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少尿

尿量与液体入量、活动量及周围环境(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正常小儿的尿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每天尿量少于250ml/m 2 为少尿(oliguria),或每天排尿量学龄儿童少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婴幼儿少于200ml均为少尿。

【发病机制】

少尿的发生与尿液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尿液的生成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与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

1.肾小球滤过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

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总的滤过面积;②有效滤过压;③肾血流量。上述三因素的异常均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影响尿的形成,导致少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完全阻断,有效滤过面积显著缩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易出现少尿乃至无尿。又如大出血或严重失水,机体血容量不足,血压显著降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过低,也易引起少尿。

2.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原因

①肾小管本身的完整性;②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③肾小管管液溶质的浓度;④肾小管阻塞(如尿酸结晶、炎症分泌物、色素管型等)。这些因素发生异常,皆可导致少尿发生。如急性肾小管坏死,管腔内滤液可回漏入肾小管管壁内,同样是引起少尿的因素之一。又如剧烈疼痛和情绪紧张可增加抗利尿激素释放,促使水在集合管大量重吸收,造成少尿。

【病因和临床分类】

少尿按其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1.肾前性少尿

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出血、严重失水、灼伤、心力衰竭、重度低蛋白血症、重症肝病等血容量或有效血容量不足。

2.肾性少尿

各种肾脏疾病均可引起少尿,较常见的有:急性肾小球炎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间质炎症(包括重症急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间质性肾炎)、恶性肾硬化等。

3.肾后性少尿

肾后性少尿的原因有:肾盂出口及输尿管梗阻,如结石、血块、坏死组织、瘢痕回缩、外部压迫、肾下垂、肾扭转以及输尿管炎症、肿瘤等均可引起梗阻而少尿。此外,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增殖症(阻塞性输尿管周围炎)也是肾后性少尿的病因之一。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肾前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常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心力衰竭、休克、重症肝病、重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重度低蛋白血症则有全身凹陷性水肿和低蛋白血症,但尿检查一般少见异常,肾功能亦多在正常范围。

2.肾性少尿

肾性少尿一般可根据详细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化验与一般的肾功能试验作出临床诊断。少数患儿尚须进一步检查,包括放射线检查、肾活体组织检查等,方可确定原发性肾脏病的性质。

3.肾后性少尿

可有上尿路梗阻病史及临床表现,如排尿异常及肾绞痛等。常有尿闭或少尿与多尿交替出现,尿比重、尿钠、尿渗透压多在正常范围。对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作泌尿系X线摄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以及超声波检查以帮助诊断。

(二)鉴别诊断

少尿是肾衰竭的主要症状。少尿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区别是肾前性少尿还是肾性少尿,详见急性肾衰竭一章。一般不难鉴别。有困难时可作补液利尿试验,具体方法是:用生理盐水1份加入5%~10%葡萄糖液2份,按体重20ml/kg静脉滴注。如少尿系肾前性,静脉滴注后1~2小时内即有尿排出。如尿量仍不增多,再静注20%甘露醇5~10ml/kg,呋塞米1~2mg/kg,若出现利尿亦可确定为肾前性少尿,而肾性少尿时,尿量无明显增加或不增加。

(曾智凤 刘保平) kNGAaYx3TCFYwpGe1Tfubt+Tugqi2yEhTSyQHu8lhP31azmVXLVbX24+j17EqZ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