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镁浓度﹤0.75mmol/L(1.82mg/dl)时称为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由于细胞外液镁含量远较组织细胞低,临床上应结合红细胞中镁及尿镁排泄量以鉴别是否缺镁。
在细胞内外重新分布使大量细胞外镁转移到细胞内。常见原因有:①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致镁离子分布到骨组织中,血镁降低;②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大量镁盐沉积于坏死胰腺周围供组织修复,血镁下降;③高热卡肠道外营养,镁随营养物质进入细胞使血镁下降;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期大量镁离子进入细胞内所致。以上均为在病理条件下治疗前后未及时补充所致。
正常进食者缺镁少见,但在以下情况时可致摄镁不足:①长期禁食;②长期全胃肠道营养补充镁减少;③慢性乙醇中毒长期进食不足。
是低镁血症常见原因,可见于:①慢性腹泻;②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③肠肝胰瘘;④慢性胰腺炎伴腹泻;⑤脂肪痢或急性胰腺炎可使镁与脂肪结合皂化而影响吸收;⑥家族性镁吸收不良。
见于多种肾脏疾病,包括:①急性肾衰利尿期;②慢性肾小球肾炎;③慢性肾盂肾炎;④药物,如利尿剂、氨基苷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应用;⑤家族性或散发性肾脏镁丢失症。
①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③甲状旁腺功能不足或亢进;④高钙血症;⑤未控制的糖尿病伴高糖尿;⑥急性周期性卟啉病。
镁缺乏时神经、肌肉及心肌的应激性增加。
1.神经、肌肉症状
以肌肉震颤、手足搐搦、腱反射亢进最常见。
2.心血管系统
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3.其他
低镁可使阻力血管收缩,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可致低血钙及低血钾。
需测定以下几项指标以判定镁的情况及基础病因。
1.测定血清镁。
2.测定24小时尿镁量,正常值为2.1~8.2mmol/d(50~200mg/d)。尿镁排出减少,肾功能正常,对缺镁有诊断意义。
3.镁负荷实验 ①3.2~5g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留成6小时尿,排出量少于输入量的20%,表示缺镁;②硫酸镁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排出量少于输入量的75%,表示缺镁。
4.肾功能检查。
5.心电图检查。
6.治疗实验 以2g硫酸镁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ml中静脉缓慢点滴,症状好转,表示缺镁。
1.纠正低血镁 口服氧化镁0.25~0.5g,氢氧化镁0.2~0.3g或10%醋酸镁10ml,每天3~4次,儿童为每天一次。
不能口服或病情较重者可肌注25%MgSO 4 5~10ml,第一天4~6小时一次,以后酌情递减。儿童为每次0.1ml/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天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有明显低镁血症(血镁﹤0.5mmol/L)时,用25%MgSO 4 10ml加生理盐水500ml中或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连续3~5天,儿童加5%~10%葡萄糖液稀释成1%溶液静滴,或稀释成5%溶液静推。
2.纠正其他电解质紊乱。
3.治疗基础疾病。
高镁血症(hypermagnesemia)指血镁超过1.25mmol/L(3.0mg/dl),大多是由于肾衰竭而致。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排出镁减少:当肾小球滤过率只有正常的10%以下时,可发生高镁血症,肾排出镁减少。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肾排出镁减少 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严重低钠血症;②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③甲状腺分泌不足;④呼吸性酸中毒。
3.镁摄入过多 ①应用含镁的制酸剂或泄剂,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时可致高镁血症;②在透析液内镁含量过高。
4.组织破坏镁释放过多。
镁对心血管及神经肌肉系统有抑制作用,可致低血压,抑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出现嗜睡、肌力减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心血管方面表现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电图出现P-R间期延长。严重时可致呼吸麻痹、昏迷、木僵、各种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
高血镁可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小板聚集时间延长,抑制甲状旁腺功能,导致血钙降低。
①测定血镁同时测定24小时尿镁;②测定血及尿电解质;③肾功能检测;④监测心电图;⑤血气分析。
高镁血症患者禁用镁盐及含镁食物;急性镁中毒者,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10~20分钟滴完;纠正脱水,应用排钠利尿药,促进其排出;急性慢性肾衰患者禁服镁盐,需进行透析者,如肾功能良好,可用每四小时静脉点滴生理盐水1000ml和呋塞米40mg,以利于镁排出,儿童呋塞米量为1mg/(kg·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曹艳 张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