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食材与调味

食材与调味是厨房烹饪不可规避的话题。生活中可选的食材、调味料众多,它们在一道菜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不论是刚刚踏入厨房的菜鸟,还是厨艺精湛的大厨,熟悉它们,并能在适宜时机正确地使用它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学问。

食材

蔬菜

蔬菜是可以供人食用的植物类和菌类食物统称,是人们每天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之一,它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的品种众多,应尽量选择新鲜的时令蔬菜,其中种植要求严格规范的有机蔬菜品质最好。

水产品

水产品是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所产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的统称,以鱼、虾、蟹、贝为主,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购买水产品时通常以保持鲜活者为佳,因其容易腐败变质,所以应趁鲜尽早食用,或者及时冷藏保鲜。

猪肉

新鲜猪肉表面微干或湿润,不粘手,嗅之气味正常。购买冷冻猪肉,应选择肉色红润均匀,脂肪洁白有光泽,肉质紧密,手摸有坚实感,外表及切面稍微湿润,不粘手、无异味者。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冷冻猪肉,用来入馔味道并不比新鲜猪肉差,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牛肉

新鲜牛肉肌肉呈均匀的红色且有光泽,脂肪为洁白或淡黄色,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用手触摸不粘手,富有弹性,闻起来有鲜肉味。变质牛肉肌肉暗淡无光泽,脂肪呈淡黄绿色,外表粘手或极度干燥,新切面发黏,用手指压后凹陷不能复原,留下明显的指压痕,闻起来有异味或臭味。

羊肉

新鲜的羊肉呈暗红色,脂肪为白色。绵羊肉质细嫩,肥美可口,膻味较小;山羊肉较粗糙,膻味较重,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

兔肉

新鲜兔肉肌肉呈暗红色并略带灰色,脂肪为洁白或黄色,肉质柔软且有光泽。除了看色泽以外,还可以看以下几个方面:结构紧密坚实,肌肉纤维韧性强;外表风干,有风干膜,或外表湿润而不粘手;闻之有兔肉的正常气味。

鸽肉

购买冷冻鸽肉时,要注意挑选肌肉有光泽,脂肪洁白的;肌肉颜色稍暗,脂肪也缺乏光泽的是劣质鸽肉。

鸡肉

光鸡是经宰杀、去毛后出售的鸡。新鲜的光鸡眼球饱满,肉色白里透红,皮肤有光泽,外表微干或略湿润,不粘手,用手指按压有弹性,闻之气味正常。

鸭肉

老鸭毛色比较暗,而且粗乱,老鸭一般用于炖汤;嫩鸭的毛色较有光泽,而且顺滑,嫩鸭可采用多种方法烹饪,蒸、煮、煎、烧皆宜。我们还可以用手捏鸭嘴,感觉柔软的就是嫩鸭,而老鸭的嘴较为坚硬。冰鲜鸭肉以肌肉和脂肪均有光泽的为佳。

豆制品

豆制品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可与动物性食物媲美。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也含有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和纤维素。豆制品的营养比大豆更易于消化吸收。因为大豆加工制成豆制品的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促使豆中更多的磷、钙、铁等矿物质被释放出来,能提高人体对大豆中矿物质的吸收率。发酵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可合成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调味料

调味料也称佐料,是指被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食物味道的食品,最常见的是油、盐、酱、醋等。

豆油

豆油以大豆种子压榨的油脂,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食用油。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但长期储存后其颜色会由浅变深,不宜长期储存。

色拉油

色拉油是将毛油经过精炼加工后制成的食用油,色泽淡黄、澄清、透明,用于烹调时油烟较少,也作为冷餐的凉拌油使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葵花子色拉油等。

橄榄油

橄榄油颜色黄中透绿,闻着有股诱人的清香味,入锅后一种蔬果香味贯穿炒菜的全过程。它不会破坏蔬菜的颜色,也没有任何油腻感,并且油烟很少。橄榄油是做冷酱料和热酱料最好的油脂成分,它可保护新鲜酱料的色泽。

红油

红油是中式酱料中常用到的食材,香辣可口,它的好坏会影响酱料的色、香、味。好的红油不仅给酱料增色不少,而且还好闻好吃;不好的红油会让酱料的颜色变得晦暗或无光泽,而且会有苦味或无味。

