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川菜是怎样“炼”成的

川菜历史悠久,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在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两宋时期开始向外传播,到明末清初逐渐形成菜系。此后,川菜不断融合和创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菜品的种类,足迹也早已遍及国内外。究其根源,川菜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材料丰富。其中,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和下饭小菜,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辣椒等,这些都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尚滋味、好辛香,独特的饮食习惯

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四川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在四川人看来不仅是追求生存的需要,更是追求享受的心理需要。他们把食之乐、味之乐看作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乐趣。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各具风采的筵宴。普通百姓家虽然无力承办豪华宴席,但对于美食的追求也不甘示弱。在婚丧节庆的时候,也都会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在宴席之后,热情好客的四川人通常还会让客人带一些杂糖、酥肉、咸烧白、点心之类的杂包回家,让没有到席的人也分享一下快乐,使尚滋味的饮食习俗扩展成为饮食情趣,无形中推进了川菜的发展。

3吸收外来经验,乐于对烹饪不断研究

川菜的发展,不仅依靠其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传统饮食习惯,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广泛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从秦到清,川菜吸收了包括湖北、湖南、广西、陕西、河南、山东、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饮食习惯,逐渐形成“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的烹饪文化,从而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川菜体系。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川菜成了巴蜀文化的代表之一。川菜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等优点,具体看来,可以分为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火锅、风味小吃五大类。

筵席菜: 多采用山珍海味,搭配时令蔬菜烹制而成,比较讲究菜肴的艺术性,其辣味较少,口味较温和。

大众便餐菜: 菜式多种多样,以小煎、小炒为主要烹制方法,其味道以辣味等浓烈的滋味为主,口味较重。

家常菜: 为寻常百姓家常制菜式,操作简单、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家庭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火锅: 火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食具,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从古代的“鼎”逐渐演化而来的。常见的有红汤(以麻辣味为主)和白汤(以咸鲜味为主),但也有一种鸳鸯锅,锅里分为两部分,可同时盛装麻辣的红汤和咸鲜的白汤。川味火锅广受欢迎,人们不但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吃火锅,就是在高温不断、挥扇不停的炎夏也照吃不误。

风味小吃: 多以米面、杂粮制作而成,以精巧玲珑、调味讲究、经济实惠为特色。许多有名的小吃,发源于旧时城镇的沿街叫卖的小贩模式,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如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珍珠丸子、夫妻肺片等招牌小吃。 3Xc2kV1EJL64tchAVLSxOX7d7jlkgSUWUq8nhQN3tsoNRI3A/+/CdWaFDgfH05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