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明楊太后養母張夫人善聲伎。隨夫出蜀,至儀真長蘆寺前僦居。主僧善相,適出見之,知其女當貴。因招其父母飯,語之故,且勉之往行都,當有所遇。以無資告,僧以二千楮假之,遂如杭。或道之入慈福宫,爲樂部頭。后方十歲,以爲則劇孩兒。憲聖尤愛之,舉動無不當后意。有嫉之者,適太皇入浴,儕輩俾服后衣冠爲戲,因譖之后。后笑曰:“汝輩休驚,他將來會到我地位上在。”其後茂陵每至后所必目之,后知其意。一日内宴,因以爲賜,且曰:“看我面,好好看他。”……既貴,恥其家微,陰有所遺,而絶不與通。密遣内璫求同宗,遂得右庠生嚴陵楊次山以爲姪。既而宣召入見,次山言與淚俱,且指他事爲驗,或謂皆后所授也。后初姓某,至是始歸姓楊氏焉。次山隨即補官,循至節鉞郡王云。 《齊東野語》卷十。
2 楊皇后,忘其姓氏,或云會稽人。其母張氏,舊隸德壽樂部,以久次出適於外,隨夫至儀真,僦居長蘆寺前。寺僧善相,謂張氏宜有貴女,勸之仍還行都。一日奏樂,孝宗以爲不諧,中貴人奏:“老舊者得旨嫁出,今皆新習,乞使已出者通籍内廷,新故參教。”上可之。自是張氏復還樂部,時后在姙數月矣。及期乞歸外館,憲聖曰:“第令産仙韶院何害?”遂誕后東朝禁中。三日洗兒,憲聖臨視,戲祝云:“長汝福禄及吾。”自是養於宫中。既久,新樂純熟,所生母與儔侣俱還民間,后在楊才人位下,年十歲,爲則劇孩兒。及長,以琵琶隸慈福宫,舉動無不當太后意者。有嫉之者,適太后入浴,儕輩俾服后衣冠爲戲,因而譖之太后。太后笑曰:“汝輩休驚詫,他日自會服此。”寧宗以嘉邸踐祚於東朝,爲重華承嫡,主喪。一日,朝長信,偶酒溢盥手,后奉匜以前,帝悦而洒之,自是得幸,常至帝所。久而憲聖知之,幾欲鞭朴,大璫王去爲力救之,曰:“娘娘當以天下畀孫,一婦人何足惜!且此事不可使外人知也。”長信雖少解,然終不恝然,謂王:“且使楊氏寄汝家,候駕返南内,却復之。”故后暫居去爲家,而去爲之子瑜因得幸。及皇陵事畢,楊后復還長信,上眷念殊厚,然莫能得之。韓后既薨,所幸宦官王德謙將詣於東朝,憲聖語曰:“乃翁欲吾堂前一人,尚不與之。”德謙頗黠,則奏:“臣非不識去就,敢窺數娘娘嬪御?今大内如楊美人者亦不乏,臣所私見,蓋以皇后近上升,後宫雜進無序,苟得一人,自陛下處賜與官家,則衆人方帖伏。甚於保愛上躬,爲宗社大計。”憲聖稍悟,曰:“爾言亦有理。”德謙知有間可乘,又使中貴人儳和,以爲娘娘尚未見玄孫,而楊氏相命宜子,浸潤鼓扇,崇福遂以賜寧宗。 《西湖游覽志餘》卷二。《宋稗類鈔》卷四。
3 慈明太后,越人也。善通經史,能小王書。母張夫人,以樂部被憲聖幸,後以病中歸李氏,死葬西湖小麥嶺下,地名放馬場。憲聖常因樂部不協,顧左右曰:“我記得張家,今安在?”左右對曰:“已死矣。有女頗聰慧。”憲聖念張氏,故召后入,時年十一二。嘗寘憲聖側,宫中謂之“則劇孩兒”。及既長,寧皇侍宴長樂,目后有異,而重於自請。憲聖知其意,遂宴寧皇而賜之,曰:“做好看待,他日有福。” 憲聖精於五行。 由此遂正六宫之位。慈明所以報憲聖者,既無不至,閣子内揭帖圖則吴氏之宗枝也,居則指姓名以問左右曰:“這箇有差遣也未?”每遣景獻諭時相,凡除授必先吴氏而後其家。先是,后葬其母於群宫人塚。……葬張夫人處,蓋天造地設,非人力所及。山自南高峯爲岡阜,至夫人壠忽踊去,若龍昂首爲嶺。春陽發達,夫人墳有物若鍾乳結成甓,淵泉環繞,源出百里。 《四朝聞見録》丙集。《南宋雜事詩》卷五。
