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西西里岛上观测星象,发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星,后来,这颗星被命名为谷神星,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它后来被列为二级行星,即矮行星)。随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其他许多小行星,如智神星、灶神星、义神星等。
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行星小,但是它们在太阳系中,像行星一样环绕着太阳运转。迄今为止,太阳系中已经发现了大约41万颗小行星。最大的小行星直径大约1000千米,最小的小行星只有鹅卵石那样大。
目前,天文学家们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之后的残留物质。但是也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来自于一颗神秘的行星,这颗行星在远古时代由于宇宙中的大碰撞发生了爆炸,残留的碎片成为了今天的小行星。
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最初,发现者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诸神的名字为它们命名,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等来命名。
小行星的轨道被确定后,天文学家就可以根据它的亮度和反照率估算它的大小。为了分析小行星的反照率,天文学家通常用可见光和红外线来测量。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天文学家们还使用雷达进行观测。
与中国有关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