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曲靖市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曲靖市烤烟生产工作,在省局(公司)和曲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扣“控规模、强基础、提质量、增特色、促发展”的工作重点,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把提高烟叶质量摆在中心位置,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特色烟叶产区、创建行业标志性商业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弘扬“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契机,以推行QTP模式为切入点,措施得当,工作扎实,牢牢地把握住了烟叶工作的主动权,全面实施了促进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全市烟叶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一、曲靖烤烟发展历史

曲靖市引进种植烤烟已有70年历史,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产量、质量、效益虽几经曲折,但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稳步发展。

1942年,会泽县人周贵钰从昆明引种烤烟5亩,建烤房1座,将烟叶运往昆明销售,从此开创了曲靖烤烟的种植历史。1949年以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战争影响、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制约,发展极为缓慢,特别是销售极为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烤烟生产的发展。

云南解放以后,曲靖烤烟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时期:

恢复发展期(1950—1956年):云南解放初期,曲靖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把发展烤烟生产列入议事日程,从政策、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扶持,使曲靖烤烟生产第一次得到恢复性的发展。1956年,曲靖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52年的0.16万亩、95吨发展到13.02万亩、5670吨。

徘徊发展期(1957—1967年):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使烤烟生产第一次受到冲击处于停滞状态,1961年烤烟种植面积减至9.33万亩,收购仅为4105万吨。随着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烤烟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期间,地、县两级分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全区统一供种,逐步实现了烤烟良种化育苗,同时根据气候、土壤、技术力量等生产能力情况,及时调整布局,促进了单产和质量的提高。截至1967年,烤烟种植面积16.95万亩,收购1.82万吨,亩产0.11吨,初步形成曲靖烟区格局,至此曲靖烤烟产量稳居全省榜首,占近全省总产量的1/4。

曲折发展期(1968—1978年):“文化大革命”是曲靖烤烟生产又一次受到冲击的历史时期。1967—1974年的8年间,烟叶年均收购1.6万吨,虽比1966年产量有所增加,但中上等烟比例却逐年下降,最低年份仅为35.14%。1977年达到28.85万亩,产量3.86万吨,但中上等烟比例始终徘徊不前,仅为50%。该时期虽然也经历了曲折和冲击,但该时期烤烟生产是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按区域化布局、实行计划生产管理的基础上发展的,为曲靖以后成为国家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稳步发展期(1979—1985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为烤烟生产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1979年国家农业部、轻工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国41个县建立35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曲靖地区所辖13个县均列入基地县,烤烟生产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大幅度提高烤烟收购价格,激发了烟农生产的积极性。1983年在贯彻国务院严格控制烤烟种植面积的政策中,对压缩面积和限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造成烤烟减产。1984年调整布局后,种植面积增加,中上等烟比例提高。1985年在“增百致富”的影响下,面积、产量猛增,中上等烟比例却降至53.31%,带来3万多吨低次等烟积压,直接损失200万余元。在此阶段,曲靖烤烟种植虽然在控制种植面积或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方面带来一定不利因素,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烤烟生产得到平稳发展。

主攻质量期(1986—1992年):1986年,曲靖地、县成立优质烟生产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历年烤烟生产的经验教训,烟草公司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服务,全区19个乡建立优质烟试验示范区13个,面积1.69万亩,实行化肥、农膜差价补贴,烟叶质量与物资供应挂钩的政策,全年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调整烟叶收购价格,实行生产扶持费和补贴挂钩的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水浇地规模,完善产、供、销配套服务,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1992年种烟132.76万亩,收购烟叶22.6万吨,中上等烟比例达81.77%,曲靖步入云南省和全国烟叶生产先进行列。

快速发展期(1993—1997年):1993年,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省政府四次调整收购政策,部分干部和群众对调整政策不理解,放松了烤烟后期田间管理,加之当年自然灾害严重,烤烟产量质量下降,烟叶经销秩序混乱,导致烟叶产量和质量下降,效益欠佳。1994年,曲靖各级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上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将种烟补贴改为明补,狠抓科技推广、示范和服务,保证了烤烟生产的健康发展。1997年,在全国烤烟生产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下,稳定种植面积,主攻质量,烤烟喜获丰收,当年种植烤烟221万亩,收购烟叶29150万千克,上等烟比例达50.75%,实现农特税9.3亿元,至此,曲靖烤烟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收入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规范发展期(1998—2002年):1998年,国家开始实行“双控”政策(即对烤烟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实行宏观控制),曲靖市种烟面积和收入都比上年大幅回落。此后,面对严格的“双控”政策,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市场导向,计划种植,择优布局,提高质量,提高等级合格率,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坚持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继续执行各项生产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种植布局,狠抓技术培训,推广各项科技措施,提高科技含量。同时,把烟农的生产纳入科学管理的范畴,推行预检、初检、定级的半封闭收购和全封闭密码收购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烤烟生产投入扶持措施,生产布局趋于合理,合同制度管理更加健全,基本实现了控得住、稳得住、质量高、效益好的目标,烤烟生产和收购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2年,按照省优质烟叶生产措施和要求,组织实施省优质烟示范县工程,用云南省优质烟示范的管理措施,抓烤烟农工乡(镇)和市直单位挂钩样板,以综合示范区的技术措施指导大面积的烤烟生产,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当年全市种烟125万亩,收购烟叶14 700万吨,上等烟比例49.03%,中等烟比例50.97%,实现收购总值16.05亿元,农特税3.86亿元。曲靖市优质烟叶开发点在全国11个省17个点评比中名列第二,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质检组的表扬,曲靖烤烟生产步入了优质烟生产的发展道路。

