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大米

2.2.1 全球大米强化的发展现状

继食盐加碘、强化面粉、维生素A强化人造黄油等强化食品之后,营养强化大米也在各国陆续应用。营养强化大米最先于菲律宾开始推广,在防治当地的维生素B 1 、烟酸及铁质缺乏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后在斯里兰卡、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古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及美国的若干州陆续被采用。目前为止,实施强制性大米强化的国家有6个,为美国、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另外,巴西、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虽未强制性,但已经普遍自愿强化。

(1)菲律宾:

大米是菲律宾93%家庭的最重要的主食。消费者主要是购买没有包装的散装大米。首次大米强化的营养素是维生素B 1 。当时脚气病是菲律宾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大米维生素B 1 强化似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关于强化大米色泽、口味、气味、适口性、消化性等接受性实验早在1946年就已经开始。1948年,大规模的干预实验在巴丹省(Bataan)开展,两年后可喜地发现没有再发生脚气病的死亡。这一成功经验促使大米强化法于1952年出台,并至今未被废除。尽管法律上要求所有的大米都必须强制强化,但是至今仍没有得到执行。主要的问题在于,菲律宾没有大米加工企业联盟以及对于零售商的产品监测和税收监测等政策压力导致强化大米法的名存实亡。

20世纪80年代,考虑到菲律宾缺铁性贫血的高患病率,大米强化再次受到重视。通过多种铁剂的色泽和费用等对比试验,菲律宾最终选用硫酸亚铁作为铁剂。1998年,国家食品局(National Food Authority)在两省开展强化大米学校早餐干预项目。6个月后,该项目使学生Hb值从10.8提高到11.7,血清铁蛋白从8.64提高到21.25。2000年,包括为强制性强化大米在内的食物强化法(Republic Act 8976,即Philippine Food Fortification Act of 2000)通过,铁强化剂量为每千克大米60~90mg铁。计划是由政府控制大米生产企业向低收入人群销售低价强化大米。为保证强化的效果,菲律宾政府加强了对于食物强化的宣传。2004年10月29日,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第382号行政令,规定每年的11月7日为“国家食物强化日”。现在,菲律宾已经有一百多种强化食品,包括大米、盐、面粉、糖、食用油、调味品、果汁饮料、鱼类制品和肉类制品等,还有一些儿童喜爱的零食和饼干,大部分产品标有表示符合食品强化标准和生产规范的标识。

(2)美国:

美国早在1936年就提出食品强化。美国医学会下属的食物委员会为预防甲状腺肿和佝偻病,提出向食盐中加碘和向牛奶中加维生素D,也曾研究向人造奶中加维生素A。1938年,这个委员会又与美国军事化学审议会食物委员会一起研究了向面粉中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问题,主张只允许对广泛食用的食品进行强化,强化量以达到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天然最高含量为限,反对无限制强化,并确认了适宜的强化数量;1941年,由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召开会议,规定了食品强化的定义、范围和标准;1942年公布了食品强化法规,当年美国有27个州用法令规定了面粉强化。1942年1月1日,FDA正式确立了强化面粉的标准,用铁、维生素B 1 和烟酸进行强化。至于维生素B 2 和钙的添加则可自行选择。在人工合成的维生素B 2 能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后,1943年,维生素B 2 亦被列入强化标准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别建立了强化通心面(Pasta,1946年)、面包(1952年)、玉米制品(19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营养普查发现,由于该地区的亚裔移民人口多,并且喜欢以大米为主食,B族维生素和叶酸缺乏显著,因此,要求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的大米需要进行营养强化。随后,1958年美国建立强化大米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强化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和添加剂量,种类包括铁、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烟酸,而维生素D和钙为选择性强化。1998年,美国将叶酸也纳入强制性强化营养素中(21 CFR 137.350),大米中对铁、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烟酸和叶酸强制强化,维生素D和钙为选择性强化。

尽管只有亚利桑那(Arizona)、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康涅狄格(Connecticut)、佛罗里达(Florida)、纽约(New York)和南卡罗来纳(South Carolina)等6个州实行大米强制强化,但是美国各州均有强化大米销售。目前,美国70%的市售包装大米为强化大米。

(3)日本:

日本政府早在1952年就制定了大米的营养强化标准,依靠营养强化来解决维生素B 1 的供给问题,即在精白米中进行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赖氨酸和钙等营养素的强化。

日本强化大米于1981年上市。泛酸、维生素E、钙、维生素B 1 、烟酸、维生素B 2 和铁。这种强化大米被称作“Shingen”,意思是“新时代的糙米”,被认为是降低日本女性中高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战略。

日本于1949年设立强化食品研究委员会,1952年提出食品强化的建议,同年颁布的《营养改善法》将强化食品称为特殊营养食品,规定了强化食品标准及其特定的标志图案。1983年,日本对营养改善法做了部分修订,修订后的该法第十二条明确指出,所谓特殊营养食品包括两类:一类称为强化食品,即以全面改善国民营养为目的,向国民普遍食用的食品中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强化剂的食品。这类食品共有10种,包括大米、面粉、麦片面包、面条、挂面、速食面、大酱、人造奶油、鱼肉火腿与香肠,并规定了此类食品的强化标准、要求及标志。

(4)其他各国

加拿大:食品药品法(Food and Drugs Act and Regulations B.13.010.1)规定,如果食品标签标注为强化大米,大米中就必须强化维生素B 1 、维生素B 6 、烟酸、叶酸、泛酸和铁。

哥斯达黎加:2001年大米强化的强制性法规出台(#30031-S)。不同于菲律宾,哥斯达黎加销售的大米中大部分都遵从于该标准,仅有5%~20%的销售大米由于缺乏严格的法规或检测方法而没有被强化,或者低于强化最小剂量。

巴西:维生素A强化大米的生物学实验也证明强化大米有助于提高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

印尼:由于当地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因而也在尝试开展维生素A强化大米的市场销售的可行性研究。印尼采用大米挤压技术,将维生素A强化后的大米粉重新挤压成为与当地大米形状大小相似的“假米粒”,最终混入普通大米中,形成强化大米产品。这种产品被称为“Beras VitA”。

泰国:在美国国际开发署支持下强化赖氨酸、苏氨酸,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维生素A和铁。目的是解决强化大米的推动障碍,包括强化大米的生产、加工和营销体系、仓储、加工企业的态度、费用,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5BbLtihuNh0D7kcEJT5mNxfn5OxUkLoVoE+ZyRebi7lbDzO1fcvhV05BqOmKXr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