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宗於仁宗爲姪,宣仁后於光獻爲甥,自幼同養禁中。温成張妃有寵,英宗還本宫,宣仁還本宅。温成薨而竟無子。一日,帝謂光獻曰:“吾夫婦老無子,舊養十三 英宗行第 、滔滔 宣仁小字, 各已長立。朕爲十三,后爲滔滔主婚,使相娶嫁。”時宫中謂天子取婦,皇后嫁女云。 《邵氏聞見録》卷三。《賓退録》卷三。
2 宣仁聖烈皇后,亦以慈聖光獻皇后甥養之宫閣,宫中號英宗爲官家兒,宣仁爲皇后女。仁宗每戲英宗曰:“皇后女可以爲婦乎?”英宗謝之。由是宫中每以爲戲。 《聞見近録》。
3 見曹后1。
4 在治平時,英宗疾既瘉,猶不得近嬪御。慈聖一日使親近密以情鐫諭之:“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宣仁不樂,曰:“奏知娘娘,新婦嫁十三團練爾,即不曾嫁他官家。”時多傳於外朝。 《鐵圍山叢談》卷一。
5 自熙寧後,始貴密雲龍,每歲頭綱修貢,奉宗廟及供玉食外,賚及臣下無幾。戚里貴近,丐賜尤繁。宣仁一日慨歎曰:“令建州今後不得造密雲龍,受他人煎炒不得也。出來道我要密雲龍,不要團茶。揀好茶喫了,生得甚意智?”此語既傳播于
紳間,由是密雲龍之名益著。
《清波雜志》卷四。
6 熙寧末,神宗有旨,建州製密雲龍,其品又加于小團矣。然密雲之出,則二團少粗,以不能兩好也。……宣仁一日歎曰:“指揮建州,今後更不許造密雲龍,亦不要團茶,揀好茶吃了,生得甚好意智?” 《畫墁録》。
7 熙寧中上元,宣仁太后御樓觀燈,召外族悉集樓上。神宗皇帝數遣黄門禀曰:“外家有合推恩,乞疏示姓名,即降處分。”宣仁答曰:“此自有所處,不煩聖慮。”明日上問:“何以處之?”宣仁答曰:“大者各與絹兩疋,小者各與乳餹獅子兩个。”時内外已歎仰后德爲不可及也。 《高齋漫録》。
8 裕陵彌留之際,宣仁呼小黄門出紅羅一段,密諭之曰:“汝見郡王身材長短大小乎?持以歸家,製袍一領,見我親分付,勿令人知也。”後數日,哲宗於梓宫前即位,左右進袍,皆長大不可御。近侍以不素備,皆倉皇失色。宣仁遣宫嬪取以授之。或曰: 小黄門即邵成章也。岐邸之謗大喧,成章不平之,嘗明此事於巨璫,巨璫呵之曰:“无妄言,滅爾族矣。” 《曲洧舊聞》卷二。
9 神宗疾大漸,太母諭梁惟簡曰:“令你新婦做一領黄褙子,十來歲孫兒着得者,不得令人知。”次日惟簡袖進。哲宗即位柩前,衣此褙子也。 《晁氏客語》。
10 明肅太后上徽號,初欲御天安殿,即今大慶殿也。王沂公争之,乃改御文德殿。元祐初,宣仁太后受册,有司援文德故事爲請,宣仁不許,令學士院降詔。蘇子瞻當制,頗斥天聖之制,猶以御文德爲非是。既進本,宣仁批出曰:“如此是彰先姑之失。可别作一意,但言吾德薄,不敢比方前人。”聞者無不畏服。 《石林燕語》卷一。
11 哲宗御講筵,誦讀畢,賜坐,例賜扇。潞公見帝手中獨用紙扇,率群臣降堦稱賀。宣仁聞之,喜曰:“老成大臣用心,終是與人不同。”是日晚,問哲宗曰:“官家知大臣稱賀之意乎?用紙扇,是人君儉德。君儉則國豐,國豐則民富而壽。大臣不獨賀官家,又爲百姓賀也。” 《曲洧舊聞》卷二。《昨非庵日纂》二集卷九。
12 宣仁同聽政日,以内外臣僚所上章疏,令御藥院繕寫,各爲一大册,用黄綾裝背,標題姓名。置在哲宗御座左右,欲其時時省覽。或曰此事出於簾幃獨斷,外廷初不知也。 《曲洧舊聞》卷二。
13 宣仁同聽政日,御厨進羊乳房及羔兒肉,宣仁蹙然動容曰:“羊方羔而無乳,則餒矣。”又曰:“方羔而烹之,傷殀折也。”卻而不食。有旨不得宰羊羔以爲膳。 《甲申雜記》。
14 元祐五年季秋二日,忠宣、吕汲公、安厚卿秉政。宣仁聖烈皇后寢疾,中外憂惶。三公詣閤門,乞入問疾,詔許之。至御榻前,障以黄幔,哲廟黄袍幞頭,立榻左,三臣立右。汲公進問曰:“太皇太后聖躬萬福。”后曰:“老婆待死也。累年保佑聖躬,粗究心力,區區之心,只欲不墜先烈,措世平泰,不知官家知之否!相公及天下知之否!”辭氣憤鬱。吕公未及對,哲廟作色叱曰:“大防等出。”三公趨退,相顧曰:“吾曹不知死所矣。” 《過庭録》。
15 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夜,開寶寺塔表裏通明徹旦,禁中夜遣中使賫降御香,寺門已閉。既開,寺僧皆不知也。寺中望之無所見,去寺漸明。後二日,宣仁上仙。 《行營雜録》。
16 紹聖改元九月,禁中爲宣仁作小祥道場,宣隆報長老陞座……既而有僧問話云:“太皇今居何處?”答云:“身居佛法龍天上,心在兒孫社稷中。”當時傳播,人莫不稱歎。於戲!太皇之聖,華夷稱爲女堯舜。方其垂簾,每有號令,天下人謂之快活條貫。 《道山清話》。《宋稗類鈔》卷二十八。
17 文思院奉上之私,無物不集。宣仁后同聽政九年,不取一物。 《邵氏聞見後録》卷一。《後山談叢》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