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宗當宁,已負疾。一日,後苑池水忽沸,且久不已。神宗爲睥睨而不樂。有抱延安郡王從旁過者,池沸輒止,莫不駭異。未幾,延安郡王即位,是爲哲宗。 《鐵圍山叢談》卷一。
2 哲宗初即位,契丹弔哀使入見。蔡持正以虜大使衣服與在廷異,上春秋少,恐升殿驟見或懼,前一日奏事罷,從容言其儀狀,請上勿以爲異,重複數十語皆不答。徐俟語畢,忽正色問:“此亦人否?”確言:“固是人類,但夷狄耳。”上曰:“既是人,怕他則甚?”持正竦然而退。 《石林燕語》卷九。
3 周穜言:垂簾時,一日早朝,執政因理會事,太皇太后命一黄門於内中取案上文字來,黄門倉卒取至,悮觸上幞頭墜地,時上未著巾也,但見新鬀頭撮數小角兒。黄門者震懼,幾不能立,旁有黄門,取幞頭以進,上凝然端坐,亦不怒,亦不問。既退,押班具其事取旨,上曰:“只是錯。”太后命押班只是就本班量行遣。 《道山清話》。
4 哲宗常使一舊桌子,不好。宣仁令换之,又只如此在。問之,云:“是爹爹用底。”宣仁大慟,知其有紹述意也。 《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七。
5 見程頤12、13。
6 哲宗元祐初,春秋尚少,淵嘿未嘗語。一日經筵,司馬康講《洪範》,至“乂用三德”。忽問:“只此三德,爲更有德?”群臣聳然。康言:“三德雖少,然推而廣之,天下事無不皆在。”上曰:“然。” 《石林燕語》卷三。
7 上好與兩府議論天下事,嘗謂晦叔曰:“民間不知有役矣。”對曰:“然。上户昔以役多破家,今則飽食安居,誠幸矣。下户昔無役,今率錢,則苦矣。”上曰:“然則法亦當更矣。” 《涑水記聞》卷十四。
8 見蘇軾240。
9 元祐初,哲宗將納后,得狄諮女,宣仁意向之,而庶出過房,以問宰執。或曰:“勳臣門閥可成。”王彦霖爲簽事樞密院,曰:“在禮問名,女家答曰‘臣女夫婦所生’,及列外氏官諱,今以狄氏爲可,將使何辭以對?”宣仁默然,遂罷議。 《石林燕語》卷五。
10 哲宗即位甫十歲,於是宣仁高后垂簾而聽斷焉。及寖長,未嘗有一言。宣仁在宫中,每語上曰:“彼大臣奏事,乃胸中且謂何,奈無一語耶?”上但曰:“娘娘已處分,俾臣道何語?”如是益恭默不言者九年。……宣仁登仙,上始親政焉。上所以銜諸大臣者,匪獨坐變更,後數數與臣僚論昔垂簾事,曰:“朕只見臀背。” 《鐵圍山叢談》卷一。
11 紹聖元年,咸陽縣民段吉,夏日凌曉雨後,粥菜村落中,立何人門,足陷地,得玉璽一、玉檢。玉璽方四寸,篆文如鳳鳥魚龍之形,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有司來上,庭議以爲瑞,改元元符,命段吉以官。 《邵氏聞見後録》卷二十六。
12 宋宗室有滔大使者,善作俳笑詩。哲宗末年,多躁怒不怡,左右無以娱悦,嘗往來大使家求詩。一日雪作,問有何句,大使遂吟云:“誰把鵝毛滿處燖,玉皇大帝販私鹽。歸來緊把門兒閉,一个開封拖麪煎。”急持以奏,哲宗大笑。 《堅瓠癸集》卷二。《七修類稿》卷四十九。
13 高宗南渡,有將水晶注碗在榷場交易,高宗得之,泣下,云:“此哲廟陵寢中物也。” 《貴耳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