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概述

一、医学人文的概念

在讨论医学人文的概念之前,首先应对医学与人文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表述。医学是什么?《科学技术辞典》的定义是: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自然科学学科辞典》的定义是:医学,狭义可视为医学科学的同义语,广义则应理解为医学科学和医疗保健事业的综合称谓。《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 “医学是维持健康、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实践活动。”在中国,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 《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贲卦的 《象辞》上讲:在此,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所谓人文,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运行所形成的秩序和伦理规范。《辞海》中对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其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在西方,人文的概念包含有人道的(humane)、人文主义(humanism)、人性(humanity)和人文学科(humanities)等,起源于古希腊人对人的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抗衡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笛卡尔提出的 “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最终确立了人的自我意识。马克思非常重视人的发展。马斯洛将人文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等级。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文概念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既是人类社会共通的,也蕴含着时代和文化特征。

“医学人文”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重含义。其一是指 “医学人文精神”,即人类的终极关怀与人性的提升,如批评人类企图控制自然的骄傲自大,承认 “医学的限度”,强调尊重人、敬畏生命;其二是指 “医学人文关怀”,强调的是对待他人的善行,如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中的伦理价值,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其三是指 “医学人文学科”,即研究与探寻医学本质与价值的人文学科,如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人文关怀是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而医学人文学科则介于二者之间,是从观念到实践,从知识到行动的桥梁。而 “医学人文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即医务人员通过医学人文学科的学习,理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具备医学人文关怀的能力,并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得以体现。

广义的医学人文学包括与医学相关的法律、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亦可称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因此,医学人文是一个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健康、疾病、生命、死亡、疼痛、快乐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考察医学和卫生保健之于人类社会的价值,研究与关注这些学科如何应用于医学教育和改进医疗实践。

二、医学人文的内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与医院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以更好地承担救治病人、关爱病人的责任。医学人文并非仅是医学教育中的一类学科建制,它还是一场社会运动,一种后现代思潮,是对当代医学和保健文化的哲学反思。因此,“医学人文”具有丰富的学术探究和社会文化内容。

1.医学人文学科

从医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医学人文是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展人文和社会科学教学的活动。从研究的角度看,医学人文是对医学或卫生保健本质和价值问题的探究。通常所说的医学人文学科包括: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等。

医学伦理学旨在培养医务人员的伦理意识,使他们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医学是道德的职业这一特性,能够在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层面认识医学科学和医学职业,从而能够从哲学的视角或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医学科学及医学职业的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最终将医学道德理念贯彻于医学实践之中。

医学法学介绍医疗行为与医疗法律关系,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患者的权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义务,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制度,医疗事故的相关证据,医疗纠纷的赔偿,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医疗纠纷的救济途径和医疗过失保险等内容。重点针对当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给出医务人员应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应用于医学,研究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通过提高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使医务人员能自觉地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思考与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分支,如医学美学、叙事医学、音乐医学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医学人文涉及诸多领域或学科,作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重点放在医学伦理、卫生法规和医学心理等学科,主要是因为目前医务人员通过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更好地应对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卫生改革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2.病人权利

病人权利是作为社会运动的医学人文。医疗保健服务是民生问题,公民获得医疗保健是一项基本民权,已载入联合国人权公约和许多国家法律。在西方,政党的竞选纲领中都不可缺少卫生福利政策,在我国目前的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中亦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病人的权利自18世纪倡导 “天赋人权”开始,尊重病人的权利是医学从 “家长制”中解放出来的一个标志。20世纪60年代 “病人权利”运动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其一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医生的非道德人体实验的深刻反省;其二是在消费者权利、妇女权利、黑人权利等一系列人权运动的推动下,病人意识到了自身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问题;其三是新技术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了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医生更加关注病人的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以及对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增加的担忧。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无条件地依靠医疗技术来保护和延长生命是有欠缺的。脱离病人去治疗疾病,将病人视为 “肉体物质”或 “生命机器”的倾向,可能导致医疗保健的畸形发展,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病人权利运动、自我保健运动、自然疗法运动、整体医学运动,以及70年代后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都充分地显示出医学开始出现从在生物学因素方面探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向多维度地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转向。与此同时,随着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物机械论的局限性和人的整体有机联系,更加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cure),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care)。于是,1981年世界医学联盟在里斯本所发表的病人权利宣言(Declaration of Lisbon on the Rights of the Patient)指出,病人的权利包括:获得良好质量医疗照护的权利;自由选择医疗方式的权利;自主决定的权利;获得信息的权利;诊疗秘密被保守的权利;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保有个人尊严的权利;以及获得宗教协助的权利。病人权利最重要的观念是病人的生命为病人所有,病人有权利为自己的生命做最好的安排,社会应尊重并协助病人完成他(她)的选择。因此,从狭义观点来看,病人自主权就是病人的基本权利,从病人自主权可衍生出病人应有知情同意的权利。从广义观点来看,社会应保障以下权利给予病人:医疗平等权、安全权、选择权、隐私权、求偿权、医疗文件收取权、医疗拒绝权、医疗尊严权。因此,病人权利运动是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三、医学人文的任务

