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自从青霉素发明以来,以抗生素为主体的抗菌药在预防治疗感染性疾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药物广谱的抗菌作用导致人体正常的菌群失调,混合感染以及耐药性不断增加,已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在人类面临细菌耐药性或抗生素不良反应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寻找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疗法迫在眉睫。WHO所倡导急需解决的是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新药研发不足、缺乏替代药物,必须制订出指南以提高现有药物的利用,研发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法。近日,WHO首次提出“可广泛使用”、“谨慎使用”、“保留使用”的抗生素分类标准,期待能有利于缓解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温病条辨》中记载了大量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方药,并经受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验证,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儿科和五官科,多见感冒、咳嗽、喘证、淋证、发黄、痉病、胃痈、乳蛾等病名。其病机多为伏邪或匿久暴发,或外因引动感染性疾病暴发,存在着正气虚弱,伏邪在体内发生病邪兼化,或挟其他病菌新感,或随病变部位不同而转化,或内生痰、火、瘀、毒等,形成复杂虚实夹杂证。中医治法上,多在初期邪毒较盛时,以祛邪解毒为主,强调透邪外出,清热透邪;中期变证丛生,入营入血,动风动血,应祛邪扶正兼顾,强调扶正透邪;后期以益气养阴,保护脏真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可以使用清热、活血、化痰、利湿等治法,祛除蓄积的病理产物,而扶正透邪贯穿始终。

现代医药学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是通过显微镜了解细菌,并确认其本质是细菌异常增殖的结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治则以抑菌或杀菌为主;中医学认为是机体正气虚损、邪毒内侵所致,治则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为主。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优势是不针对杀死致病菌,而着重调整机体免疫,清除内毒素的损害,清理积聚的内生代谢产物。常用抗菌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等中药。促进机体内热毒外泄,同时固护正气,这对于正气虚弱的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尤为重要。近来有研究者将一些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体外抑菌实验效果明显。此外有不少扶正药也可以抗感染,其作用是通过增加机体免疫力而起的,如增加白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在体内有诱发干扰素产生的作用。

总之,临床实践中对于感染性疾病中医药应该早期介入,在初期或轻症时,可以单独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在病情进一步发展和有并发症时或者重症时,可以与中西药联合应用,起到增效减毒效果。该书以制订七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契机,向世人展示了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积极作用。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按照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和步骤,重视专家经验,突出中医药优势,集全国优势专家资源,在当下药物耐药性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医药及时作出反应,制定中医药针对抗生素耐药的循证指南,并在下一步实施指南的适应性和效果评价,指导临床实践,实乃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2017年6月1日 0KIMK/WYnhGFFEWTdMKkhEDhq9+z1Yz0vP5jj9K4t9nyk94Hs1tWckUE2Eew/a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