雁”一闋,未録原作《序》文——記購得“萬壑松”琴事。法書下以快筆染黛緑横掃作遠青山狀,兼染淺赭,中略作沙洲静草,點畫數隻落雁款款而來,最下方以重色作沙洲灌林草木狀,不作水而水自流動。尤以落雁簡筆,不具詳形而最富傳神。全畫構圖不著繁墨,寥寥數筆或抹或染,或點或渲,已傳筆墨之趣於象外。

畫圖與詞前半闋描寫“西風野日蕭瑟。草衰塞外,霜飛隴上,兩三邊角”的一派塞外秋色景象相合,確是詞以畫見,畫意詞述。饒先生繪製此畫時已75歲高齡,無論文、學、書、論、識、見、筆、墨,俱入化境,故筆與畫俱能得簡約清趣。 9nx/nDliF5Lzbc8zxvZ1zzIuF6J7WaFm+0PkMWJMMrqiPrQ/g5nYU344dUh9H9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