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投入课堂 表达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的发言方式

每个月底,格雷斯放学后就会怒气冲冲地撞进家门,对妈妈喊道:“又来了!”每次八年级宣布“本月最佳学生”之后都会出现这个场景。这个奖项是颁给学习刻苦、行为端正、课堂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积极的学生的,可是格雷斯觉得,它总是落到外向孩子的头上。格雷斯解释说,获奖的人都是那些上课爱举手的孩子,而格雷斯不是那样。课堂上,她坐在后排,参与讨论的方式就是听讲和做笔记。别的孩子只要一有机会就哇啦哇啦地发言,而她认为,他们在发言之前可能都没想好要说什么,好像只是想要表现而已。

老师们鼓励她多发言。和蔼的英语老师能从她写的作业中看出她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常常鼓励她多在课上表达自己。“有时候她会对我说:‘格雷斯,你真安静啊,能给我们读一下课文的这三段话吗?’”格雷斯会照做,尽管不太情愿。

几个月之后,格雷斯还是没能得到她认为自己应得的认可,于是决心奋力一搏。她的成绩已经够好了,也从不在课堂上捣乱。虽然她不喜欢成为焦点,但依然希望得到关注。所以,她决定什么都试一试:每当老师请同学朗读时,她就会立刻举起手来。声音紧张得发抖时,她会读完一段就停下来。读得还不错时,她就会继续读下去。课堂讨论时,她的发言也多了。

格雷斯开始留心自己的紧张模式。比如,如果老师在讲课进行到一半儿时提问,她比较不容易紧张,因为前面已经有同学发过言了,她有机会准备自己的发言,她可以拓展前面同学的观点,或者表达不同的意见。而如果第一个被提问,她就会建议另外一位或两位同学先说——通常是某个看上去迫切想发言的孩子,这样她就能多出一点儿准备时间。

这一改变的确令人焦虑,但它奏效了。格雷斯勉励自己多多发言,进展缓慢,但态度坚定。她主动朗读,不懂就问,课堂讨论时也积极参与。她并没有完全改变自己的一贯作风,这些表现只是她原有习惯的延展。不久,她就获得了“本月最佳学生”的荣誉。

对课堂参与模式的反思

课堂参与的确有好处,口头表达是一种乐趣,也绝对是一门应该终身必备的技能。不过我认为,有些老师过于强调课堂参与的重要性了。布莱安娜来自科罗拉多州,她的老师每次课前都会给孩子们各发三根冰棒棍。上课时,他们围成一圈坐着,讨论中,孩子每完成一次发言,就可以往圈中扔一根冰棒棍,下课时,孩子们手里的棍儿不能剩下。“要是下课时你手里还有冰棒棍,你得到的分数就会很低。”布莱安娜回忆说。

布莱安娜说,这种方法非但没有激发大家讨论,反倒催生了毫无意义的喋喋不休。孩子们踊跃发言,只是为了扔掉手里的棍儿。布莱安娜也不得不随大溜,这让她很沮丧。“我不喜欢为了说而说,”她说,“有话要说时,我自然会说。可结果我只能什么话题都蜻蜓点水一样说一点儿,就是为了扔掉手里的冰棒棍。”

很多老师都按课堂参与情况打分,他们给勤于发言的学生打高分,不管他们是否掌握了那门课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教学方法评估学生的“课堂投入”(class engagement)——比“课堂参与”更宽泛的概念,能涵盖课堂上诸多不同的互动方式。

课堂分组讨论之所以可取,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它既能让学生彼此倾听,也能让老师观察出学生态度是否认真,学习是否有困难。高效的课堂讨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好方法,不过关键词是“投入”。一个安静的学生也许几乎没怎么说话,但他的投入程度可能与自如发言的外向学生一样高。

一位名叫玛丽·巴德·罗的研究者曾经调查过这个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再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中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她录制了很多课堂讨论,研究那些录像,发现老师们平均会等待大约一秒钟的时间来点名。 一秒钟!

