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孟后

1 元祐七年,哲廟納后,用五月十六日法駕出宣德門行親迎之禮。初,道家以五月十六日爲天地合日,夫婦當異寢,違犯者必夭死,故世以爲忌。當時太史選定,乃謂人主與后猶天地也,故特用此日。將降詔矣,皇太妃持以爲不可,上亦疑之。宣仁獨以爲此語俗忌耳,非典禮所載,遂用之。其後詔獄既興,宦者復謂:“若廢后可弭此禍。”上意亦不可回矣。 《老學庵筆記》卷八。

2 元祐大婚,吕正獻公當國,執議不用樂。宣仁云:“尋常人家,娶箇新婦,尚點幾箇樂人,如何官家却不得用?”欽聖云:“更休與他懣宰執理會,但自安排着!”遂令教坊、鈞容伏宣德門裏。皇后乘翟車甫入,兩部闌門,衆樂具舉。久之,伶官輦出賞物,語人曰:“不可似得這箇科第相公,却不教用。” 《清波雜志》卷一。

3 元祐末,哲宗方擇后,京師里巷作打毬獻戲,以一擊入窠者爲勝,謂之“孟入”。於是孟在女應入宫之選。至紹聖間,禁掖造纈,有匠者姓孟,獻樣,兩大蝴蝶相對, 以纈帶,曰“孟家蟬”。民間競服之。未幾,后廢處瑶華宫,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静仙師。議者皆以爲讖,蟬者禪也,出家之兆也。……今上踐祚,迎后至睢陽,上尊號曰隆祐太后。建炎三年,車駕渡江,至餘杭,有苗、劉二賊之變,后復垂簾以平内難。二十五日復辟,又上尊號曰隆祐皇太后。紹興元年,崩於會稽。……至是,前讖乃驗焉。孟入者,兩復入也;蟬者禪也,兩御簾帷之應也。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六引《秀水閒居録》。《宋詩紀事》卷三十六。

4 孟氏作后,京師衣飾畫作雙蟬,目爲“孟家蟬”,識者謂“蟬”有禪意,久之后竟廢。 《萍洲可談》卷一。《南宋雜事詩》卷六。

5 先公在紹聖初識孟在,蓋皇后父也。時泰陵未有嗣,常因景陵宫行香,諸人聚首,孟在忽太息。或詢其故,孟曰:“中宫蓐月,滿望一皇嗣,乃誕公主!”先公歸語所親曰:“孟在非長守富貴者也!”果如言,后竟廢。 《萍洲可談》卷三。

6 京師凡賣熟食者,必爲詭異標表語言,然後所售益廣。嘗有貨環餅者,不言何物,但長歎曰:“虧便虧我也!”謂價廉不稱耳。紹聖中,昭慈被廢,居瑶華宫。而其人每至宫前,必置擔太息大言。遂爲開封捕而究之,無他,猶斷杖一百罪。自是改曰:“待我放下歇則箇。” 《雞肋編》卷上。

7 曾文肅《奏對録》:……初,議復瑶華,布首白上:“不知處之何地?”上云:“西宫可處。”布云:“如此甚便。緣既復位,則於太母有婦姑之禮,豈可處之於外?”上亦云然,太母仍云:“須令元符先拜,元祐答拜乃順。”又云:“將來須令元祐從靈駕,元符只令迎虞主可也。患無人迎虞主,今得此甚便。”又諭密院云:“先帝既立元符,尋便悔,但云‘不直!不直!’”又云:“郝隨嘗取宣仁所衣后服以披元符,先帝見之,甚駭,却笑云:‘不知稱否?’”又云:“元祐本出士族,不同。”又稱其母亦曉事,二府皆云:“王廣淵之女也。神宗嘗以爲參知政事,命下而卒。”又云:“初聘納時,常教他婦禮,以至倒行、側行皆親指教。其他舉措,非元符比也。”……太母又對二府云:“元符、元祐俱有性氣,今猶恐其不相下。”布云:“皇太后更當訓敕,使不至於有過,乃爲盡善。皇太后在上,度亦不敢如此。”……太后又云:“他兩人與今上叔嫂亦難數相見。今後除大禮聖節宴會可赴,餘皆不須預。他又與今皇后不同也。”三省亦皆稱善。 《揮麈後録》卷一。

8 靖康初,京師失守,徽宗、淵聖皇族、近屬皆詣虜營。虜中議亦取〔孟〕后,淵聖意張邦昌必不能久僭,欲留孟后以爲興複基本,因遣人入城取物,紙尾批廋辭與府尹徐秉哲云:“趙氏註《孟子》相度分付。”會虜人以后廢歲久,無預時事,不復取。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六引《秀水闲居録》。

9 昭慈孟后,紹聖三年以使令爲禳禬之法,九月二十日,詔徙處道宫。……靖康末,金人犯闕,六宫皆北,后獨不預,逃匿於其家。張邦昌知之,遣人迎后垂簾,儀從忽突入第中,后惶恐不知所以,避之不免。及思陵中興,尊爲隆祐太后,蓋后之祖名元,易“元”爲“隆”字。建炎間,皇輿小駐會稽,后微覺風痃,本閣有宫人,自言善用符水咒疾可瘳。或以啓后,后吐舌曰:“又是此語,吾其敢復聞也。此等人豈可留禁中邪?”立命出之。 《揮麈後録》卷一。

10 吉州吉水縣江濱有石材廟,隆祐太后避虜,御舟泊廟下。一夕,夢神告曰:“速行,虜至矣!”太后驚寤,即命發舟指章貢。虜果躡其後,追至造口,不及而還。事定,特封廟神剛應侯。 《鶴林玉露》甲編卷三。《堯山堂外紀》卷五十七。

11 紹興初,昭慈聖憲皇后升遐,外祖曾公公卷以江東漕兼攝二浙應辦,用元符末京西漕陳向故事也。朝論欲建山陵,外祖議以謂:“帝后陵寢今存伊、洛,不日復中原,即歸祔矣,宜以攢宫爲名。”僉以爲當,遂用之。 《揮麈録》卷一。《舊聞證誤》卷四。

12 一村翁於孟后陵得一髻,其髮長六尺餘,其色紺碧,髻根有短金釵,遂取以歸,以其爲帝后之遺物,庋置聖堂中,奉事之,自此家道漸豐。其後凡得金錢之家,非病即死,翁恐甚,遂送之龍洞中。聞此翁今爲富家矣。 《癸辛雜識》别集卷上。《南村輟耕録》卷四。 KBbavfzinyVDsurPQ5YjXubv9g8n0klvL11HAJUR3knNVz+bmLCVjrL01voCAN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