创新发展期(2003年至今):2003年,烟草系统实行工商分设。曲靖市紧紧抓住这一战略契机,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定了力争3年基本达到国际型优质烟叶水平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择优布局”的生产方针,全面推行“曲靖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简称QTP模式),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漂浮育苗、轮作、测土配方施肥、最佳节令移栽等实用科学技术,加快标准化烤房、密集烤房、烟水配套工程、基本烟田(地)、现代化站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使烟叶生产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近年来,曲靖市牢牢把握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整镇、整县推进为契机,坚持在探索中起步,在实践中完善,积极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通过示范引路,模式带动,特别是2010年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了全市从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步伐。2008年,曲靖市烟草公司与九家工业企业和五家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深入开展“工商研共建原料与品牌协同发展机制(卷烟品牌导向的曲靖烟叶生产体系研究)”项目,建立了“两层机构、三项制度、三个平台”的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233”工作机制,初步建设了一批设施配套、品种优新、技术领先、生态高效的重点骨干品牌原料基地单元。曲靖烤烟产业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曲靖烤烟生产探索与创新

(一)技术探索与创新

悠久的种烟历史,形成了曲靖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曲靖市烟草公司拥有庞大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在国内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中居于前列,取得的技术成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大影响,多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十五”期间,针对曲靖烟草生产实际,曲靖市烟草公司从品种、栽培、植保、土壤与肥料、化验分析、烘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技术集成,在消化吸收行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自主创新研究,研究项目达2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3项,其中省部级奖4项,地厅级奖19项。如自主研发的珠江源2ZY-1型烟苗移栽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进入了云南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研发的旋耕深松起垄联合机,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了全国发明展览会三等奖。

(二)管理探索与创新

曲靖市烟草公司总结创新了曲靖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QuJing Good Tobacco Practice,简称QTP),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技术服务和经济考核“三大”体系,实现了“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包、信誉评价到户和质量管理到组”的管理目标。烟叶收购已形成以“入户预检、分批交售、集中运输、密码收购、承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烟叶聚约式收购模式,实现了对现行全封闭密码收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将单一的窗口式服务延伸至全方位的零距离服务。

(三)国际合作探索

自1999年以来,曲靖市烟草公司与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德孟公司、联一国际等国际著名烟草工商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和贸易合作,特别是2008年以来与联一国际合作开展了全等级出口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实现了曲靖烟叶全等级出口的重要突破。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了快节奏、高效率、高集中度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力度。管理层高瞻远瞩,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接受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著名烟草工商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探索

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卷烟品牌整合的需求,曲靖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两个十多个”的战略,充分发挥全国名优烟原料最大供应商的作用,积极探索烟叶资源配置改革道路,推进卷烟企业深度介入烟叶生产,主动与上海、湖南、红云等九家工业集团(公司)和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基地等五家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从建立“烟叶生产质量”和“工业使用质量”两个数据库入手,于2007年12月启动了工商研“共建原料与品牌协同发展机制(卷烟品牌导向的曲靖烟叶生产体系研究)”项目。通过“卷烟品牌导向的曲靖烟叶生产体系研究”项目,着力挖掘烟叶质量潜力,突出曲靖烟叶风格特色,进一步明确工业生产配方需求,清晰定位烟叶生产方向,参与卷烟品牌的建设,稳步扩大合作强势品牌的原料生产区域,实现曲靖烟叶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0年,曲靖市烟草专卖局与上海等七家工业企业和郑州烟草研究院等五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特色优质烟叶,落实开发项目点7个,涉及5个县(市)区、7个乡(镇),种植面积10.5万亩(比2009年增加3.5万亩),专收专调烟叶31万担;与湖北等八家工业企业和青州所等四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卷烟品牌导向的曲靖烟叶生产体系研究项目,大田示范面积5.5万亩,专收专调烟叶16.5万担。曲靖市烟草公司扩大特色品种种植面积,全市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97和中烟100四个特色品种种植面积70.7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12万担,占总计划的52.6%。

(五)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探索

曲靖市在推进原料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一基四化”总体要求,明确“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两项工程’,突出‘两大创新’,推行‘四大整合’,统筹‘八大配套’,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烟叶产区’,实现曲靖烟叶工作新境界”的“12248”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思路,正确处理现代烟草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与组织方式创新、烟草部门投入资金的资产与业主及其他社会投入资金的资产、曲靖四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四种关系,着重在设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专业化服务体系完善和设施管理规范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烟叶生产方式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2010年,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全面打造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精品工程”的建设思路,师宗、陆良两县作为全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抢抓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求真务实、奋力创新,在原料“三化”建设、创建优秀基层烟叶站、信息化建设和站点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赢得了一致好评。在全国、全省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上,与会代表对曲靖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滇东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有益探索和丰富实践,将有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rtFcskEG+kihZQXedggLTozWH17EzMgM3RISRDC7K23ZfUufqzUUv5FVt8jMfc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