有些教育工作者试图通过引进“思考时间”这一概念来改善课堂讨论——用罗的话来说,也叫“等待时间”。大意是这样: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允许学生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独自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

类似的方法是“思考/讨论/分享”,就是学生首先静静地独自思考,然后跟一个或一组同学讨论,最后才是整个班级共同讨论。这是一种逐步扩大听众范围的方法,能让你在分享时感觉自在,也能给你时间深思熟虑。

如果你还没能有幸遇到接受“思考时间”这类概念的老师,但你相信你的老师会乐于倾听,那么你也许愿意鼓起勇气跟他聊聊,就像下面的故事中埃米莉所做的那样。 英国女孩埃米莉在人多的时候会很安静,在朋友面前则很健谈,她通过我的演讲和文章了解到了我这本书中的观点。12岁时,她的一位老师常常叫她发言,说她表现不够活跃。找老师当面解释实在需要太大的勇气,所以,埃米莉给他写了一张便条,说她性格内向,在班上发言让她非常不自在。后来,老师请她课后留下来谈谈。结果,老师说他其实也是个内向的人,他理解为什么埃米莉不愿意在课上发言,并且保证今后会给她更多参与小组活动的机会。

通过表达你的需求,就像埃米莉给老师写信那样,你能让别人理解你。埃米莉的便条让老师理解到,她并不是对课堂不感兴趣,而只是怯于在人前发言。

要求别人注意到你的腼腆或内向,这听上去有些自相矛盾,但埃米莉的故事告诉我们,你不需要独自默默承受,其他人可以想办法帮助你,让你感觉更舒服,而且,他们可能也有过类似的亲身体验。

如何自如地在课堂上发言?

尽管我希望看到学校和老师反思他们对课堂参与的认识,可我也相信,如果你能建立自信,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闷在心里,久而久之,你会感到更加开心。你的想法值得被聆听和欣赏。实际上,一项研究显示,在常规小组讨论中,相比外向学生,内向学生的贡献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大家会发现,内向学生举手发言时,通常是有重要的话要说。

如果你不愿意在课上表现,要了解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在课上发言,这会对你有所帮助。这种自我了解能帮助你想到对策,就像格雷斯那样,学会利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观点。

为什么在人前发言让人感觉那么不自在呢?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理由:

我不想说错话。

我不想说没有意义的话。

我忙着听呢。

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

我担心自己一开口会说不出话来。

我不喜欢别人都看着我。我从来就不想成为焦点。

其中有些理由与社交焦虑有关——就是害怕在社交场合做错事情,感觉不自在。社交焦虑没什么好羞愧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不过有些人对此感受格外深刻。处在这种焦虑中时,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然后鼓励自己一点一点地战胜恐惧,比如,举手回答一道你胸有成竹的问题。这样练习得越多,获得小成就的次数越多,事情就会变得越轻松——虽然你现在也许很难相信这一点。(不过,如果你每天都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或是痛苦到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应该考虑咨询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

与此同时,你越是愿意发言,就越能认识到,并不是“正确”或“完美”的回答才值得关注。以上列出的另外一些理由则与完美主义相关。完美主义是很多内向者的“通病”,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成高质量的工作,也常常会让你裹足不前,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完美。

但是,有时保持安静并不是因为害怕、焦虑或完美主义。很多内向者就是想等到自己有(有意义的)话要说时再说(很多人跟我说,他们希望别人也能遵循这一说话礼仪!)。不同于那些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外向者,我们喜欢想好了再说。事实上,高度集中于一个主题的能力是我们的特殊才能之一。老师突然点名会让我们卡壳,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通常来说,我们非常看重发言内容的充实、条理的清晰,以至于我们宁愿沉默,也不愿意随便说话。有时,等到我们想好了真正要说的,讨论已经结束了。

不论你沉默的理由是什么,在这本书中,受访的学生都想到了让自己发言的办法。其中很多人说,越是去做,事情就变得越容易。

第一步,找到一种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发言方式。我们采访过的一个学生说,他总是尽量坐在前排,这样一来,发言时就不会有同学回头看他了,那能让他轻松一点。另一个学生说,他喜欢坐在朋友们旁边,那会让他感到更自信。还有一些学生说,他们会看着那些友好的、给人鼓励的同学发言,而不去看那些神情冷漠、傲慢的同学。

还有一些人则会更加关注其他人的紧张。比如纽约皇后区的16岁女孩洛拉,就发现同学们都忙着担心他们自己的形象,根本就没人注意到她听上去有多紧张。事实上,任何人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时都会感到不安。即便那些看上去自信满满的人也会担心自己回答得不好。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一样。

