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肾性水肿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因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称肾性水肿(renal edema)。肾性水肿是某些肾脏疾病的重要特征,轻者仅体重增加(隐性水肿)或晨起眼睑水肿,重者可全身肿胀,甚至腹(胸)腔大量积液。

【发病机制】

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因病而异,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肾脏是机体水、钠排泄的主要脏器,肾患病时,排泄水、钠能力降低,导致体内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在急性肾损伤如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时,炎性渗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或新月体挤压,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滤过减低。CKD时由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丧失功能,使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而影响其滤过率,这是肾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

①肾损伤时,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血流量重分布利于小管重吸收,球管失衡;②支配肾血管(尤其是出、入球小动脉)、小管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③抗利尿激素生成增多;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失调;⑤利钠肽分泌减少。上述诸多神经体液因素的变化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增多,体内水、钠潴留。

3.心功能不全

肾脏疾病若同时伴有高血压、贫血、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以及免疫反应损害等因素可引起心功能不全,从而也可加重水肿。

(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多余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外液,分布在血管内及组织间隙中。血容量受到严密监控以维持相对稳定,组织间隙压力低,并能通过血浆-组织液交换,作为大部分多余细胞外液的缓冲地带。

1.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一方面致肾损伤因素能造成肾外毛细血管损伤,如肾病综合征时内皮细胞的封闭连接(occludin、claudin、ZO等)及cadherin、catenin、actin等黏附连接受损,使血管水通透性增强;另外,免疫损伤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毒素,使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水分和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而产生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浆渗入组织间产生水肿。

需要警惕的是,少数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蛋白形成严重低蛋白血症(﹤2.5g/dl),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

【病因与临床分类】
(一)肾炎性水肿(非凹隐性水肿)

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大部分患者蛋白尿多不明显,以水钠潴留为著,水肿较轻,压之有一定弹性(因组织间隙液中蛋白质较多)。临床上多伴有少尿、血尿、高血压和肌酐清除率降低等。

(二)肾病性水肿(凹隐性水肿)

主要因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以致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引起水肿,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水肿较重,呈明显凹陷性(因组织间隙液中含蛋白质较少)。临床上可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甚者可伴发胸水、腹水及会阴水肿等。

(三)小管-间质疾病性水肿

肾缺血、中毒、肾毒性药物、过敏等因素造成肾脏小管间质损害为主,此类患者蛋白尿较少。初期水肿多较轻,但严重少尿时,水肿可很严重。此外,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及其他肾脏病发展至肾衰竭时均可出现肾性水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肾脏病患儿若出现可见性水肿,则肾性水肿的诊断即可成立。但若为隐性或轻微水肿,则水肿可通过测量体重来确定。若体重短时间内增加3kg以上,可以肯定有水潴留。

(二)鉴别诊断

肾性水肿需与各种非肾性水肿相鉴别。

1.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的特点为:①早期仅于晨起时眼睑水肿或颜面水肿,继而遍及全身,即水肿呈下行性;②多伴有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尿异常及肾功能减退;③可追溯到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史。

2.非肾性水肿

①心性水肿(cardiac edema):其特点多有心脏病史,水肿一般从下肢开始,呈上行性。常在午后加重,平卧后或晨起时可减轻,可伴有心瓣膜杂音或心功能障碍。体征有肝大、颈静脉怒张等。②营养不良性水肿:本病常有低蛋白血症而伴发水肿,且患儿多有喂养不当、慢性消耗性疾病和长期蛋白质供给量不足的病史。③维生素B 1 缺乏症:本症若伴水肿者称为湿性脚气病,婴儿早期可表现夜啼、少食、精神差、膝反射消失,较大儿童可诉手足麻木感。若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全身水肿、心力衰竭乃至尿少,但尿液检查无血尿和蛋白尿,据此可与肾性水肿鉴别。④硬皮病:硬皮病的水肿期皮肤肥厚而紧张,光滑发亮,先始于手足部,继而波及全身。患儿呈一种黄白色而有蜡样光滑感的水肿面容,病程中晚期水肿部位皮肤变硬乃至皮下组织和肌肉萎缩,手指屈伸受限,借此可助鉴别。⑤血清病:患儿可出现眼睑、颜面、手足等处水肿,尿液检查可有短暂的蛋白尿和管型,易与肾性水肿混淆。但血清病的水肿常于注射动物血清后(特别是马血清)起病,最初表现为注射部位微肿,局部淋巴结肿胀,发热;多数患儿出现皮疹和关节酸痛,故可与肾性水肿鉴别。

(曾智凤 刘保平) l2D1mWwQ9RL0PLL2u7pmpvOHMAyQJ0dffnuV17boKKef+1Hz62LNtA//ur8jSF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