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经常问“为什么”

小刚有一个爱提问题的表弟,名叫小竹。小竹开口闭口都是“为什么”。

小竹小的时候喜欢缠着小刚玩,他见到什么就问什么:“表哥,为什么鸟会飞呢?”“为什么太阳要落山呢?”“为什么天空有的时候是灰色的,有的时候又是蓝色的呢?”……

有些问题小刚知道答案,有些问题则让小刚听得发蒙,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多“为什么”啊!

小竹上学以后,依然是一个爱提问的学生。

小竹真的有非常多的问题,而且只要有不知道的事情或有任何疑问,他绝对不会略过,比如:“声音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要下雨呢?”

“月亮为什么渐渐缺了之后又渐渐变圆呢?”

老师常常被小竹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回答,小竹有时也问些与课程毫不相干的事情,对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提出质疑,对理所当然的事也怀着幻想。同学们给小竹起了个外号叫“为什么”。

有些老师认为这个“为什么”是存心捣乱,上课时不安静听课,专门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扰乱课堂秩序。

但就是这个让人头疼的“为什么”,做了一件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

有一天班会上,班主任走进来,笑眯眯地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教室里一阵骚动。

“我们班的何小竹在本省的‘中学生科技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他吧!”

大家都张着嘴巴,非常惊讶。片刻之后大家用力地鼓掌,要求小竹上台讲讲心得体会。

小竹上台,不好意思地挠着自己的后脑勺。他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真是没有想到我能获得一等奖,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我的帮助。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记下来而已。其实我经常对很多事情产生疑惑,当我的心里产生疑惑,却懒得去寻找答案时,喉咙就会痒痒的很难受,好像我的喉咙里有个随时准备溜出来的问号……”

同学们听了,都因为小竹的幽默哈哈大笑起来。

轻松考试有秘诀1

⊙有疑问要“速战速决”

经常提出疑问有助于记忆。再难记住的东西,经过人类大脑再三地强记,最后还是能够记住,但是这种强迫自己记忆的知识是不牢靠的,没过多久就又忘得一干二净,产生不了很大的效用。

但是如果不断有疑问,就会促使你不断地去寻找答案,而所需要记忆的知识,也能因为深刻的了解而记得牢固。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有问题要问,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刚好相反,总是沉默不语。

老师向很少发问的同学询问:“为什么不发问?”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说:“我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这种连该问什么都不知道的学生,不论上什么课,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一定是似懂非懂,只能在迷迷糊糊中打发那一堂课的时间。

其实,发问并没有好坏的分别。刚学着发问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应该问得漂亮”,可以从小小的疑问问起。一旦养成发问的习惯,日子久了,你自然就会觉得该问的问题实在很多,而问得越多,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了。

你不妨与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疑问交换小组”,和同学们互相切磋、思考和讨论。如此一来,你不但可以从中发现一知半解的事情多得超乎想象,而且可以通过讨论,去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另外,在看教科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就用红笔画线,遇到不了解的地方,就用蓝笔画线。对画出了疑问线的地方,就要找机会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或查看参考书,务必做到扫除疑问。这样一来,对于这些知识的整理才算完整无缺。

在上课过程中或上、下学途中,忽然想到的疑问都要立刻拿出备忘小册,趁还没忘记的时候将它记录下来,然后设法尽快解决它。

要知道,疑问在刚想到的时候可真是“新鲜无比”,如果存放过久,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魅力尽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通常学生总是羞于向老师开口提问。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应用能力总是超人一等,也最有可能考第一名。这些学生,平时看起来似乎领悟得较慢,但是在实力测验或模拟考试的时候,就会发挥出惊人的潜能,拿到优异的成绩。

反之,那些平时不断点头,好像什么都懂的学生,一碰到实际的应用问题就难以应对,考不出好的成绩。

发问绝不可耻。遇到问题一定要直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因为这才是解决疑问的最直接的办法。

轻松考试有秘诀2

⊙尽信书不如无书

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剂药,并开药引——“饴”。另一位名叫戴元礼的医生见到处方,十分疑惑:为什么要加饴做药引呢?他就问开处方的医生有何依据,那个医生理直气壮地打开一部医药书让戴元礼看,书上的确是这么写的。但这并没有消除戴元礼的疑惑,为了弄清真相,他翻阅了大量的医药书籍,发现在另一个版本的医药书上写的药引是“糖”。“饴”是糖的古代字,原来是翻版重印时弄错了,于是一场医疗事故得以避免。

这则故事告诫我们,读书时要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如果一切都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就会犯和那个庸医一样的错误。古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明朝著名学者陈献章也认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些话都可以作为读书学习的箴言。

“质疑阅读”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一、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

所谓“质疑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发现疑点,进而通过探索、分析和研究来解决这些疑点。因此,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是质疑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就不可能提出疑问。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是传统地质学派中对中国影响最深的权威人士之一,他曾写过一部被视为研究中国岸线正统理论的著作—《中国》。但是,中国年轻的地质学家陈国达对此书中的内容产生疑惑,他大胆地向李希霍芬挑战,对《中国》一书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当时,尽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打击都很大,陈国达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把各种讥讽和嘲笑抛诸脑后,勇敢地走自己的路,终于在质疑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地壳构造演化新理论。可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质疑过程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二、旁征博引,引用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