香油

香油是小磨香油和机制香油的统称,即具有浓郁或显著香味的芝麻油。在加工过程中,芝麻中的特有成分经高温炒料工艺处理后,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致使芝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有别于其他各种食用油,故称香油。香油可用于烹饪或酱料里,菜肴起锅前淋上香油,可增香味;腌渍食物时,亦可加入香油以增添香味。

花椒油

调味油类,用于需要突出麻味和香味的食品中,能增强食品的风味,多用于川菜、凉拌菜、面食、米线、火锅中。

蚝油

蚝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油脂,而是在加工蚝豉时,煮蚝豉剩下的汤,此汤经过滤浓缩后即为蚝油。它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的调味佐料。蚝油中牛磺酸含量之高是其他任何调味料不能相比的,其含量与谷氨酸相似,被称为“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新星”,具有防癌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作用,在临床治疗应用广泛,可防治多种疾病。蚝油中的锌、铜、硒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可以补充人体中这些元素的不足。

盐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有着“百味之王”的说法,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味咸,在烹饪中能起到定味、调味、提鲜、解腻、去腥的作用。用豆油、菜籽油炒菜时,应炒过菜后再放盐;用花生油炒菜时,应先放盐,这样可以减少黄曲霉菌;用荤油炒菜时,可先放一半盐,菜炒好后再加入另一半盐;做肉类菜肴时,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

味精

味精是从大豆、小麦、海带及其他含蛋白质物质中提取的,味道鲜美,在烹饪中主要起到提鲜、助香、增味的作用。当受热到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锅时加入。

酱油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酱油根据烹饪方法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通常是在给食物调味或上色时使用。在中式酱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酱油,可增加酱料的香味,并使其色泽更加好看。在锅里高温久煮会破坏酱油的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烧菜应在即将出锅之前再放酱油。

鸡精

鸡精是近几年使用较广的强力助鲜品,用鸡肉、鸡蛋及麸酸钠精制而成。鸡精的鲜味来自动植物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它在烹饪中的价值就是增鲜提味。

醋是一种发酵的酸味液态调味品,以含淀粉类的粮食为主料,谷糠、稻皮等为辅料,经过发酵酿造而成。醋在中式烹调中为主要的调味品之一,以酸味为主,且有芳香味,用途较广。它能去腥解腻,增加鲜味和香味,减少维生素C在食物加热过程中的流失,还可使烹饪原料中钙质溶解而利于人体吸收。醋有很多品种,除了众所周知的香醋、陈醋外,还有糙米醋、糯米醋、米醋、水果醋、酒精醋等。优质醋酸而微甜,带有香味。

糖也是烹饪中使用非常频繁的调味料,它会赋予食品甜味、香气、色泽,并能够让食物在很长时间里保持潮润状态与柔嫩的质感,担当“食品胶黏剂”的角色。市面上的糖类调味品有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在制作糖醋鲤鱼等菜肴时,应先放糖后加盐,否则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蛋白质凝固而使食材难于将糖味吃透,影响其味道。冰糖为砂糖的结晶再制品,味甘性平,有益气、润燥、清热的作用。

辣椒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烹饪中常用的辣椒包括灯笼椒、干辣椒、剁辣椒等。灯笼椒肉质比较厚,味较甜,常剁碎或打成泥,有提味、增香、爽口、去腥的作用。干辣椒一般可不打碎,有增香、增色的作用。剁辣椒可直接加于酱料中食用,颜色鲜艳,味道可口,还有去腥与杀菌的作用。

干辣椒

干辣椒是用新鲜辣椒晾晒而成的,外表呈鲜红色或棕红色,有光泽,内有籽。干辣椒气味特殊,辛辣如灼。干辣椒可切节使用,也可磨粉使用,可去腻、去膻味。干辣椒节主要用于糊辣口味的菜肴,川菜调味使用干辣椒的原则是辣而不燥。以油爆炒时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火锅汤卤锅底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腻、压抑异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泽。

辣椒粉

辣椒粉是将红辣椒干燥、粉碎后做成的,根据其粒子的大小分成粗辣椒粉、中辣椒粉、细辣椒粉,而根据其辣味程度则分成辣味、微辣味、中味、醇和味。

辣椒粉的使用方法:

