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而命名。溃疡主要(约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最常见是呈长期规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两餐之间直至下餐进食,定时发生的半夜疼痛具有特征意义;胃溃疡多在食后1小时内发生,1~2小时后缓解,直至下次进食后重复出现。其他症状还有反胃,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常见的并发症可有出血、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范畴。其发病多为脾气亏虚、胃寒、胃热、肝气不疏、胃失和降、瘀血及胃阴不足等病因病机所致。在临床中,常选用健脾益气药、祛寒药、清胃热药、疏肝行气药、和胃降气药、活血化瘀药、养胃阴药等相关的中药予以治疗。

续表

临床应用

【临证组方框架】

脾胃虚寒型:

健脾益气药+祛寒药±和胃降气药±生肌药

寒热错杂型:

祛寒药+清胃热药±清热解毒药±和胃降气药

肝胃不和型:

疏肝行气药(柔肝药)+和胃降气药±清热解毒药±健脾益气药

血瘀胃络型:

活血化瘀药+和胃降气药±疏肝行气药±健脾益气药

胃阴不足型:

养胃阴药+清胃热药±清热解毒药±健脾益气药±生肌药

以上各证型:

吞酸+制酸药 气(阴)虚出血+收敛止血药 瘀血出血+化瘀止血药

消化不良+消食导滞药 胃脘痛+止痛药

【辨证应用范例】

消化性溃疡数年,胃脘灼热,胀满疼痛,食后胀甚,食生冷、热物则痛,嘈杂吞酸,口苦,食欲缺乏,泛吐清水,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舌苔黄白相间,脉弦。此为寒热相兼,结于胃腑所致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型。组方应主用祛寒药、清胃热药,佐以清热解毒药、和胃降气药,轻遣制酸药、止痛药。

组方:

高良姜 9g,肉桂 6g,干姜 6g,吴茱萸 6g,蒲公英 30g,黄连 6g,黄芩9g,金银花 12g,连翘 9g,木香 6g,莱菔子 9g,海螵蛸 9g,白芍 30g,甘草 30g。水煎服。

【评按】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一般认为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进食有刺激性食品和饮料密切有关。此外,尚与遗传因素及服用某些药物有关。近年有人提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排空过快,是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基础;胃黏膜屏障的破坏,胃幽门运动功能的减弱,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又是胃溃疡形成的条件。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包括一般疗法和药物疗法,常用药物有制酸药、抗胆碱能药、H 2 受体阻断剂等,必要时手术。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其证型也相差无几,治疗用药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治疗消化性溃疡一病,多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以及止血、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应注意二者的区别,谨慎选药组方。

健脾益气药主治脾胃虚寒证型,常与祛寒药等组成临证处方的框架。现代学者崔秀梅等还认识到:“中医认为脾气虚弱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根本内因,而现代医学认为防护因子的减弱是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健脾益气药可以促进防护因子的增强,加强上皮细胞的再生,调解黏膜的血循环,因此可以认为在溃疡病中脾气虚弱与黏膜屏障功能的减弱有相似之处。”所以健脾益气药亦可广泛地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各种证型的治疗处方之中,意在通过扶助脾胃正气增强防护因子和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抵制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感染,这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常能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一病的治愈率。又,健脾益气药也可以作为预防消化性溃疡愈后复发的基本药物而用。如刘丹卓等主张:“消化性溃疡见效容易而治愈较难,防止复发更困难,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而溃疡面尚未愈合就停止治疗,这是临床常见的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注意巩固治疗和调补,是根治溃疡、防止病情复发的可靠方法。巩固治疗宜以健脾养胃为主,可用炙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甘草等甘补运脾之药健脾益胃。”诚为经验之谈。

活血化瘀药主治血瘀胃络证型,常与和胃降气药等组成临证处方的框架。但由于血瘀胃络证型消化性溃疡最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所以在其应用活血化瘀药时,一要递增而用,不可骤用大量;二要注意配伍适量的止血药,以免发生大出血。现代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不论消化性溃疡的任何证型,只要是溃疡面久不愈合,就可能与瘀血有关。因为溃疡面不断渗出的血液往往留滞而成死血,且常与渗出的津液混杂在一起妨碍溃疡面的愈合,其时亦应注意活血化瘀药的应用。

考诸多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用方发现,养胃阴惯常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等药,但近代中医大家施今墨却与众不同,以西洋参为首选,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35种内科病中医辨治方法与误治分析·消化性溃疡》介绍施氏应用养胃阴药经验:“脾胃弱,津液枯则毫无食欲,口干不能多饮,胃酸缺乏,治宜养阴生津。常用方剂如麦门冬汤之类,习用药品以西洋参最好,其他尚有石斛、沙参、荷叶、绿萼梅等。”查阅中药学著作可以证实,西洋参确实具有养胃阴作用。如《中药古今应用指导》认为:“西洋参甘苦而寒,既能补气,又能养阴清热,入肺胃二经,尤长于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作者每常遵而用之,获效良多,今转而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论依据有三:

