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淳祐庚戌之春,創新寺於西湖之積慶山,改九里松舊路,輪奂極其靡麗。至壬子之夏始畢工,穆陵宸翰賜名顯慈集慶教寺,命講師思誠爲開山教主。既而給賜貴妃閻氏爲功德院,且賜山園田畝,爲數頗多。建造之初,内司分遣吏卒市木於郡縣,旁緣爲奸,望青採斫,鞭笞追逮,雞犬爲之不寧。雖勳臣舊輔之墓,皆不得而自保。或作詩諷之曰:“合抱長材卧壑深,于今惟恨不空林。誰知廣厦千斤斧,斵盡人間孝子心。”其後恩數加隆,雖御前五山亦所不逮。一日,忽於法堂鼓上有大字一聯,云:“浄慈、靈隱、三天竺,不及閻妃兩片皮。”於是行下天府緝捕,歲餘,終不得其人。 《癸辛雜識》别集下。《古杭雜記詩集》卷四。《宋詩紀事》卷一百。
2 淳祐十年,上爲閻貴妃建功德寺於九里松,名顯慶寺,殿宇壯麗,甲於靈隱、天竺。臺臣交章謂:“興土木之工,費國家財用,請節浮費,以備軍儲。” 《宋季三朝政要》卷二。
3 閻妃以特旨奪靈隱寺菜園,建功德寺。住持沖凝絶,退院示衆云:“欲去不去被去礙,欲住不住被住礙。渾不礙。十洲三島鶴乾坤,四海五湖龍世界。” 《隨隱漫録》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