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潜伏期也较长。晚期患者大都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除少数病例外,痴呆是不可逆的。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使自理能力下降,心理也发生异常变化。表现出忧郁、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淡漠、退缩,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对疾病的治疗不配合;有的喜怒无常、行为紊乱、难与他人交流等。近年来,对于老年性痴呆的康复训练及其他非药物疗法十分重视。通过训练活动,增加了康复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结合一些有趣的活动,提高患者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理解、信息传递及语言表达能力,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及独坐的时间,主动参与的愿望及能力增强,心理状态得以改善。自信心和愉悦心情也随之增加,减少了肢体废用性。也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护理工作的强度,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可以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减退的速度,改善老年人的行为控制能力。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语言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必须存在一定数量的未受损的脑组织产生可塑性,方能恢复受损的功能。认知康复是痴呆治疗的重点方法之一。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一般要达到两个具体的目标:第一,修复损害的认知过程;第二,代偿功能上的缺陷。第一个目标是假定认知损害的过程是可以修补的,认知功能可以重建,认知功能可以部分恢复。第二个目标假定在认知障碍难以修复的情况下,通过其他的代偿方法解决认知缺陷引起的问题。代偿方法曾经是认知康复的主要方法,后来在脑可塑性基础上提出康复的再训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