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医学史的历史

一、医学史的开端

每一门学科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缘由。对于多数的专门史来说,一开始一般只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很小的领域,然后逐渐精细化,不断发展壮大直到强大,最后从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医学史的演变却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中国医学史还是西方医学史,开创阶段都离不开医学人物传记的创作。汉代司马迁所著 《史记》中有“扁鹊仓公列传”,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史记载。在西方医学史著作中,涉及人物传记的作品不胜枚举,对于盖伦(Galen)、哈维(W Harvey)、莫尔干尼(G B Morganni)、巴斯德(L Pasteur)、南丁格尔(F Nightingale)这些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家都有传记流存。人们逐渐发现对健康和卫生保健的历史有所了解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且这种乐趣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层次上,最初只有医生们体会到这种快乐,然后逐渐把这种快乐传播到更多的人,这样也就有了医生、历史学者、医学史爱好者逐渐加入到医学史的队伍中,逐渐形成了专业的医史学者和业余的医史爱好者,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里比较详细地介绍这个过程。

二、渐成体系的医学史研究

最早记述医疗实践、医学思想和医学思想家的编年史,从17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这一时期的医学史,重视医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揭示医疗实践的具体过程、反映医学人物的活动和思想,这种风格的医学史对于今天的医学史研究和医学实践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18世纪直到19世纪早期,医学史的主要任务是书写医学的发展细节,并且对经典医学著作做出具体阐释,重视医学的进步,如医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医学史的主要内容。

19世纪中期和末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史开始皈依于科学史。1870年法国医史学家达姆贝格(Chares Daremberg,1817—1872)出版了著作 《医学科学史》(The History of Medical Science),将医学与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医学史的主要研究者依然是医生,在强烈的科学观念的影响下,他们为医学史确定了四个主题。首先,他们从这时起开始强调,所谓进步不仅仅意味接纳新知识,也意味着摒弃陈说。其次,医史学家的目光专注在医学的发现,使得伟大的发明者被抬得很高。第三个方面是医生们的知识不断完善和人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得医学可以被描述成西方历史上时时处处对文明贡献良多的一大因素。第四个方面,通过强调医学活动的贡献与重要性,正统医生、非正统医生及江湖医生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三者均成为这个时期的医学史研究的鲜活的材料,医史学者成为正统医生的坚决支持者。

20世纪初的医学史已经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欧洲的许多医学院已经设立了医学史教习,开设了医学史课程,医学史学科的建制化逐渐完成。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医史学家苏德霍夫创立了医学史领域的专业刊物,今天通称为 《苏德霍夫档案》(Sudhoffs Archive),至今仍然继续出版,国际医史学会也在1920~1921年间正式成立。医学史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弘扬医学光辉成就的同时也敢于批判医学史上的谬误。医生的权威地位开始受到质疑,与医学相关的非医学问题也开始在医学史领域展开讨论。

三、医史学科建制化的完成

西方医学的历史研究源远流长。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 “论古代医学”是西方医学史中较早的文献。19世纪末,西方医学史研究的建制化,使医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医学史研究方面贡献较大的学者,首推德国的医史学家苏德霍夫(Sudhoff,1853—1938),继之有奥地利的纽伯格(Neuburger,1868—1955)、美国的嘉里逊(Garrison,1870—1935)、意大利的卡斯蒂格略尼(Castiglioni,1874—1953)、瑞士的西格里斯(Sigerist, 1892—1957)、 英国的辛格(Singer, 1876—1959)、 日本的富士川游(1865—1940)以及前苏联的彼得罗夫(Б.Петов)等。他们在医学史领域内进行了各方面的工作,为医学史成为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医学史研究在我国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代王朝编纂的正史中,有医事制度、疾病流行、医药交流、官府收藏的医书目录以及医学家传记等丰富的医史资料。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史的专著。其后,有宋代周守忠的 《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的 《医史》,清代王宏翰的 《古今医史》及徐灵胎的 《医学源流论》、近代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王吉民、伍连德的 《中国医史》、李涛的 《医学史纲》等医学史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医史工作者编纂出版了多种中国医学著作,从收集的资料和论题的广度上看,都有了新的进展。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专业医史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的队伍逐步扩大,加上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国医学史的学术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四、医学史研究的变迁

随着医学史学科的日渐成熟,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使医学史领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从医学史的研究对象来说,最初的医学史是单纯的医学本身的历史,由于这一时期医学史的撰写者主要是医生,所以出自他们笔下的医学史不可避免的代表了医生的观点,因此这一时期的医学史可以说是医生的历史。正如有作者指出,“医学史最初是一块遗世独立的狭小的园圃,完全由医生们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而灌溉栽培着。只是到了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后期,这个题目才吸引了其他类型的历史学家的兴趣,这些人把这个专门化的题材携入了更加宽广的社会史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们也把社会史的方方面面都引进了医学史的研究领域。”大约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史家进入医学史领域,医学史研究开始关注与医学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而与医学最直接相关的群体就是病人,因此20世纪以后的医学史逐渐转向病人的医学史和社会的医学史。

从医学史的研究队伍来说,这支队伍由小逐渐壮大,其参加者的身份也从单一变得多元。最初医学史领域就是医生的领地,这种局面一直维系到19世纪。20世纪初职业历史学家的介入,使得做医学史研究的医生从历史学家那里学到了很多有关史学研究与史学写作标准的知识,历史学家加入医学史队伍推动了医学史研究的转向。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新史学运动的爆发,社会史家逐渐成为医学史研究的主导者。

从医学史的研究视角来说,19世纪以前的医学史研究属于褒扬的医学史,因为这时期医学史的话语权掌握在医生们的手里,医生们重视宣传医学的进步,常常忽略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所以阅读19世纪以前的医学史作品,通常只感受到医学的进步,仿佛医学这门学科永远都会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但是到了19世纪20~30年代以后,历史学家和社会史家加入到医学史的研究中,这些人更多的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研究医学史。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职业化医史学者的出现,专业的医史学者开始从伦理和社会学角度不仅批判医生的绝对权威性,甚至作为医生权威身份的医院也开始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从医学史研究方法来说,也经历了许多改变。医生撰写的医学史主要利用通史和传记的方法。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科学史的兴盛,科学史研究方法逐渐影响到医学史的研究。20世纪初大批职业历史学家出现在医学史领域,又将历史学的治学方法带入医学史。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医学史研究中方兴未艾。医疗制度史、医疗机构史、医学社会史、医学文化史成为医学史研究的热门话题。如此看来,一方面医学史逐渐丢失了其原有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又融合了多学科的研究手段,这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医学史研究的一个进步。

从医学史的研究内容来说,医生创作的医学史多是人物史、医疗实践史和医疗技术史,历史学者创作的医学史多是医学思想史,社会史学者创作的医学史多是医学社会史和医学文化史。

医学史在完成其学科建制化的同时,也走向了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过程。医学史的创始阶段是一种强势学科,独立于科学史和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外,但1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史的发展壮大,医学史受到了冲击,与科学史强大的研究队伍相比,医学史毕竟因为单一的学科门类而显得身单力薄。历史学者和社会史学者的加入,虽然给医学史研究队伍汇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也使医学史的纯洁队伍发生改变,动摇了医学史的学术地位,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医学史仿佛成为历史学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或一个部分。 3Z2MLOLpyODxZR70SHIqyKQv05zZCwddEsf9mr/ZsJQkzcDvbTPP1Jc70sc2kh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