4 韓成恭上仙後,後宫爲上所眷者,今長秋與婕妤曹氏耳。時欲繼立椒塗,二黨交進。曹有姊妹,通籍禁中,皆爲女冠,賜號虚無自然先生者,左右街都道録者皆厚於韓侂胄,或謂亦與之暱。韓侍禁中,時多在曹位,故鑄金之際意自輕重。然曹罕術,今長秋能挾數以御之,且上意專在楊,韓密間之,未能奪也。……各設席以邀羊車,欲決此舉。二閣皆同日,今長秋故遜曹使朝飲,而己飲於夜,曹不寤也。逮旰,酒甫一再行,曹未及有請,則楊位已奏恭肅帝輦矣。奏趣重疊,上起,洎至楊所,則自從容,且遂留寢,故能舐筆展幅以請奎章。上即書“貴妃楊氏可立爲皇后”,付外施行,而長秋復進筆,乞又書其一,付其兄次山,逮曉雙出之。中貴所齎者未至省,而次山已持御筆自白廟堂矣。蓋后慮韓匿上批,事或中變,故兩行之,使不可遏耳。 《朝野遺記》。《宋稗類鈔》卷四。
5 見韓侂胄33。
6 王妙堅者,本興國軍九宫山道嫗也。居常以符水呪棗等術行乞村落,碌碌無他異。既而至杭,多游西湖兩山中。一日,至西陵橋茶肆少憩,適其鄰有陳生隸職御酒庫。其妻適見之,因扣以婦人頭
不可疎者,還可禳解否,嫗曰:“此特細事。”命市真麻油半斤,燒竹瀝投之,且爲持呪,俾之沐髮。蓋是時恭聖楊后方誅韓,心有所疑,而髮
不解,意有物出示,以此徧求禳治之術。會陳妻以油進,用之良驗,意頗神之,遂召妙堅入宫,賜予甚厚,日被親幸。且爲創道宇,賜名明真,俾主之,累封真人。同時有黄冠易如剛者,嗜酒誇誕,薄知其事,欲以奇動。於是以黄絹方丈帚書大符以進。后大喜,賜予亦渥,後住太乙東宫。
《齊東野語》卷十。《西湖游覽志餘》卷二。
7 天寶間,楊貴妃寵盛,安禄山、史思明之作亂,遂有楊安史之謡。嘉定間,楊太后、史丞相、安樞密亦有楊安史之謡。 《貴耳集》卷下。
8 穆陵初年,嘗於上元日清燕殿排當,恭請恭聖太后。既而燒烟火於庭,有所謂地老鼠者,徑至大母聖座下,大母爲之驚惶,拂衣徑起,意頗疑怒,爲之罷宴。穆陵恐甚,不自安,遂將排辦巨璫陳詢盡監繫聽命。黎明,穆陵至陳朝謝罪,且言内臣排辦不謹,取自行遣。恭聖笑曰:“終不成他特地來驚我,想是誤耳,可以赦罪。”於是子母如初焉。 《齊東野語》卷十一。
9 楊氏,寧宗皇后妹,時稱楊妹子。書法類寧宗,馬遠畫多其所題。往往詩意關涉情思,人或譏之。 《書史會要》卷六。《宋詩紀事》卷八十四。
10 楊妹子,乃宋寧宗恭聖皇后妹,其書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令題詠,余曾見馬遠《松院鳴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云:“閒中一弄七絃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澹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静,竹樓深,夜沈沈。清風拂軫,明月當軒,誰會幽心。”詞寄《訴衷情》。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縹緗。 《韻石齋筆談》卷下。《南宋雜事詩》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