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俗世冥想

悉达多天资聪慧、悟性极佳,从小就喜欢思考,喜欢提问题。其父净饭王期望他长大以后成为“转轮圣王”,有意加以培养。他命儿子同释迦族儿童约万人一起到教书法师跋陀罗尼的学堂学习。悉达多很快就脱颖而出。对王子的博学多才,法师常常惊叹不已。除此之外,王子还学习哲学、韵文、占学、数学、历法、祭法、技艺等多种知识与技能。

悉达多是王位的继承者,而且他的父亲净饭王也相信他将会成为一代圣君。因为他受过良好的宫廷教育,并且由于他的天生智慧和资质,在十五岁时,已经学完了文事、武功所有的知识了。因此净饭王为他举行灌顶授职大典,宴请邻国诸王、大臣、婆罗门众等来观礼,用四海水为他灌顶授印,立为储君。

也许是生就的性格,7岁以后的悉达多已经对日常的玩耍没有多大的兴趣了,这时许许多多的自然界的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奥。当他看到喜马拉雅山上巍峨矗立的雪峰时,他便想到了人类自己,与高山相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短暂。同时他又想到人生虽然短暂,但人类却是有思想的,因而,人类又是伟大的,值得骄傲的。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困扰着他,于是他问他的姨母和父王:为什么世界上有高山、有积雪、有峭壁、有怪石……还有人类?这所有的一切都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为了解答儿子的问题,也为了儿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圣君,净饭王聘请了一位道德清高、学识渊博,身为婆罗门教法师的大学者——跋陀罗尼做悉达多的老师。在古代印度,文化为婆罗门阶层所垄断。当时,古印度的最高学术是“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五种学问,包括医药学、宗教学、声韵学和语言学、工艺学和历算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四吠陀”是指古印度四大门类的宗教经典:《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这些知识都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又充满着宗教神秘色彩的学问,但悉达多在跋陀罗尼老师的指点下,没几年就完全掌握了这些学问。跋陀罗尼也以能有这样一位传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每次见到净饭王都大大称赞:王子生由天赐,将来定是大器大才,前程不可限量。净饭王听后也是乐不可支。

悉达多凭借其天生的聪慧和经过刻苦钻研而掌握的知识与本领,如果用在安邦定国方面,必定会成就一番伟业。可他并没有向着他父王所期待的方向走去。早期的启蒙教育使他对世界和人生的各种问题产生了种种疑问,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有时他的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当他听完婆罗门教主变为天神警戒人们不要相互残杀的故事后,问道:“禽兽的同类都不互相残杀,而人类为什么要相互残杀呢?人类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个祥和、平等和友爱的世界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有些问题看来有些稀奇古怪,如:“一个人聪明绝顶,但不能使自己不死;一个绝对愚蠢的人,也不会愚蠢到死亡。那么,死亡的权柄,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对每个人是否平等?如果死亡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人的生命又有长有短?”跋陀罗尼法师最后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实在觉得无能为力了,于是对学生说:“我想,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人生的一切玄机奥妙都尽在你的脑子里,而我却终生一无所知。”

莲花是佛教的圣物

悉达多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生命的长短、死亡的含义等思考得越多,就越发觉人生虽然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然而却要经历那么多的苦难、挫折、病痛……然而就是在这样短暂的生命中,人们却不顾一切地、执著地追名逐利。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悉达多的脑海中,使他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从此,悉达多殷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他虽然是苦苦思索,但却得不到答案,于是他陷入了彷徨和迷茫的境地。

悉达多整天“胡思乱想”,使得净饭王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尽管帝王之家每日歌舞升平,有赏不尽的舞姿婀娜的美女,听不完的优美动听的乐曲,喝不尽的美酒,吃不完的珍馐……然而悉达多却不为所动。对于这一切,他表现出一种难言的厌恶与忧郁,他常常离开灯火辉煌的宫殿,独自在花园里观赏美丽的夜空,似乎只有那宁静的星月才能理解他。 SMLYEL0iNPNsxukKNMTCjivtESPIAXHn8E/oMXrGVN5KdBnlQCh8FKjfndQYRt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