1直接入菜,如宫保鸡丁,用辣椒粉可起到增色的作用。

2制成红油辣椒,做成红油、麻辣等口味的调味品,广泛用于冷热菜式,如红油笋片、红油皮扎丝、麻辣鸡、麻辣豆腐等菜肴的调味。

豆腐乳

豆腐乳是经二次加工的豆制发酵调味品,分为青方、红方、白方三大类,可以用来烹饪调味或者独立作为佐餐小菜,滋味咸鲜,可以让菜品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而有层次。

一般来说,食物经过发酵后更便于人体吸收营养成分,经发酵的豆类或豆制品,B族维生素明显增加。

泡椒

泡椒,俗称“鱼辣子”,是一种鲜辣开胃的调味料。它是用新鲜的红辣椒泡制而成,由于泡椒在泡制过程中产生了乳酸,所以用于烹制菜肴,就会使菜肴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泡椒具有色泽透亮、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特点,常用于各种辣味菜品调味,尤其在川菜调味中最为多见。

食用香料

食用香料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风味而添加的香味物质,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常用的天然香料有八角、花椒、姜、葱、蒜、胡椒、丁香、香叶、桂皮等。

葱常用于爆香、去腥,并以其独有的香味提升食物的味道。也可在菜肴做完之后撒在菜上,增加香味。

姜性热味辛,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生姜可以去除鱼的腥味,去除猪肉、鸡肉的膻味,并可提高菜肴风味。姜用于红汤、清汤汤卤中,能有效地去腥压臊、提香调味。姜通常要剁成末或切片、切丝使用,也可以榨汁使用。

大蒜味辛,有刺激性气味,含有挥发油及二硫化合物。大蒜主要用于调味增香、压腥味及去异味。常切片或切碎之后爆香,可搭配菜色,也能增加菜的香味。

麻椒

麻椒是花椒的一种,花椒的颜色偏棕红色,而麻椒的颜色稍浅,偏棕黄色,但麻椒的味道要比花椒重很多,特别麻,它在烹饪川菜时是一味非常关键的调味料。

花椒

花椒亦称川椒,味辛性温,麻味浓烈,花椒果皮含辛辣挥发油等,辣味主要来自山椒素。花椒在咸鲜味菜肴中运用比较多,一是用于原料的先期码味、腌渍,起去腥、去异味的作用;二是在烹调中加入花椒,起避腥、除异味、和味的作用。花椒粒炒香后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用于油炸食物蘸食之用。

胡椒

胡椒辛辣中带有芳香,有特殊的辛辣刺激味和强烈的香气,有除腥去膻、解油腻、助消化、增添香味、防腐和抗氧化作用,能增进食欲。胡椒分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黑胡椒粉因其色黑且辣味强劲而用于肉类烹调,白胡椒粉则因其色白又香醇多用于鱼类料理。整枝胡椒则在煮梨汁、高汤、其他汤时使用。

陈皮

陈皮亦称橘皮,是用成熟了的橘子皮阴干或晒干制成。陈皮呈鲜橙红色、黄棕色或棕褐色,质脆,易折断,以皮薄而大,色红,香气浓郁者为佳。在川菜中,陈皮味型就是以陈皮为主要的调味品调制的,是川菜常用的味型之一。陈皮在冷菜中运用广泛,如陈皮兔丁、陈皮牛肉、陈皮鸡等。

八角

八角又称八角茴香,香气浓郁,味辛、甜,可以去除腥膻异味、提味增香、促进食欲,常在煮、炖、酱、卤、焖、烧及炸等烹饪中使用,是中餐烹饪中出镜率极高的调味品,但因其香气极浓,须酌量使用。

桂皮

桂皮带有特殊的香味,可以使菜肴更香,做成粉调味可以去除肉类的膻味,若放入肉桂茶、米糕、韩式糕点里使用时,则可以增强香气与改善色泽。

丁香

丁香是丁香科植物的干燥花蕾,味辛辣,香气馥郁,多用于肉食、糕点、腌渍食品、炒货、蜜饯、饮料的调味,可矫味增香,是制作五香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豆蔻

豆蔻有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等品种,辛香温燥,是较为常见的辛香料,可以为食物增香,同时促进食欲。肉豆蔻可解腥增香,是制作肉食、酱卤肉的必备香料之一。白豆蔻可去除异味,增辛香,多用于制作肉类食物。草豆蔻可去除腥膻异味,提味增香,多用于制作肉食和卤菜。红豆蔻可除腻增香,多是作为白豆蔻的替代品使用。

