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非常重视农耕,播种的春天和收获的秋天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季节中的节日也非常多。
一提到中秋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团圆、赏月、吃月饼。而这一传统佳节又有什么来历呢?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中,但它并不是指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定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直至唐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有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渐渐传到了民间。
还有种说法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称为“仲秋”。此时,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为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之情,人们便将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