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恢复健康之后清醒地意识到不适合在这里修行了,他要找一片更加安谧而自由的地方来修炼解脱之道。于是他离开了苦行林,越过尼连禅河,独自来到伽耶山附近的一座小山下。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在这片森林里有一株独特的繁茂的毕钵罗树(菩提树)。悉达多便走到菩提树下,发誓说道:“我要坐在这棵树下,我如果不能超脱生死,进入涅槃,我就再也不离开这里。”据说,悉达多说完这话之后,五百只青雀飞腾虚空,环绕菩萨;杂色瑞云以及香风,簇拥其左右。整个大地被一种祥和的氛围笼罩着,预示着伟大的圣哲即将要在这里诞生了。
悉达多坐在树下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打坐,静思默想,渐渐地进入了禅定的境界。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境界,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悉达多即将到达智慧的彼岸,他希望尽快摆脱轮回的困扰而达成至高无上的大道。然而,这一切却使魔王感到不安,他为悉达多惊天动地的举动而震惊。魔王暗想:“如果悉达多达到了至高无上的觉悟,邪道势必要失势,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于是,魔王派出了欲界四女去阻止悉达多的清修。他认为只要欲界四女出手,一定能够阻止悉达多到达觉悟的境界。然而悉达多却不为她们的美色所动,并轻而易举地将她们击败。魔王见欲界四女不能阻止悉达多,就亲自率兵前往。但面对即将得道的悉达多,魔王也是无可奈何,只好无功而返。
悉达多以大慈大悲的心力降伏魔王后,一片光明照彻灵台。这时,他已经深入禅定的境界中,到达了无想无念的境界。然而,他仍在思索,仍在思索世界一切真实的意义,他要知道这个世界从何而来,又向何处而去;他要知道过去的因,也要知道将来的果。他在禅悟的境界里,把心中的粗尘细垢、妄想执著消灭得一干二净。他即将步入彻悟的境界。一个光明的世界即将在他面前展开。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连坐了七天七夜,未进一粒米粟。到第七天黎明,他忽然感到长期萦绕在头脑里千丝万缕的疑难全部释然,混沌已久的大脑豁然开朗、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原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万物变化的唯一归宿就是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因果必循环。人生如舟,苦海无涯,只有断绝一切欲望,多积累施舍的善行,才能消除烦恼,才能宁静地忍受各种痛苦,得到真正的解脱。这就是悉达多所悟得的“正觉”。悉达多成佛这一天是公元前530年,那年他35岁。从此,悉达多成为佛陀,被人尊称为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