①联系近年国外流行的胃溃疡是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比传统方法治疗更有效的观点,清热解毒药能够抗感染。②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活动性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超过70%和90%,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抑制、消除幽门螺杆菌也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一环。清热解毒药大多具有抑制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③中医学界认为,消化性溃疡即为中医的“胃脘痈”。痈乃热毒所致,清热解毒药能治之。在日常临证中,清热解毒药还应该在辨证的基础上予以用之,即对于寒热错杂、肝胃不和以及胃阴不足等证型较为适用,而对于脾胃虚寒证型却不宜应用,以免清热解毒药败胃困脾,致成误治。

制酸药应用的一般规律是,不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任何证型,只要临床表现出现吞酸一症,就应该在其辨证施治的处方中加用制酸药。现代研究表明,胃酸分泌增多损伤消化道黏膜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首要因素,控制胃酸、减弱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攻击,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过程中,不能忘记控制胃酸。从这一角度出发,制酸药又可以无需辨证而用,即在消化性溃疡各种证型的治疗处方中广泛加用之,而毋论其见否吞酸之症,目的在于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常能明显提高所用方剂的临床疗效。但现代学者姜春华指出,治疗消化性溃疡一病,“用中药抗酸,药量不可过大,不然反使胃酸过多”。可参。

止血药需要说明3个问题:①在消化性溃疡的所有证型中,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一症的有因脾气亏虚无力统血而出血者。如《35种内科病中医辨治方法与误治分析·消化性溃疡》介绍周平安经验曰:“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行脉外。”更有因瘀血阻滞,血运不循常道而出血者。如孟毅等认为:“由于血瘀胃络型消化性溃疡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中还应注意止血,以免发生大出血。”所以本篇的止血药亦相应设置了收敛止血药和化瘀止血药。②考收敛止血药和化瘀止血药所选的药物,多为临床常用者,唯化瘀止血药中大黄一药较为鲜见,其应用的原理以《中医临证绝招》所论最为详明:“大黄为常用中药,性大寒,味苦,能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多用于通便泻火,消肿散结,清热燥湿,活血通经。大黄‘止血而不留瘀’,被古代医家誉为‘妙药’。在五六十年代始有大黄止血的临床报道,七十年代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大进展,八十年代以来应用日趋广泛,研究也随之深入。大黄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有人用生大黄粉每次3g,1日3次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55例,止血率96.68%,平均止血时间为2.2天。对大量出血、胃癌合并出血、老年人出血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80%、93%、95%。几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以下特点:A.适应面广,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其疗效相同。B.在辨证分型、单味大黄、西药、辨证分型加大黄等不同分组疗效对比中发现,单味大黄止血效果最好,止血时间最短。C.生大黄与熟大黄相比,以生大黄止血效果好,但生大黄可有少数病人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D.加大熟大黄的用量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③有些学者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不主张辨证地应用止血药,认为其疗效不及单方、验方。如陈泽霖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不拘泥于辨证分型,皆采用大黄白及粉治疗,取得显效。认为“生大黄祛瘀生新,清热攻下,使淤积在肠内的积血得以清除,减少了瘀血停留所致的吸收热;白及中含有胶,其性极黏,有收敛止血及生肌作用,并能促使红细胞及血小板凝集,达到止血目的。二者合用,既能使离经之血得以祛除,又可涩血止血,故可使出血得止。配制方法:白及、生大黄共研细末,每服3~4.5g,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具体应用时,曾作如下比较:初以参三七40%、白及40%、生大黄20%的比例,配成药末,每服3~4.5g,日3~4次温开水调服,出血量多势急者,可每2小时服药1次,有效率为96%左右。后减去价昂之参三七,疗效反有所提高,可达100%。后又减去白及,只用单味大黄,有效率在94%左右。可见白及与大黄配伍,其止血效果最佳”。这一止血药的应用形式,亦值得关注。

治疗慢性胃炎止痛以延胡索为首选药,本篇止痛药却以白芍、甘草为首选,从表面看只是简单的置换而已,其实良有深意。仅就甘草一药而言,自1946年报告了甘草流浸膏治疗溃疡病有显著效果以来,到目前甘草制剂治疗溃疡病的疗效优于一般疗法已被公认。综合国内725例以甘草治疗的溃疡病例中,590例有效。甘草中提取的甘草次酸衍生物“甘珀酸”,至今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药物之一。同时,甘草还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其用一药而获二效,所以近代很多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止痛常以甘草为首选之品。但必须注意的是,甘草药性缓和,非重用不易建功。正如现代学者王士福以治消化性溃疡数十年临床经验体会到,止痛药中的甘草非量大力专,不足以缓其痛势,一般须用至30g,否则无功。这是甘草应用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纵观临证组方框架,对于4种药物的应用需要说明:①和胃降气药:消化性溃疡病位在胃,胃气以通降为顺,胃病则胃气自然失于和降,所以在很多证型的治疗处方框架中参用了和胃降气药。②祛寒药和清胃热药:二者常作为主用药物组成治疗寒热错杂证型用方的框架,由于消化性溃疡病程较长,其寒每易郁而化热,所以各自所用的剂量或数量应重在后者。③健脾益气药:其用于治疗血瘀胃络证型和胃阴不足证型并不仅是为了健壮脾气的本身,前者意在通过补气以运血;后者意在通过补气以生胃阴。 jim+OmQS1X2NsdKC0+g2Weuq/p06OeFw9UNeguv58my3f2TpguHt2D7yWboC53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