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位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那里有荒芜的土地、清新的空气、嶙峋的岩石、高大的梧桐树,还有美丽的阿北尼山。而圣法朗梭阿·大西士就在不远的地方,传说人们站在阿尔佛尼阿的山峰上,就能够见到基督显灵的景象。
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卡普莱斯与丘西地区的法官,他性情暴躁,却“害怕上帝”。米开朗琪罗弟兄5个,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将他寄养在一个石匠家里,由石匠的妻子照看。他的天才与幼年的成长环境休戚相关。成名之后,他常满怀深情地说:“是石匠妻子的奶水和故乡清新的空气给了我天分,使我拿起了雕刻刀和凿子。”在学校的时候,他只对素描感兴趣,为此,父辈们都轻视他,殴打他,因为他们痛恨艺术家。他们认为,对于他们这样的贵族家庭来说出现艺术家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从小就对人生的残酷和精神的孤独深有感触。
然而,父亲最终还是没有拗过他的固执。米开朗琪罗违抗父命,坚决从事艺术事业。13岁的时候,他进入基兰达约的画室。在当时,基兰达约是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家。在那里,米开朗琪罗接触了他终生将要从事的神圣艺术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以至于有人说,他的老师都非常妒忌他的天赋。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棱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才华超群的米开朗琪罗备受罗棱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很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
他的绘画有一个原则:即人体的绝对突出——主要是对男性美的崇拜。为了提高技艺,米开朗琪罗曾在一家修道院里解剖尸体,苦练基本功,从实践中掌握人体结构知识。
1495年末,米开朗琪罗回到家乡小镇。这时他的雕刻水平已有了相当的造诣,当时他所制做的两件仿古作品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连精明的古董商都把它当做古典作品,以高价收购。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哀悼基督》
1498年米开朗琪罗经过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大理石雕刻《哀悼基督》,现存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此作品依据圣经故事而作,内容简单,表现的是基督殉难后,圣母马利亚抱着他的遗体默哀的情景。
哀悼基督本是一个陈旧的宗教题材,但米开朗琪罗一反惯例,运用雕刻艺术高度集中的优点,只雕刻基督、圣母两个人物。作品以圣母为主体,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概括地表现出圣母的美与悲:圣母用右手搂住儿子,无力的左手微微摊开的动作准确而又强烈地表现其心中复杂的感情。她低首俯视儿子,面部呈现万箭穿心却又欲哭无泪的痛苦表情,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在无言而深沉的悲怆中,极为传神地表现了女性伟大的母爱,体现了圣母的内在之美。
更为可贵的是,米开朗琪罗没有按照惯例把圣母表现得老态龙钟,而是把她刻画得很年轻,很美丽。观者惊叹不已,询问为什么圣母比圣子还年轻许多。米开朗琪罗告诉大家,“难道你们不知道,纯洁的女人可以使她的青春保持许多年吗?圣母马利亚从来不屈服世俗,她的容貌因神圣的爱而纯化了。”他认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最高理想是要这种美好事物体现青春的永恒和形象的不朽。
《哀悼基督》在圣彼得大教堂展出后,立刻轰动了罗马城,人们还没见过构思如此卓越、艺术如此完美的作品。由于当时米开朗琪罗还是年仅25岁的无名小辈,根本没人相信这会是他的作品,只以为是某位著名大师的作品。一气之下,米开朗琪罗在深夜带上工具,在圣母左肩的衣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成为米开朗琪罗唯一署名的作品。从这以后他名声大振。
圣彼得堡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