有些学生发现,在课上发言比平时的社交闲谈更为容易。利亚姆 是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对他而言,在课堂上,至少他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不用跟别人接话。他解释道,自己说完之后,老师会叫下一个人。这样他就不会像跟朋友聊天时那样,担心自己能不能跟上。

格雷斯,就是我们在本章开始时提到的女孩,习惯在“热身”之后开始发言。这招对她很管用。而与之相反的策略——提前准备、第一个发言也许适用于你。在我上法学院时,这招就对我很有效。

2013年1月,我在华盛顿的一个活动上谈到了我的那本《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成人版。在问答环节,我的老朋友安琪应邀上台。安琪和我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时就认识了,最近又恢复了联系。说开场白时,安琪跟观众说,我们一起求学时,她完全不知道我这么内向。

所有人,包括我,都大吃一惊。不过安琪指出,当时在课堂上,我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所以我怎么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呢?

她的困惑情有可原。在哈佛法学院时,我们都在偌大的U形阶梯教室里上课,授课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教授对学生随机点名,点到谁谁就得发言。那真的挺吓人的,可如果你选了这门课,你就得准备发言。我知道课堂规则,但我还是不想冷不丁地被老师点名,所以我总是会在课前根据近期上课的材料准备一些观点。上课时,我会鼓起勇气,趁讨论还没有发散,就尽早举手发言。发完言之后,教授就不太可能再点到我了(那时,我可能也说不出来了)——教授会找那些还没有发言的学生。

这一策略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且社会心理学家也已经证实了,那就是,团队中最先抛出的发言往往最受重视。所以,我发现教授在课堂上会时不时提到我的观点,让我在教室里颇有存在感,这真是出乎意料啊!

当然,我不是唯一一个使用这类技巧的人。就拿戴维斯来说,上中学时,他想都不敢想自己会在课上发言,直到他的成绩单上出现第一个B。他的英语老师解释说,课堂参与也是总评分的一部分,因为戴维斯从不举手发言,所以就算他笔试成绩再好,也不能得A。“二选一,”戴维斯说,“要么得B,要么举手。”戴维斯对学业的骄傲不允许他妥协,于是他逼着自己上课举手朗读课文。他说:“一开始我紧张死了,担心自己会结巴或读错,我都能感觉到额头上流下来的汗,但我不准自己把手放下。”通过这类勇敢尝试,戴维斯逐渐摆脱了紧张感,我们在后面还会提到。

有些读者或许会觉得,自己在课上发言的胆怯感是无法克服的。但其实你完全可以!而且你会发现,那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利亚姆,就是多伦多的那名六年级学生,说他现在已经能够自如发言了,甚至开始盼望着发言呢!

相信我,你也能做到!

缓解发言焦虑的对策

举手时会心跳加快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这样。为了畅所欲言,付出这一代价完全值得。如果你没有时间看这一章前面的内容,下面这一份便捷的对策清单,可以帮助你缓解焦虑。

先发制人: 如果事先知道讨论的话题,就预先准备一下发言。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后,在课堂讨论发散之前举手发言。

认清自己的最佳“入口”: 什么时候参与会让你感觉最舒服?找出对策,让自己以最轻松的状态参与讨论。比如,也许你喜欢拓展别人的观点,而不是第一个发言;也许你喜欢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或者跟大家唱反调。选择一个让你自己舒服的角色。

使用便条: 如果你担心说话时忘词,就在纸上记下你的观点,必要时可参考。

跟进后续: 如果你有话想说而不敢说,可以在课后给老师发邮件,这样他就会知道你认真听讲且求知欲很强了。

观察同学: 当别的同学说一些没有意义,甚至完全错误的话时,其实大家并不介意。留意这些现象,试着以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错误以及自己的错误。你会慢慢发现,即便你回答错误,或者声音略微发抖,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回答错了,老师只不过会接着叫下一名同学。”聪明的少年安妮如是说。

自我激励: 美好校园生活的秘诀就是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这并不是说每个安静或腼腆的学生都需要成为同龄人中的领导者,或是去竞选学生会主席,绝对不是!而是你需要想想你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课堂发言也是如此,你越是喜欢一个话题,就越愿意谈论它。 KFe46vxXjI7dJ+E3yfgsnleMOndhTn9VCNFknAZqUZ9r2B0q2qhW277AVQXKNW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