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憲聖嘗從上航海,倏敵騎數十輩掩至,欲拏御舟。后徐發一矢,其一應弦而倒,餘悉引去。高宗重於視師之役,后苦諫,必往,至跪奏曰:“若臣妾裹尺五皂紗,必須一往。” 《四朝聞見録》乙集。《南宋雜事詩》卷二。《宋詩紀事》卷一。
2 憲聖初不以色幸,自渡南以來,以至爲天下母,率多遇魚貫以進,即以疾辭。思陵念其勤勞之久,每欲正六宫之位,而屬以太后遠在沙漠,不敢舉行。上嘗語憲聖曰:“極知汝相同勞苦,反與後進者齒,朕甚有愧。俟姐姐歸, 謂太后。 爾其選已。”憲聖再拜,對曰:“大姐姐遠處北方,臣妾缺于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纔一思之,肚裏淚下。臣妾誠夢不到此。”上爲泣下數行,愈以后爲賢。暨太后既旋鑾馭,以向嘗與憲聖均爲徽宗左右,徽宗遂以憲聖賜高宗,太后恐憲聖記其微時事,故無援立意。上侍太后,拜而有請曰:“德妃吴氏,服勞滋久。外廷之議,謂其宜主中饋。更合取自姐姐旨。”太后陽語上云“這事由在爾”,而陰實不欲。上遂批付外廷曰“朕奉太母之命”云云,“德妃吴氏”云云,“可立爲后”,后遂開擁祐三朝之功云。 《四朝聞見録》乙集。《西湖游覽志餘》卷二。
3 憲聖既贊高宗立普安,遂定大統之寄。高宗登遐,憲聖獨處北宫,春秋浸高,孝宗以不得日侍定省爲歉。及内禪光皇,實憲聖所命,孝宗遂得日奉長樂宫,極天下之養,盡人子之歡。宫去東園最近,旬浹間,即恭請憲聖臨幸。屬芙蓉臨池秀發,遂白憲聖,請登龍舟,撤去欄幕,卧看尤佳。憲聖欣然從之。先是,高宗經始東園,蓋恐頻幸湖山,重爲國費,故園去東門百步而遥,落成之頃,俱憲聖駕幸。有一門逕通小東園,多柏。上與憲聖相視而泣,連稱“相似、相似”。時幸園中,獨不至此。左右疑與故京宫苑有適似者,故重爲之感傷。 《四朝聞見録》乙集。
4 德壽在南内,壽皇奉親之孝,極盡其意。德壽好游樂,壽皇一日醉中,許進二十緡。久而不進,德壽問吴后:“北内曾許進二十萬緡,何不進來?”吴后云:“在此久矣。偶醉中奏,不知是銀是錢,未敢遽進。”德壽云:“要錢用耳。”吴后代進二十萬緡。壽皇感吴后之意,調娱父子之歡,倍四十萬緡以獻。本朝女后之賢,皆類此也。 《貴耳集》卷上。
5 見宋孝宗35。
6 見楊后1、3。
7 見宋寧宗1。
8 憲聖既御簾政,則戒〔吴雲壑〕公曰:“垂簾非我志也,不比大哥在時。 謂孝宗。 汝輩自此少出入,庶免干預内廷之謗。”其嚴待家人如此。 《四朝聞見録》乙集。
9 憲聖后在慈福,慶元丁巳,朝廷方卜郊,而后不豫,始猶自强起,曰:“上始郊,不可以吾故溷齋思。”敕左右勿奏。十一月乙巳,還御端門,肆眚竣事,趣駕至宫,而大漸矣。先是旬日忽寢疾,侍醫進藥,輒却之。咸請其故,喟然曰:“吾壽八秩,而以醫纍人耶?”意懲王涇之得罪也。 《桯史》卷九。
10 見宋高宗83。
11 初,皇后嘗臨《蘭亭》帖,逸在人間。太傅醴泉觀使咸寧郡王韓世忠以錢百萬得之,識者以爲真修禊所書,世忠表而獻之。上徐驗璽文,乃知爲中宫異時臨本。是日以賜保康軍節度使吴益刊之於石。 《皇朝中興紀事本末》卷六十六。《南宋雜事詩》卷四引《中興小録》。
12 憲聖在南内,愛神怪幻誕等書。郭彖《暌車志》始出,洪景盧《夷堅志》繼之。 《貴耳集》卷上。
13 憲聖太后喜清儉,令後苑進生菜,必採牡丹花片和之。又收楊花爲鞋襪、毡褥之屬。 《南宋雜事詩》卷三引《山家清供》。
14 宋憲聖后每治生菜,必於梅花下取落花雜之。 《南宋雜事詩》卷四引《群芳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