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顯仁本會稽人。紹聖間,蘇丞相頌致仕,居丹陽,有老婢韋,出家爲尼,嘗給事蘇相,其妹即顯仁也。初
登頌榻,通夕遺溺不已,頌曰:“此甚貴,非此能住,宜擕以入京。”會哲宗擇室女二十,分賜諸王,顯仁在選,入端王宫。暨即位,纔一幸而生太上。
《南宋雜事詩》卷七引《南宋相眼》。
2 初,皇太后與喬貴妃皆在鄭皇后殿中,相叙爲姊妹,約先遭遇者當援引。既而貴妃先遭遇,遂薦太后,太后亦得幸,故二人相得甚歡。徽宗北狩,二人皆從。及金人欲還太后也,……貴妃乃舉酒以勸太后曰:“姊姊此歸,見兒郎,爲皇太后矣。宜善自保重。妹妹永無還期,當死於此。”太后慟哭,貴妃亦哭。太后舉手接杯欲飲,貴妃一手執杯而復縮,以一手止之曰:“未可,妹妹更有一語。”太后曰:“如何?”貴妃曰:“姊姊到快活處,莫忘了此中不快活。”太后曰:“不敢忘今日。”貴妃方授杯,太后執杯飲釂,大哭不止,天眷之在旁者皆哭。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十一。《南宋雜事詩》卷一。
3 太后未知主上即位,嘗用象戲局子裹以黄羅,書康王字貼於將上,焚香禱曰:“今三十子俱擲於局,若康王字入九宫者,主上必得天位。”一擲,其將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太后手加額,喜甚。臣下拜,即奏,徽廟大喜,復令謂太后曰:“瑞卜昭應異常,便可放心。卿等可賀我。” 《北狩見聞録》。《揮麈後録》卷二。《宋稗類鈔》卷一。
4 和議成,顯仁后將還,欽廟挽其輪而蹛之曰:“第與吾南歸,但得爲太一宫主足矣,他無望於九哥也。”后不能却,爲之誓曰:“吾先歸,苟不迎若,有瞽吾目。”乃升車。既至,則是間所見大異。不久,后失明,募醫療者莫能奏効。有道士應募,中貴導之入宫,金鍼一撥,左翳脱然而復明。后大喜曰:“吾目久盲,得師重朗,更煩終治其右,報當不貲。”道士笑曰:“后以一目視足矣,以一目存誓可也。”后惕然起拜曰:“吾師聖人也,知吾之隱。”設几而留謝之,皆不答,方啜茶,遽索去。后固詢其報德萬一者,謾曰:“太后不相忘,略修靈泉縣朱仙觀足矣。”拂衣即出。……后王剛中帥成都,而得旨東朝,圖朱仙像進入,儼然當日道士也。 《朝野遺記》。《西湖游覽志餘》卷二。《宋稗類鈔》卷六。
5 紹興壬戌夏,顯仁皇后自虜中南歸,詔遣參知政事王慶曾次翁與后弟韋淵迓于境上。時虜主亦遣其近臣與内侍凡五輩護后行。既次燕山,虜人憚於暑行。后察其意,虞有他變,稱疾,請于虜,少須秋凉進發,虜許之。因稱貸于虜之副使,得黄金三百星,且約至對境倍息以還。后既得金,營辦佛事之餘,盡以犒從者,悉皆歡然。途中無間言,由此力也。既將抵境上,虜必欲先得所負,然後以后歸我。后遣人喻指于韋淵,淵詞曰:“朝廷遣大臣在焉,可徵索之。”遂詢于王。初,王之行也,事之纖粟悉受頤指于秦丞相,獨此偶出不料。虜人趣金甚急,王雖所賫甚厚,然心懼秦疑其私相結納,歸欲攘其位,必貽秦怒,堅執不肯償。相持界上者凡三日。九重初不知曲折,但與先報后渡淮之日既愆期,張俊爲樞密使,請備邊。憂慮百出,人情洶洶,謂虜已背盟中變矣。秦適以疾在告,朝廷遂爲備邊計,中外大恐。時王
以江東轉運副使爲奉迎提舉一行事務,從王,知事急,力爲王言之,不從。
乃自裒其隨行所有,僅及其數以與之,虜人喜,后即日南渡。……已而后泣訴于上:“王某大臣,不顧國家利害如此。萬一虜生它計于數日間,則使我母子不相見矣。”上震怒,欲暴其罪而誅之。……至是,秦爲王營救回護。
《揮麈後録》卷十一。《宋稗類鈔》卷一。
6 顯仁太后龍輴將渡會稽,上聖孝出於天性,預恐風濤爲孽,遥於宫中默禱忠清廟。及篙御既戒,浪平如席。上命詞臣行制詞以封之。 《四朝聞見録》甲集。
7 〔韋太后〕北歸,至臨平,因問:“何不見大小眼將軍?”人曰:“岳飛死獄矣。”遂怒帝,欲出家,故終身于宫道服也。 《七修類稿》卷四十七。《南宋雜事詩》卷六。《宋稗類鈔》卷六。
8 宣、政盛時,宫中以河陽花蠟燭無香爲恨,遂用龍涎、沉腦屑灌蠟燭,列兩行,數百枝,燄明而香滃,鈞天之所無也。建炎、紹興久不能進此,惟太后旋鑾沙漠,復值稱壽,上極天下之養,故用宣、政故事,然僅列十數炬。太后陽若不聞。上至,奉卮,白太后以“燭頗愜聖意否”?太后謂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設數百枝,諸人閣分亦然。”上因太后起更衣,微謂憲聖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貴?” 《四朝聞見録》乙集。《西湖游覽志餘》卷二。《宋稗類鈔》卷一。
9 見宋高宗8。
10 韋太后自北歸,有四聖一圖,奉之甚嚴,委中官張去爲建四聖觀。秦相偶見之,問所以然,退以堂帖呼張去爲。張窘甚,泣告太后。思陵因朝退,語及建四聖觀本末。秦相奏云:“先朝政以崇建宫觀,致有靖康之變。内庭有所營造,豈容不令外臣知之?中貴自專,非宗社之福。”即日罷役,改爲都亭驛。後三年,思陵諭秦相,以孤山爲四聖觀。殿宇至今簡陋。 《貴耳集》卷上。
11 見吴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