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播教义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人生真谛,得道成佛之后,接受人间的殷切劝请,决心宣教济世。此后,便在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一带广收门徒,传播佛法。

释迦牟尼成佛后,来到鹿野苑,寻找跟随他多年的桥陈如等五人,向他们说法。释迦牟尼寻到他们后,开始传授自己的法道。他向他们讲解人生“四谛”,即生老病死。在他讲完第一遍时,桥陈如便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成为了释迦牟尼的第一位弟子。在释迦牟尼讲完第三遍的时候,其他四人也纷纷觉悟,成为释迦牟尼座下的弟子。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就完全征服了桥陈如等五人的心。他们一齐跪拜,乞求佛陀收他们为徒,这就是释迦牟尼最初的五个弟子,鹿野苑讲法是他得道后第一次传授经法,佛语名为“初转法轮”。

鹿野苑讲法之后,释迦牟尼便游走四方,开始了他长达45年之久的传教生涯。他全心向善,慈悲为怀。他的主张为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不同阶级的人提供了精神出路,因此极受欢迎。一时间,无论王公贵族,还是穷苦农民都纷纷信奉佛教,皈依佛门。在传教的过程中,释迦牟尼广收门徒,声望日增,被人们视为圣哲。他的声望逐渐传遍了印度北部的各城市。曾经因他的出走而悲痛欲绝的净饭王获知释迦牟尼的成就后也颇感欣慰。当释迦牟尼回到迦毗罗卫国传教时,净饭王便派使者请他回家暂居一日。从父亲的口中,释迦牟尼得知了妻子的忠贞,原来自他出走之后,他的妻子就一直独守在家中。现在,妻子更是将他奉为神明,在他返回之前因兴奋而跌伤了脚踝,见到释迦牟尼后则跪倒在地,头碰到他的脚,以示尊重。释迦牟尼在迦毗罗卫国传教,先后感化了他父亲净饭王、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和他的妻子耶输陀罗等人。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和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释迦牟尼曾率领一群新兴学派的弟子们,渐次游行教化到了王舍城。因当年释迦牟尼入山修道的时候,曾与频毗娑罗王有约,得道以后,当先来度化,所以就如约前来,安住在频毗娑罗王为他特建的“竹林精舍”,这就是佛教在印度的最初寺院。后来,王舍城有一名富翁须达长者,乐善好施,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用金叶铺地来论价,为他购买了桥萨罗王太子所拥有的“祇陀园林”。而这一举动感动了王太子,便在舍卫城中特意修建一座“祇园精舍”,来容纳供养佛教的僧俗弟子们,这是佛教在印度最早的一座学院。从此以后,释迦牟尼便常往来于“竹林精舍”和“祇园精舍”之间,它们成了经常宣扬佛法的两处道场。

释迦牟尼的传道方式常常采用询问方式,并于幽默之中向弟子们言传身教。释迦牟尼共收五百入门弟子,号称“五百罗汉”。他主张平等,宣传人生苦海以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影响了后世。释迦牟尼的四处云游、沿路化缘、坐禅及宣讲佛法等活动内容成为佛门的生活规则。

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逝世于拘尸那城郊婆罗林中,享年80岁。他给他的信徒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啊!众徒们,我告诉你们,顺服于死亡就是众生,当为真实而奋斗。”释迦牟尼死后,佛身被众弟子火化后结成白、黑、红三色的舍利。后来,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分成数千份,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八个国家。迄今为止,他的舍利仍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建塔供奉着。

佛教的轮回观

释迦牟尼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于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敢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绝对付出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因此不管他的哲学乃至佛学究竟具有多少合理性,他的弘法利生的精神在有情的世界中是永存的,是万古不灭的。 K4SQ/7Cjz3ogY1NDQOCcOckl3CYqGcPSkIr/whO3+QkYpjzaKNMKco+suKXiCs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