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病因预防,目的在于消除病因,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影响,防止老年期痴呆的发生。一级预防是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但也是目前预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应予高度重视。
1.提高人群对预防疾病重大意义的认识,普及预防老年期痴呆的相关知识,增强主动预防的能力。具体措施是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全民参与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疾病与危险因素检测,掌握相关信息与动态。
2.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抗病能力。具体措施是改善工作条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科学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积极治疗躯体疾病,保证身体健康,乐观向上。
3.消去病因,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保护易感人群。具体措施是寻找病因,消除危险因素,对易感人群如老人、AD阳性家族史者、有APOE-4等位基因、文化程度较低者、女性老年人、头部外伤史者、高血压者、有抑郁病史者、长期过量饮酒者及长期职业暴露者等进行重点保护,开展健康状况及疾病监测,及时进行医疗干预。
4.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具体措施是掌握重点,各有侧重,可分为对易感人群的心理咨询,对普通人群的心理咨询,对社会工作者、健康教育者及其他人员的心理咨询。
即对痴呆早期的筛查,以便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1.提高人群早期识别老年期痴呆的能力,尽早发现病情。具体措施是指导特定人群的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同事、邻居、居委会干部、管片民警等掌握老年期痴呆的常见早期症状,讲解老年期痴呆的预防知识,指定特定人群定期进行精神状态及智能状况的自我评定,力争早期发现痴呆的蛛丝马迹。
2.及时送可疑患者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期得到医疗帮助。具体措施是定期对特定人群进行智能检查和调查,对发现的可疑患者要做好其本人和家属的工作,就近及时到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接受系统的治疗,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健康指导。
即对痴呆的临床管理和生活照料,目的是使患者得到系统的治疗和照料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是提供较好的医疗条件和休养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及时的治疗。患者及家属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医护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精神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具体措施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量做到活动行走无障碍,标识醒目易辨认,器物简单不易碎,环境卫生又安全,使患者能够进行更多的自由活动,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使其体会到亲人、家庭、社会的关爱,感到生活的温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感兴趣的事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具体措施是积极预防,治疗躯体并发症,合理安排生活,科学饮食,保证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预防外伤,防止走失。进行康复训练,家庭处置和心理治疗。
具体措施是对在家庭中治疗或在社区养老机构中的患者的照料者及为其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进行照料、护理、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开展家庭教育,传授相关知识及应对患者异常行为的技巧。
具体措施是加强对专科医院、养老机构的管理,减轻家庭和照料者负担,加强对有关医护文件、康复资料、个人资料等管理。进行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定期对在家庭中康复的患者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改治疗和康复计划。
(张兆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