香叶

香叶是常绿树甜月桂的叶,味辛凉,气芬芳,略有苦味,多用于腌渍或浸渍食物,烹饪时也可作炖汤、填馅或鱼类食物的调味料。通常是整片叶子使用,烹调入味后再从菜肴中剔除。

甘草

甘草味甜,气芳香,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天然甜味剂,可作为砂糖的替代品调味使用,多在煲汤时使用。在市场上选购甘草时以条长匀整、皮细色红、质坚油润者为佳。

白芷

白芷气芳香,味辛,微苦,是香料家族当中的重要成员,能去除异味、调味增香,在各种烹饪方式中被广为使用,如煲汤、炖肉、烤肉、腌渍泡菜等。烹饪时白芷可单独使用,也可整用、碎用,是制作十三香的重要原料之一。

迷迭香

迷迭香的叶带有茶香,味辛辣、微苦,其少量干叶或新鲜叶片常用于食物调味,特别用于羔羊、鸭、鸡、香肠、海味、土豆、西红柿、萝卜等食材的烹制,因味甚浓,应在食前取出。迷迭香具有消除胃胀、增强记忆力、提神醒脑、减轻头痛、改善脱发的作用,在酱料中常用它来提升酱的香味。

山柰

山柰,又叫沙姜,为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皮薄肉厚,质脆嫩,味辛辣,气香特异,烹饪时多被用于配制卤汁,也是制作五香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五香粉

由于陈皮、沙姜、八角、茴香、丁香、小茴香、桂皮、草果、豆蔻、砂仁等原料,都有各自独特的芳香气,所以它们都是调制五香味型的调味品,多用于烹制动物性原料和豆制品原料的菜肴,如五香牛肉、五香鳝段、五香豆腐干等,四季皆宜。

砂仁

砂仁性温味辛,有着浓烈的辛辣和芳香气味,是中式菜肴的重要调味品,也是制作咖喱菜的佐料。多在炖汤、火锅、卤味食物制作中使用。

料酒

料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的香气。烧制鱼、羊肉等荤菜时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发除去腥气。料酒在火锅汤卤中的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异味。

酱料

作为烹饪的辅助材料,酱料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既有着调味、增香、增色的作用,又有着嫩滑食材的作用,酱料运用得当往往是烹饪的关键。

大酱

大酱也叫黄酱,是以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的调味品,滋味咸鲜。人们通常以新鲜的蔬菜蘸着生酱佐饭,是北方人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之一。

甜面酱

甜面酱,也叫甜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制曲、发酵而成,滋味咸甜可口,酱香浓郁,多在烹饪酱爆和酱烧菜时使用,同时也可蘸生鲜蔬菜或吃烤鸭时使用。

辣椒酱

辣椒酱是用红辣椒磨成的酱,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辣椒酱有油制和水制两种。油制是用芝麻油和辣椒制成,颜色鲜红,上面浮着一层芝麻油,容易保管;水制是用水和辣椒制成,颜色鲜红,不易保管。辣椒酱用于做汤、炒菜、烤、凉拌等,也可以做炒辣椒酱直接食用或用来做菜。

番茄酱

番茄酱是以新鲜西红柿制成的酱状浓缩制品,具有西红柿风味的特征,能帮助菜肴增色、添酸、提鲜,常在烹饪鱼、肉类菜肴时,制作糖醋汁、茄汁,会让食材的肉质变得格外细嫩。

豆瓣酱

豆瓣酱是由蚕豆、盐、辣椒等原料酿制而成的酱,味道咸、香、辣,颜色红亮,不仅能增加口感香味,还能给菜增添颜色。豆瓣酱油爆之后色泽及味道会更好。以豆瓣酱调味的菜肴,无须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调制海鲜类或肉类等带有腥味的酱料时,加入豆瓣酱有压抑腥味的作用,还能突出口味。

芝麻酱

芝麻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香味调味品之一,其是用上等芝麻经过筛选、水洗、焙炒、风净、磨酱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芝麻酱本身较干,通常是调稀后使用。芝麻酱是火锅涮肉时的重要涮料之一,能起到很好的提味作用,做酱时也经常会用到芝麻酱,用来调和酱料的味道,通常会用到拌酱中。

果酱

果酱是长时间保存水果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水果、糖及酸度调节剂以超过100℃熬制成的凝胶物质,主要用来涂抹于面包或吐司上食用。果酱滋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大多数水果都可以制作,通常只使用一种果实,但含糖量偏高,不宜多食。