由于每一个读者的知识储备都有一定的限度,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时看不出问题,有时抓不准关键,有时甚至产生了错误的质疑,即使看出并抓住了疑点,那也仅仅是质疑的一个方面,因为紧随而来的还有如何正确释疑的问题。因此,读完一本书,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看看别人是怎样质疑和评价的,再将其与自己的观点加以比较是大有益处的。古人说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本书,不同读者的评价经常是不一致的。就拿《红楼梦》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来说吧,单就喻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大相径庭:“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对这些不同的观点,我们在看《红楼梦》的过程中,就应该持质疑的态度进行分析。

当我们对一些人的观点进行质疑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到各家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质疑阅读,应该收集各种不同的意见,并把它们作为自己见解的借鉴和参考,但要注意这种借鉴和参考绝不是代替,独立思考毕竟是第一位的。

三、集思广益,展开讨论

不论是提出自己的观点质疑,还是旁征博引,用他人观点质疑,它们都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静态质疑法”。为了更好地进行质疑,有时还应当采用“动态质疑法”,就是学友间互相切磋或展开辩论。因为这样做可以使疑点越辩越明,最终推导出让大家都信服的正确结论。我们在日常读书生活中不可能也不需要展开大规模的质疑,但是办些小型的读书讨论会,来探讨并辨析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却是可以且应该做到的。

四、深入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质疑

阿伯拉尔说过:“由于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质疑阅读”的验证不仅表现在书本上,更重要的是将书本上发现的疑点带入实践中,在实践中作出判断。

科学家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大学担任青年教师的时候,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对书中所说“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这句话产生了质疑,因为他经由钟摆的实验发现,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落体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他带着这个疑问向老师请教,却遭到老师的训斥:“亚里士多德是我们的先哲,对他的话要坚信不疑,否则就是背叛!”但伽利略并没有被吓倒,为了更加有说服力地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亲自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轰动世界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通过实践质疑,纠正了亚里士多德流传一千多年的“定律”。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实践是公正无私的法官,实践有着广阔无垠的天地,通过实践质疑,必将使我们的知识踏上正确的轨道,并在此轨道上产生新的飞跃。

轻松考试有秘诀3

⊙考前复习的“七忌”与“六要”

考试前的复习要注意“七忌”,所谓“七忌”是指:

一忌:复习无计划。中学阶段考试的科目多,知识范围广,因此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计划。可是有不少同学复习时没有计划,盲目而随意地东翻西看,所以常常复习不到重点,以至于因为考试时答不上题而追悔莫及。

二忌:临阵磨枪。复习功课贵在坚持、及时和反复,宜早不宜迟,更不宜“临时抱佛脚”。尤其是考试前的总复习,时间紧而任务重,如果不注意及时复习,总认为“来日方长”“车到山前必有路”,那到考试时就为时已晚了。

三忌:没有重点。复习应当抓住各门功课的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解决“拦路虎”。可是有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却“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虽然面面俱到,但没有抓住重点,遇到疑难问题常常解决不了,复习到的知识也比较杂乱,缺乏系统连贯性。

四忌:贪多求快。复习功课一定要在“质”“量”并重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可是有的同学却一味贪多求快,“想一口吃个胖子”,这样只会“欲速则不达”。

五忌:题海战术。复习功课免不了要做题,而且做题的数量可能比平时要多一些,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些同学却做过了头,整天埋头解题。从两眼一睁一直忙到熄灯,复习试题、仿真试题、综合试题,做得眼花缭乱,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六忌:滥用参考书。有不少同学没有真正弄清楚教科书与参考书之间的关系,弄得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各种复习资料铺天盖地,但大部分都是重复编写,而且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在购买时应精挑细选,每门课最多选择一两本质量高、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参考书即可,切不可滥用,否则不但浪费钱财,耗费精力,而且对学习有害无益。

七忌:劳逸失度。有些同学考前复习时废寝忘食,半夜睡、五更起,虽然精神可嘉但做法很不可取。面临考试时的繁重任务,更应该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娱乐、休息和睡眠。

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考前复习的“六要”,所谓“六要”指的是以下几点:

一要:有计划性。复习时制订出计划,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要:有及时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刚学过的知识在最初几个小时被遗忘的速度很快,两天后就变得缓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复习一定要及时,要趁热打铁。

三要:有针对性。复习要针对个人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个人状况而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和方法;针对教材的内容,彰显重点并突破难点,消除疑点并掌握特点。

四要:有系统性。复习时应把教材知识系统化,编制成“知识树”,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出复习提纲,按提纲进行系统复习。

五要:有趣味性。复习如同练习一样,都应避免机械重复。采取有趣的方法刺激求知欲,让自己乐学不倦。

六要:有多样性。打仗时为了歼灭敌人,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把步兵、炮兵、侦察兵、航空兵等全部动员起来,对准一个目标,稳、准、狠地进行攻击,才能获得胜利。在应考时就要运用自己的眼、耳、口、脑、手等器官,在大脑皮层中建立多方位的信息联系。复习方式多样化,能使复习的效果大大增强。 fUt4T0dOCNDg9qj8DxUH6TYPeNgCQlFLaLFSD0Rs0Cnqx9h6N7Hm/NsHgpNzE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