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输血学相关的其他检测

208.为什么输血前后均要进行血常规检测

答:输血前进行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红细胞数目、血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浓度等多项指标。为输血科和临床医师提供相应的输血指征,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输血前血常规结果评估患者贫血情况,从而制订相应的输血量与输血策略,更为合理安全地用血。输血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可以实时了解患者输血后贫血改善情况,通过相关血常规结果和患者临床表现来评估患者输血效果。对于输血后血常规结果的异常,例如血红蛋白未升高或降低,临床医师与输血相关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积极寻找原因,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慢性失血、是否存在大量补液导致血液稀释、是否存在血液制品输注无效以及是否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因此,输血前后均检测血常规是很有必要的。

209.为什么多次输血的患者再次输血前要做抗体筛查

答:患者短时间内进行多次输血后,容易在体内产生相应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临床医师与输血科人员应对于短时间内多次输血的患者重新检测其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以反映下次输血前,患者体内免疫情况。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再次进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为阳性时,应进一步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检测,以确保患者输注无对应相关抗原的血液制品,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要注意的是,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其交叉配血试验所用标本必须及时重新抽取,以确保交叉配血试验所用标本可以反映患者体内实时情况,确保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输血安全。

210.为什么无输血不良反应时也不能表明输血是有效的

答:临床对于输血的要求有两项:一是安全,二是有效。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患者临床上未发现不良反应,只是达到了“安全”的要求,还应看是否达到“有效”的要求,即患者血红蛋白是否升高,患者临床贫血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如果排除了继续失血和大量输液导致血液稀释等因素的干扰,可以粗略估计输血效果:一个成年人输注2U悬浮红细胞制品(相当于400ml全血)后,24小时内血红蛋白应升高10g/L左右,也可较精确地计算:输注悬浮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升高(g/L)=(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g/L ×输血量/L ÷患者血容量/L)× 90%。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要考虑可能发生“红细胞输注无效”,临床医师应与输血科联系,共同讨论追查原因。

211.为什么血栓弹力图可以指导临床输血

答:血栓弹力图是利用物理原理测定抗凝全血离体后在激活剂的作用下的凝固和纤溶过程。通过对描记图形不同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凝血、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情况,主要有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血栓最大幅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纤溶指数(LY30)、估计的溶解百分数(EPL)这7项参数。通过相应参数,可以了解相应的检测个体凝血功能的情况:R反映凝血因子活性,K与α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MA反映血小板功能,CI反映凝血功能状态,LY30与EPL反映是否存在纤溶亢进。同时,仪器可以自动判断机体处于高凝或低凝状态,初步判断凝血缺陷的原因。通过血栓弹力图,我们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所需的血液制品的种类。

212.为什么接受手术或输注血浆前的患者必须要检测凝血象

答: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来说,对其凝血水平的评估至关重要。患者凝血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术中以及术后患者的出血情况,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期间血液制品的输注。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肝脏疾病、败血症、DIC、胆汁淤积、子痫前期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别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的变化是最需要重视的。APTT和PT分别是内源和外源凝血系统的筛查试验,APTT延长、PT正常,应该考虑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缺陷;APTT正常、PT延长,主要考虑凝血因子Ⅶ缺陷;APTT正常、PT正常,患者有创伤后的延迟性出血,此时应该考虑凝血因子ⅩⅢ缺乏;APTT和PT均延长,则应该考虑凝血因子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的单一因子或联合缺陷。通过对患者凝血象的检测,可以根据患者的凝血情况选择相应的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和冰冻血浆(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Ⅴ等)。

213.为什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要对血液制品进行细菌培养

答: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对血液制品进行细菌培养有助于确定输血不良反应是否是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寻找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细菌性输血反应是指由于血液被细菌污染而造成的严重输血反应。临床表现包括寒战、头痛、高热、呼吸困难及血压下降等。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可以是即发性的,也可以是迟发性的非免疫性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血液的细菌污染情况受很多因素,如血液制品的种类、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及污染细菌的种类、数量等影响。目前的血液制品中,血小板细菌污染概率最高,原因主要是血小板的保存温度为(22±2)℃,比较适合细菌生长。细菌性输血反应确诊最可靠的依据是在剩余的血液中培养出与患者血液标本中相同的细菌或从来自同一次献血的其他血液成分制品中检出相同的细菌。因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对于怀疑可能是细菌性输血反应的应对血液制品进行细菌培养。

214.为什么血液制品不是绝对安全的

答:安全的血液是指血液中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患者带来损害、危险和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患者不会因输血而受到伤害。然而,理想的绝对安全的血液目前是不存在的。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发生的原发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即由于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导致的副作用和疾病称为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以及输血传染病。尽管目前血液制品已经经过严格的筛查、检测等处理程序,但由于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以及个人情况的差异性,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此,只有当患者具有明确的输血适应证,且患者和家属详尽了解输血相关风险,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后,方能输血。

(侯 忱 汤朝晖) 4m2FXT06kHOTgppO8l2mC9ZSoVRGIQ5HM0y5lc+j67ThmG3YvVSvfuMLRj3c1S7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