医学人文为人们理解医学与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为分析从医学研究、临床活动以及国家卫生政策的意义与价值提供方法。这些理解与分析不仅需要知识和理性,也需要感性与直觉。医学人文学的主要任务包括:

1.阐明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都有其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医学都不能将科学与人文的层面进行分离。医学科学与技术归根结底是为特定的病人作出 “正确”和 “善”的决定。医学并非仅仅为了获得科学的三段论结论,或者揭示普遍的自然规律,而是立足于临床实践,在这种价值体系中,科学化的 “正确”终归要服从于病人的 “善”和 “益处”。因此,“医学居于科学”。美国著名医学人文学者佩里格里诺(Edmund D.Pellegrino)指出:与人文之间,并且非两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容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医学不应仅仅被理解为科学,更应看作复合的学科,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不足以表达医学的复杂本质,而人文学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的本质。在临床决策时,如延长生命、堕胎、危险的手术与诊断过程,医生都面临着价值的判断,不仅要考虑病人境遇的方方面面,还要考虑到社会的、伦理的、法律的问题。因此,在作出临床决策时,需要从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考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与权力的扩张已经超越了医学职业的范围。各类诊疗技术的涌现,医学似乎能做更多,但究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却变得模糊起来。因此,医学需要调整方向,需要明确目标,方向与目标和人类的理想与价值密切相关。在此,医学人文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2.理解医学经验的主观性及对他者主观性的理解

在医学人文的框架下,一些科学不能解决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医学人文教育能为医生提供替代选择,尤其是当关注的焦点是病人而非疾病时。医学人文学可以为医生提供四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路径:首先是获取与整合主客观信息以作出最有利于病人的决定;其次能够强化和利用医患关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再次能理解病人的行为方式;最后是可以开展有效的沟通。

在以往的医学教育中,一般重视认知能力而忽视情感能力的培养。由于情感易受主观影响,会干扰 “科学”的判断,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在情感上保持距离。临床上也要求医生要客观分析病情。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情感因素得到了重新评价。首先,在对患者的感觉或情绪缺乏理解的情况下,医生往往无法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理解。虽然情感带有主观性,但患者生活中这些主观性情感会影响他们疾病的表现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生在面对患者以及他们的疾病时,若无法辨认患者的情绪并对此作出回应,则会对患者的情况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可能会在诊断和治疗患者时出现错误。此外,医生也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医生可将自己的情感作为对患者的同情融入医学实践中。医学人文可以为医生提供多样的机会来体验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审视自己和患者的反应,并且在无法完全控制的临床环境下更好地处理情绪。情感能力的培养可激发医生观察和解读患者语言和行为的能力;培养对患者体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增加对患者以及家人的看法的同情心;鼓励与患者建立关系和情感的联系;从而将患者作为完整的人来理解。

3.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等人文素质

医学实践,包括疾病诊断与治疗、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卫生资源分配、医学科研等,都与人文学科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例如,在处理卫生资源分配问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费用问题,临床技术的应用与评价问题等,都依赖于人文学科的审视与估量。在临床实践中,诊断与治疗首要关注的是医患之间的互动关系。医学的核心概念是负载价值的,理解病人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和对痛苦的观点,实际上可能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的选择,而这些不能脱离人文的考量。医学和人文科学在本质上总是相互交织的。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尊重人、尊重生命,成为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是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也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医学人文的理念既可作为医学的一种整合知识,也可以独立于医学,作为一种知识操练。人文学的特点包括反省、沉思、灵感和评判。医学人文学可以培养个人的反思和创造能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跨学科的训练是重要的,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生物医学的知识与技能,也应当了解病人的患病经历,认识到临床推理的不确定性。医学人文学也力图从知识上和实践上与当下医疗保健观念和卫生服务体制保持一种张力,制衡医学技术的过度使用,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与公正,鼓励医疗保健文化的多样化。 dWMWxHwm+6bD70KFtlH/pDzfIuAa7y8+b71zUB8lYEmtq/IrC4o+wJx9j2Czl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