其他辅料

其他辅料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非必备的材料。它们可以有助于主菜的调味、增色,却并非烹饪中必不可少的调料。

淀粉

淀粉,也称芡粉,是由甘薯、玉米中提取出来的淀粉物质。淀粉在烹饪中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挂糊、上浆和勾芡,使用前先将其溶于水中,可使汤汁变得浓稠,进而改变菜肴的色泽和口味。

发粉

发粉,俗称泡打粉,是一种由苏打粉配合其他酸性材料,并以玉米粉为填充剂制成的复合疏松剂。主要用于制作面食,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的膨胀程度,使口感更加松软。

小苏打粉

小苏打粉也被称为食用碱,色白,易溶于水,在制作面食如馒头、油条时,将小苏打粉溶于水拌入面粉中,能让制成品口感更加蓬松。以适量小苏打粉腌渍肉类,也可使肉质变得滑嫩。

酵母

酵母多被用于制作面食,有新鲜酵母、普通活性干酵母和快发干酵母三种。在烘焙过程中,酵母会产生二氧化碳,具有膨大面团的作用。酵母发酵时产生酒精、酸、酯等物质,也会形成特殊的香味。

醪糟

醪糟用糯米酿制而成,米粒柔软不烂,酒汁香醇。醪糟甘甜可口、稠而不混、酽而不黏。醪糟可以生食,也可以作发酵介质或普通特色菜品的调味料,如醪糟鱼等;调制火锅汤卤底料加入醪糟,可增加醇香和回甜味。

炼奶

炼奶又称为炼乳,是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经过均质、杀菌、浓缩等工序制成的乳制品,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西式酱料中常见的添加物,可以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

蛋黄酱

美味可口的蛋黄酱可以使普通的水果和蔬菜顿然生色,变幻出各种诱人的味道。蛋黄酱是西方人最爱用的沙拉酱料之一。

鱼露

鱼露,俗称鱼酱油,是将小鱼虾腌渍、发酵、熬炼以后获得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琥珀色汁液,风味独特,常作为烹饪调味、提鲜之用,是广东、福建等地所常见的水产调味品。

芥末

芥末是由芥菜的成熟种子碾磨成的一种粉状调料,又称芥子末、山葵、辣根、西洋山芋菜。它含有名为“黑芥子硫苷酸梅(myrosinase)”的酵素调味成分,将其放入40℃的温水里搅拌后发酵的话,会散发出显著的香气与辣味,辛辣芳香,对口舌有强烈刺激,味道十分独特。芥末在冷菜、荤素原料中皆可使用,可用作泡菜、腌渍生肉或拌沙拉时的调味品;可与生抽一起使用,充当生鱼片的美味调料;放入盐、白糖、醋后做成芥末酱,可以用于做芥末丝或凉茶。

豆豉

豆豉是以大豆、盐、香料为主要原料,经选择、浸渍、蒸煮,用少量面粉拌和,并加米曲霉菌种酿制后,取出风干而成的。具有色泽黑褐、光滑油润、味鲜回甜、香气浓郁、颗粒完整、松散化渣的特点。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可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豆豉作为家常调味品,适合烹饪荤菜时解腥调味。豆豉可以加油、肉蒸后直接佐餐,也可作豆豉鱼、盐煎肉、毛肚火锅等菜肴的调味品。烹调上以永川豆豉和潼州豆豉为上品。

咖喱

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黄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料,其能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发汗的目的。咖喱的种类很多,以国家来分,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所产的咖喱各有所不同;以颜色来分,有红、青、黄、白之别。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来区分,咖喱大约有十多种之多,这些迥异不同的香料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构成咖喱的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浓郁香味。

味噌

味噌由发酵过的大豆制成,主要为糊状,是一种调味料,也被用作为汤底,其以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风靡日本。味噌的种类繁多,大致上可分为米曲制成的“米味噌”、麦曲制成的“麦味噌”、豆曲制成的“豆味噌”等。味噌的用途相当广泛,可依个人喜好将不同种类的味噌混拌,添加入各式料理中。除了人们最熟悉的味噌汤外,举凡腌渍小菜、凉拌菜的淋酱、火锅汤底、各式烧烤及炖煮料理等都可以用到味噌。 QuoSul87fFizv9IBS7f3/GTYzp0uFLfrV+e0/BWe8xn0z1A+E9unLN/LbZL4gG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